103例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急救护理
2018-03-17季学丽张阳春陈旭锋
季学丽, 李 玫, 张 丽, 张阳春, 李 霞, 赵 青, 陈旭锋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急诊科, 江苏 南京, 210029)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横纹肌细胞受损后细胞内容物崩解,释放大量的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进入外周血,从而引起组织器官损伤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肉疼痛、肌无力、棕色尿,实验室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血浆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增高。若并发急性肾衰竭(ARF)(占15%~40%), 病死率高达20%[2]。2017年7—8月本院收治103例因食用小龙虾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现将相关治疗与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3例患者中,男39例(占37.9%),女64例(占62.1%),年龄17~67岁,平均(36.9±11.8)岁,进食“小龙虾”到发病时间为2.5~11.0 h, 平均(4.6±1.5) h, 既往病史情况为高血压病史7例、糖尿病病史3例、青霉素过敏史1例,其余患者体健,无基础病史。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肌肉酸痛,主要集中在颈部、肩部和腰背部肌肉剧烈酸痛,个别患者同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其中肌肉酸痛103例(100%)、尿色改变49例(47.5%)、乏力25例(24.2%)、恶心呕吐症状20例(19.4%)、胸闷胸痛20例(19.4%)、腹痛腹泻15例(13.8%)、四肢发麻11例(10.6%)。
1.3 结果
本组103例患者经及时有效的急救治疗与护理后,肌痛、无力等症状于2~3 d后消失,肌酶和肝功能5~6 d后恢复正常,尿常规等也于3~4 d后恢复正常,均痊愈出院。
2 急救措施
所有患者遵医嘱进行静脉输注林格氏液与口服温开水补液,并予甘露醇和呋塞米交替脱水,使患者尿量保持在100~150 mL/h; 输注5%碳酸氢钠125~250 mL碱化尿液; 给予护胃、保肝等治疗。
3 急救护理
3.1 健康教育
本组患者均在急诊输液室进行门诊化输液治疗,因此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将病程中可能出现的症状向患者交代清楚,并提醒患者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由于此次是集体发病,本院不仅在输液前以口头健康教育方式告知患者病程中注意多饮水、观察尿色尿量、定时复查等事项,还印制了小龙虾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专项健康教育宣传单,内容主要包括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定义、症状体征、并发症、病程等内容,以强化健康教育效果。
3.2 水化治疗的护理
遵医嘱采用静脉输注林格氏液与口服温开水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水化治疗,使每日补液总量达2~3 L[3]。护士应选择较粗的20号静脉留置针(BD留置针)进行快速大量输液,以稀释到达肾脏的肌红蛋白,降低高血钾,使水化治疗的患者尿量保持在100~150 mL/h。
3.3 尿量和尿色的观察和护理
发生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时,大量肌红蛋白入血,当肌红蛋白水平超过5 μg/L时,开始从肾脏排出,少量肌红蛋白时尿色可无变化,当尿色变深时,提示横纹肌溶解已经发生。当尿中排出大量肌红蛋白,提示即将发生肾衰竭[4]。因此,嘱咐患者观察尿色十分重要,本组患者均为急诊输液治疗患者,其中已有47.5%患者主诉有尿色改变(茶色、红色),护士在输液过程中一定要交代患者注意观察尿量与尿色的变化,若尿色逐渐加深,应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嘱患者治疗期间保证尿量在100~150 mL/h[5]。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甘露醇和呋塞米交替应用。
3.4 碱化尿液的护理
碱化尿液是防止肌红蛋白分解活性铁对肾小管产生毒性反应而引发急性肾衰竭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水化治疗的同时应进行碱化尿液治疗。遵医嘱为患者输注碳酸氢钠,使尿液pH值提高到6.5以上,以增加肌红蛋白的溶解度,使肌红蛋白尽快从肾脏排泄,减轻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
3.5 疼痛的护理
此组患者共10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肌肉酸痛,以颈腰背部肌肉最为显著,严重者四肢肌肉剧烈疼痛,应嘱患者注意休息,补充大量水分,清淡饮食,少量多餐。依据患者主诉,结合实际情况,提供疼痛相关知识,指导、建议、鼓励患者进行自我管理[6]。
3.6 心理护理
该病又称“哈弗病”,大多患者起病突然,且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常会引起患者及家属感到恐慌与焦虑。护士在接诊时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初步讲解该病的治疗和预后。在静脉输液操作时,可见缝插针做好各项宣教工作,减轻患者紧张、不安、恐惧心理,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4 讨 论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因大致分为外伤性和非外伤性[7], 外伤性病因包括运动、挤压、撞击等,非外伤性病因包括药物、毒物、代谢紊乱等,但其原因与食物相关的报道较少,且多为散发病例和个案报道。关于此病的最早报道是在1924年Baltic港Konigsberg haff湾爆发的24 h内食用水产品后出现“严重肌痛合并酱油色尿液”为主要特征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经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个别严重者出现急性肾衰竭,此后9年里同一季节和同一地区又发现类似病例约1 000例,至今仍未明确病因,故被命名为“哈弗病”。从1934年至1984年类似“哈弗病”的个案报道还出现在瑞典和苏联[8-9]。近年也有少量病例报道, 2007年美国共报道23例哈弗病病例,其中有7例患者在发病前有进食“龙虾”病史[10]。2008年6—9月巴西玛瑙斯共报道了25例哈弗病例,都有食用鱼类病史[11]。2010年陈旭峰等[12]也报道了23例南京地区由“小龙虾”引起的哈弗病例。随着人们对“小龙虾”引起的哈弗病例的不断报道和深入研究,医护人员已掌握此类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对策,故本组患者经门诊化治疗及护理后均康复出院。
虽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在临床上多见,但此类由食物导致的病例较少[13], 故在护理此类患者时要有警惕性。结合本组患者资料及相关食物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文献报道,若在食用鱼、虾等水产品后出现以下表现,应考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⑴ 肌肉疼痛,以颈腰背部肌肉显著,严重者四肢肌肉剧烈疼痛; ⑵ 尿色改变,尿常规示潜血阳性,但镜检无或仅有少量红细胞; ⑶ 肌酶升高,① 血肌酸激酶(CK)高于正常上限5倍(>1 000 U/L), 且肌肉疼痛愈剧,血清酶学升高愈明显, CK一般在肌肉损伤后12 h内升高, 24~48 h至最高峰, 5~6 d恢复正常; ② 血或尿肌红蛋白早期即可升高[14-16], 有助于早期确诊治疗及护理。
本组103例患者经急救治疗与护理后,肌痛症状2~3 d后消失,肌酶和肝功能5~6 d后恢复正常,尿常规等3~4 d后恢复正常,患者经急诊输液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本组患者均未引起急性肾衰竭,分析原因可能为: ① 患者均在第一时间确诊,同时接受了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 ② 病因都为一过性,且损伤肾脏程度较轻; ③ 患者无特殊基础疾病,且年龄较轻[17-19]。
综上所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临床表现和并发症多样的综合征,急诊预检时应时刻保持警惕,尤其是对因食物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患者,如出现肌肉酸痛、肌无力等表现,应早期发现,及时诊断、治疗和护理,预后一般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