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课程“慕课”建设研究

2018-03-15李思寰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慕课

【摘要】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在高等教育管理教学实践中采用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相关文献较少。基于慕课的应用型本科教学在高等教育管理教学中的应用领域十分广阔,有必要分析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慕课”的内涵及发展历程、“慕课”教学模式的优势、“慕课”教学模式与管理类课程教学关联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实施“慕课”教学模式的建议、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课程“慕课”模式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课程“慕课”建设评价研究。

【关键词】慕课 应用型本科教学 管理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002-03

1.“慕课”的内涵及发展历程

1.1“慕课”的内涵

1.1.1“慕课”概念的提出

“慕课”最初是在加拿大出现的,出现脉络是戴夫·科米尔和布莱恩·亚历山大通过一次讲课进而提出该术语的。2008年之后,该术语迅速在各大高校“走红”,同时逐渐在全世界应用。此外,该术语真正普及是由于2011年的全球十多万人的注册活动,美国媒体称这次注册活动为“MOOCs”,至此彻底“走红”[1]。

1.1.2“慕课”的类型

“慕课”的功能多种多样,包括为用户解答疑惑,进行教学等。尽管“慕课”并没有多长的发展史,但关于它的实践却不少,同时也为该课程开拓了不少教学模式[2]。

对于“慕课”的划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划分标准。马克根据理论基础将其划分为五大类;莱恩根据课程不同将其划分为三大类[3]。

目前比较认同的分类方式是依据学习理论的不同进行的分类,并将其分为关联主义和行为主义两种。在2012年形成的三个“慕课”技术平台主要用来和顶尖高校进行沟通,同时开通部分高校的教育课程,并逐渐转向商业模式。关联主义的“慕课”和行为主义的“慕课”尽管都属于“慕课”的一种,部分关联主义还借鉴了行为主义的授课方式,但他们之间有着不小的差别,主要还是因为该授课方式的不同以及授课目的的不同[4]。

1.2“慕课”的发展

1.2.1“慕课”在国外的兴起与发展

20世纪末,美国、英国等部分高校都进行了“慕课”的授课方式,其中,美国菲尼克斯大学作为全球首个进行在线学位认证的大学。教育活动的大量开展致使“慕课”的产生,并进行更广范围的免费推广[5]。21世纪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先进行了开放教育资源的展开,也就是对用户进行免费教育的教育方式。美国紧跟其后进行开放教育。“慕课”教育也就随之闻名。2012年是“慕课”教育的最火年份。

1.2.2“慕课”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随着“慕课”的兴起,我国也开始尝试“慕课”教育,其中,香港科技大学率先进行“慕课”教育。全球第一次使用中文的“慕课”教育即在台湾大学。逐渐的,在2013年的“慕课”在中国彻底火爆起来,陆续有高校加入其中。其中,清华大学作为中国内陆的首个推行“慕课”的高校,之后,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也陆续加入[6]。

目前,“慕课”并不只存在于我国的高校范围,中学范围也在逐渐跟进“慕课”的潮流。华东师范大学就作为中国首个在中学范围内推广“慕课”的院校。但我们对于“慕课”究竟适合中学还是大学,尚未有过多的研究,还需要进行实践[7]。

1.3末来趋势

关于“慕课”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总结了以下四点:首先是“慕课”的范围会随之扩大,不论是中学或是大学,都在持续跟进“慕课”教育;再者是其教育理念以及方法会随之改变;第三是学习方法会有很大的不同,“慕课”会让更多的学生适应于在网络上进行听课,更方便快捷;最后是网络技术会让教育方式进行变革,“慕课”的发展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8]。

2.“慕课”教学模式的优势

2.1大规模性

“慕课”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离不开学生群体、平台、教师团队和课程规模四部分。首先,“慕课”教学方式的新颖让大量的学生群体聚集在此[9]。其次,“慕课”的授课平台主要是高校,且同时是著名大学。然后是教师规模的逐渐扩大也让“慕课”得以推广,此外,教师团队协作使得授课更方便;最后是网络授课的授课方式,使得其规模逐渐扩大,让教育更方便[10]。

2.2开放性

此外,“慕课”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受教育群体、教育内容、教学形式和教育理念四方面。受教育群體的多种多样让其得以更开放;教育内容的高水平也让“慕课”的授课方式的以开放;由于是网络授课的教学方式,也让“慕课”的授课更开放;最后是开放的教育理念致使开放的教育方式[11]。

2.3无时空限制

“慕课”课程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无时空限制”。主要在于网络授课可以让世界各地的学生参与到“慕课”课程中来;同时只要具备上网条件的人都可以无条件、无限制的进行“慕课”课程的使用;最后,无时空限制还能够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更方便、更迅速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相关指导[12]。

2.4以学生为本

关于“慕课”的教学模式,是针对课程的重组。包括实施对课程内容的重组,不同的学习内容都可以通过“慕课”上传到网络,供学习者进行学习[13];众包交互的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网络平台下可以自由进行组合提问与解答,无论现实或是虚拟,都可以进行互动;最后,互动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彼此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进行批改作业等。

2.5高效率

“慕课”的教学模式更适应当下的“大数据”时代。主要在于其一,它能够帮助教学管理效率得到提高,“慕课”教育主要是在于网络授课,比人工更加智能,技术更加先进。同时为了确保智能化,部分高校应该切实进行计划,我国高校更应该做出示范;其二,它提高了教学效率。该教育模式是网络授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板书时间的减少,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真正实现“以学为本”[14]。

3.“慕课”教学模式与管理类课程教学关联分析

3.1基于慕课的管理类课程的作用

(1)学习者充分体验个性化学习模式

管理类课程更多的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将教师的智能转变为引导者,更多的是辅助作用。

(2)学习者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

该管理类课程能够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这样的话,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所需,利用网络,查找知识并自己进行解答,充分开发自身创新精神[15]。

(3)学习者充分享有网络与面授教学的融合优势

慕课的管理类课程能够让学习者同时感受到面授和网络授课的双重优点。该课程的实施能够让教师的智能更明显,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更大,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帮助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16]。

3.2基于慕课的管理类课程的特征

3.2.1学习者学习环节的颠覆性

该课程的翻转效果在于学生在上课前根据老师的提前预留,自行进行复习掌握知识,之后,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与学生进行沟通,一起将学习任务进行完善。而一般的面授课堂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学生进行学习,课下的学生再进行知识的回顾和重新理解。慕课的授课方式完全颠覆了一般传统的授课方式[17]。

3.2.2学习者学习时空的释放性

对于慕课的翻转教学方式,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教师的教学任务更轻,在课堂上就能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专业领域的学习。而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就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来丰富自己,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也可以对知识进行来回研究钻研[18]。

3.2.3学习者学习资源的拓展性

传统的授课方式,在上课时必不可少的是教材、讲义等,而慕课的授课课堂更多的是网络虚拟的教学资源。

3.3基于慕课的管理类课程的可行性

目前技术的发展让慕课的授课方式变得可能。当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时,通过网络各种资源的查找,学习者能够轻松的进行学习,而在课堂上又能有更多知识扩展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后,学生还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交互式学习,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应用型本科的学生培养情况,慕课的教学模式就是很好的授课方式,它能让学生增强自身学习的能力,能够独自思考,同时,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更多领域知识的讲解,提高学习者的接受水平[19]。

4.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4.1个性化学习较难实现

个性化的学习首先要确保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要对其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发展。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实施不一样的学习方式。通过近几年教育的发展,我们也可以看出个性化教育目前在国际上的地位[20]。

所谓“个性化学习”并不是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相反,老师在这其中的作用是重要的。在这之中,老师要全面仔细的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向,进而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手段。但对于个性化发展,慕课的个性化发展模式还不是很健全,因为学习者的规模十分庞大,教师都要进行个性化确认是不现实的。

此外,也有不少学者对慕课的教学模式表示质疑。原因在于慕课的教学模式更自由,学习者有很大的自主性,也正是由于自主性也就成就了学习者的懒惰型,他们并不能保证自己能持之以恒的学习好这门课程,这往往是个难题。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慕课可以根据名师系统,形成一整套的专业知识系统[21]。否则,慕课的教学方式只能被学习者当作辅助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4.2师生情感交流缺失

由于“慕课”的授课方式是在网络上,并没有去亲身进行知识的接受,因此,比起传统授课方式,慕课的师生关系显然没有那么亲密。同时,传统的授课课堂知识的提问能够快速的被教师进行讲解,可在慕课的授课时间,学习者所提问的问题并不一定能够及时的被教师所看到并且进行讲解,这样的话,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学生的学习欲望。对此,既有赞同的声音,也有质疑的声音[22]。赞同主要是感叹技术的进步能够解决更多人类解决不了的问题,质疑的是比起传统教室,该授课方式大大冲淡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4.3证书的权威性较弱

在慕课进行学习,同样可以获取证书来印证自身的努力,但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在慕课的课堂獲取的证书可能远远不如正规大学出来的证书。尽管慕课方面为此做过很多努力,但要想使得慕课的证书和传统高校的证书含金量一样,慕课在这方面还是要下更大的功夫。

4.4课程质量参差不齐

网络授课的一个缺点就是课程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教师的担当者并不一定就是高校的任职教师,其中或许还有非专业人士混入其中进行授课,这将会大大降低慕课的授课质量水平。慕课方面也没有对此实施解决方案[23]。

4.5考核方式存在问题

慕课的授课方式也让其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水平的检测不能达到准确预测,即其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其是在网络环境下授课,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不能有效管理,对于考试,慕课主要采取学习者相互阅卷的方式,这一定程度上不能保证学习者的真实学习情况,最终获取的证书也不能保证其获得者能否真正有资格获得该证书。之后又相继出现了人工考核和机器考核,但都不能确保考核的质量。

4.6低完成率现象普遍

“慕课”的发展让很多人看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完成率的极低情况,让更多的人开始质疑该授课方式。由于在“慕课”上课的学习者更多的是自主学习,教师只充当辅助作用,这就会让更多不能坚持到底的学习者出现弃学,那么课程的完成率也就自然而然的降低了。选择课程也是自愿进行的,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选自己适合的,自己能够坚持学下去的课程,否则只能是白用功[24]。

4.7教学成本增加

“慕课”的教学方式主要依靠技术的支持,因此,该课程的教育成本也很高,这就会让不少高校开始犹豫究竟该不该引进该课程。

4.8首次开课工作量大

由于“慕课”是网络授课,而网络又有网络无国界的特点,那么,在进行“慕课”的授课时,其工作量可想而知。教师在这里更多的是扮演辅助的角色,教师要想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发展,就必须自身进行知识的充实,确保自己能够充实学习者的知识面,此外,该课程的开放也会让现实中的教师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更加扩展自身的知识面。

5.應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实施“慕课”教学模式的建议

5.1转变办学观念与学习模式

“慕课”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大学教育与函授教育的模式,也不同于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方式,是近几年全世界兴起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一项重要成果。我国以高校为主的“慕课”教学模式需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这就需要转变办学观念与学习模式,在各方积极推进下体现社会效应[25]。首先,要转变对办学主体的认识,从单一办学主体向社会化办学主体转变,形成优质教育资源联合效应,并积极推动国际化合作。其次,要转变学习模式,从个体学习模式向团队学习与个性学习转变,形成积极互动、组织促进的局面。

5.2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教师是“慕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在校教职员工要适应“慕课”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主动学习相关技能,将自身教学经验融入到新的教学工作中去,灵活运用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多媒体形式的授课资源,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要结合应用学科的需求,从工作角度出发设计课程。

5.3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任何学习的主体都是学生自身,因此要在“慕课”的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吸引学生对课程的注意力。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要结合自身就业的倾向有选择性地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提升技术应用的能力。形成自身主动学习,积极与教师沟通的学习氛围。

5.4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慕课”教学质量不是单一方面所能够提升的,要从全面质量管理方面提升“慕课”的教学模式,满足受教育者的多方面需求。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坚持“以质为本”为基础的,结合海量的教育资源,可以为学生拓宽知识面,优化学生的应用型知识结构,这对于本科型院校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还要汲取全球“慕课”教学模式的经验,结合我国教育体制的特点,形成本土化的“慕课”教学模式。

5.5完善学历认证及评价体系

首先,“慕课”教学模式的组织管理者要有能力提供标准的、高含金量的学历证书。并具有远程监督等高技术能力,能够确保学习者是在独立情况下完成课业教师也可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已经完成的“慕课”课程进行提问和讨论。其次,与“慕课”我国相关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应当提高对“慕课”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课程的学习者的所得学分及学历认证予以正视。最后,应当推动社会民众,尤其是用人单位、企业雇主对“慕课”学历认证形成正确认知。

5.6建设本校“慕课”平台

不可否认的是,“慕课”对我国传统高等教育带来了机遇,从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主动改革和创新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发挥教师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为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进行教学内容的汇聚。通过搭建有计划的基础框架,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交流通常、学习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体系。

建设在线课程平台。高校建立优质的教学资源课程,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结合社会和企业对相关专业、技术的人才需求,持续改进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建立特色课程资源。

构建课堂教学平台:通过构建课堂教学平台打开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途径,通过平台进行问题讨论与分析,尤其是针对应用型课程中遇到的与工作环境有关的问题,也可以接入企业助教的入口,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平台及时了解技术应用的方法。

6.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课程“慕课”模式构建

6.1慕课资源应用

立足于慕课网络教学平台,不断满足学习者对专业课程基础知识学习的自主学习。在基于慕课的应用型教学中,教师由传统教学模式的主导者转变为应用型教学的引导者与影响者,而学习者则成为主导者。依据这种转变,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与教学课程相关的MOOC资源和课前作业。教师可选择与自己授课内容接近的网络MOOC资源,提供给学习者使用。

6.2管理类课程教学讨论

应用型教学是对传统课堂功能性的变革,同时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推进。教师在课堂上布置讨论题目和案例分析题目,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对于讨论题目的解答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根据所讲授课程的性质和课程自身的特点,对学习者起到导学及促学的作用,可从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的角度充分调动学习者参与课堂研讨活动及相关案例分析。

6.3管理类课程考核评价创新

本环节主要是布置课堂学习后,学习者需要完成的任务,从而进行考核评价。在考核评价阶段,教师可以将学习者分为若干组,各组开展评比,看哪一组的得分高,评分采用交叉匿名评分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可以检测应用型教学的学习效果。涉及对应用型教学主要讲授内容的基础知识的考核,主要包括对网络课程慕课的自主学习部分的考核;应用型教学的实践性考核,主要包括课堂研讨成绩和课堂实践成绩;课程参与度考核,主要包括学习者对网络平台慕课自主学习的参与情况,课堂中课堂研讨、分组讨论参与情况,课堂教学后学习者参与交互评价、交互交流的参与情况。

7.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课程“慕课”建设评价研究

7.1课前应用分析

“慕课”教学前可以通过网络公开的资源与授课教师自制资源进行课前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背景资料。结合这两种资源,学习者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课程学习,有针对性地向老师提问,并结合应用型课程的特点做好实践准备。

7.2课上应用分析

“慕课”的授课过程是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在线互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一方面要体现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还要给促进学生形成技术转化为应用技术的意识。“慕课”教学资源的内容具有随时回放、内容有选择性等优势,授課的内容可以适当拓展到应用领域的其他环节,形成课堂分组讨论、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相结合的综合授课,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

7.3课后应用分析

实施应用型教学课程后,学习者参与课后学习和课程作业等情况要进行全面考评,以技术应用为目的,考核教师的授课策略和课后考核方案,分析学习者提出问题的类型,分析问题的共性。教师根据与学习者互动的情况作出教学方案调整计划,促进应用型课程的质量改善。

参考文献:

[1]谢妙.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以玉林师范学院《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OL].教育现代化,2017,(41):1.

[2]刘会清.《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以烟台大学混合在线课程“优慕课”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8):18-19.

[3]余梅,周建敏.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基于慕课的自主学习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广东化工,2017,44(15):301+298.

[4]李晓旭.应用型人才培养与通识教育改革——基于慕课视角[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7):226-227.

[5]许艳青.慕课(MOOC)教学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7,4(26):140-142.

[6]丁海燕.“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探讨[J/OL].实验科学与技术.

[7]杨晓艳,李君.基于慕课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J].科技展望,2017,27(17):215-216.

[8]李前军.慕课对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学模式的促进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7,(04):9-10.

[9]龙俊浩,吴爽.浅析慕课教学推动应用型高校公选课改革研究——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8(02):52-57.

[10]范振岐.慕课背景下Linux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07):50-52.

[11]廖倩,何光耀.慕课视域下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6(07):62-64.

[12]吴卫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慕课”之路[J].经营管理者,2017,(07):355-356.

[13]冯图,王丽霞.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建设SWOT分析[J].大学教育,2017,(01):22-24.

[14]刘军丽.慕课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的思考[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2):14-17.

[15]袁兰,钱铭.慕课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听说混合式教学探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11):109-111.

[16]杜宪.慕课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影响及启示[J].鸡西大学学报,2016,16(11):18-20.

[17]王成双,吴其胜,焦宝祥.微课和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教学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6,(88):149-150.

[18]于晶波,崔宏伟.基于慕课的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交际,2016,(09):12-13.

[19]杨雪,张文华.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慕课选题模式的探讨[J].经贸实践,2016,(20):154.

[20]吴羽晨,邓小莉.应用型大学基于慕课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Coursera慕课平台课程分类研究——以新乡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39):140-142.

[21]英皓.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慕课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6,(25):237.

[22]唐梅芝.基于慕课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实践平台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6):224-226.

[23]彭娟,夏飞.“慕课”对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学的冲击与应对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6,16(03):60-63.

[24]李凌霞.“慕课+翻转课堂”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6):136-138.

[25]闫丽静,高俊国.慕课在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6,34(03):82-84.

作者简介:

李思寰(1981-),女,湖北省大悟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电子商务。

猜你喜欢

慕课
慕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ESP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农业高校“慕课”建设研究
浅谈职业院校慕课教学模式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