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堂创新意识
2018-03-16王晓芹
王晓芹
【摘要】创新意识对个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从小学阶段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的实践活动、提高兴趣、交互合作、情境教学等多种方法值得大家研究探讨。
【關键词】数学课堂 创新意识 培养手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120-02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教育的影响,得到的数学知识、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包括数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意识、创新意识等。《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就需要我们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取得了很好的经验,现与大家交流。
一、实践活动是培养孩子们创新意识的最佳手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提出四方面的内容: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由此可见,《数学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视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中要更多地植入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数学知识认识是直观、深刻的。实践能够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为稳定的知识,因为从具体形象的事中才能强化人们对知识内容的感知和记忆。孩子们通过实践会产生无穷的乐趣,会转化为创新意识,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良好成长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在低年级数学经过的“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节的教学,教师发动孩子们用火柴棍、豆粒、水果等直观的实物作为数量的单位,印象深刻难忘。设置实践活动的方式很多,无论课上课下,在日常生活中时刻离不开。设计一些具有乐趣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加强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还会形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从而会提高对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利用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更多的创造性思维。针对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稳定性差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就要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现代教育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还要注重将数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拉近数学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学习“认识左右、上下、前后”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利用学生的座位编号的方式进行确认练习,直接而明了,使学生在互动中对左右、前后、上下形成认识,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孩子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交互合作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积极意义
在交互式的合作,可以促进孩子们积极交流。通过交流就可以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达到了拓展学生的思维的作用,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意识。交互式合作,可以使学生之间对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扩展了知识面,达到用多种办法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测量校园里的路径,尤其是弯曲的小路。鼓励学生用尺子、用步测等方式亲自测量,并号召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孩子之间交互式的合作讨论达到对学生的思维启发的目的。创新型的思维方式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孩子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定会大大增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来实现,例如逆向思维的训练,有时会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产生更为简便高效的作用;联想思维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对全面思考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联想能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四、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学中效果显著,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启发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独特的想法与思路。这个过程是展开合理解题思路的过程。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就是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参与活动,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参与教学实践。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巧妙设置教学思路,使数学语言的使用要与课程内容以及孩子们的理解能力适应,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每个孩子参与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大量准备一些教具,直观的通过模型让孩子们分清什么是圆柱形,要求其动手量出长、宽、高等所需数据,并通过实践来求得体积。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并引导学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计算体积差等方式求得体积。
创新意识对个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从小学阶段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提出的四个方面的实践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积极地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