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对高血脂伴有高血压患者白细胞介素-6、IMT的作用
2018-03-13马立东
马立东
(邹平县明集中心卫生院,山东 滨州 256200)
临床资料提示,高血压患者的发病机制与自身血管的内皮功能、炎症情况等有密切关联,当患者血管的内皮细胞遭受损伤之后就会导致血流异常,机体的微循环也会发生障碍,从而加剧了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紊乱而增强收缩因子,增加血流阻力后续血压上升,而高血压患者往往也会伴随高血脂症状,对机体的损伤就更为严重了[1-2]。辛伐他汀是临床上治疗高血脂、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为了分析其对高血脂伴高血压患者IL-6、IMT的作用,文章从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患者中抽取了150例展开详细分组,并把分组研究的情况作如下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50例对象均为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高血脂伴高血压患者,男性与女性各75例;年龄28~66岁,平均(40.8±10.8)岁;病程3~15年,平均(8.0±2.6)年。将其分作A组、B组、C组,各50例,A组用10 mg/d的辛伐他汀治疗、B组用20 mg/d的辛伐他汀治疗、C组用40 mg/d的辛伐他汀治疗。3组资料均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知情同意,3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较。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3组患者的年龄超过18岁,且入院经检查确诊,在次日抽取清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检测后提示为高血脂;患者的临床结果与《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相符合;患者近3个月内为接受其他降脂、降压药治疗;对辛伐他汀均无过敏现象。排除标准:3组患者均排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脏、循环系统、肝肾、脑出血、脑卒中等疾病;排除合并有贫血、感染、恶性肿瘤、传染性及免疫性等疾病;排除合并有慢性疾病如慢阻肺、甲亢等患者;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等。
1.3 治疗方法 3组高血脂伴高血压患者入院之后均接受常规的对症处理,保持良好的休息且控制每日摄入的盐量,每天盐摄入量不得超过3 g;与此同时积极接受低脂肪、低蛋白、消肿、利尿、抗凝等基础治疗。在上述基础上,A组50例患者采取10 mg/d的辛伐他汀进行治疗;B组50例采取20 mg/d的辛伐他汀治疗;C组50例采取40 mg/d的辛伐他汀治疗,均于每晚饭后口服,持续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评估标准 分别对3组患者的血压情况、血脂情况以及IL-6、IMT进行统计比较。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不高于1.0 mmol/L;胆固醇(TC)不低于5.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不高于3.1 mmol/L;甘油三酯(TG)不低于1.7 mmol/L,符合上述一项或者多想指标视为高血脂。患者收缩压不低于140 mmHg,或者舒张压不低于90 mmHg则视为高血压。
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3 ml的静脉血以每分钟3 000 r的标准进行离心处理后检测IL-6;借助彩色超声诊断仪对患者双侧的颈总动脉及其分叉、颈内、外动脉进行探查后计算IMT[3-4]。
1.5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与处理本次研究获得的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对比 C组血压明显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血压变化情况对比(
表1 3组血压变化情况对比(
?
2.2 3组的血脂变化情况对比 A组的LDL-C、HDL-C、TC、TG依次是(3.1 ± 0.3)mmol/L、(1.1±0.2)mmol/L、(5.2 ± 0.7)mmol/L、(1.9±0.3)mmol/L,B组 依 次 是(2.7±0.4)mmol/L、(1.2±0.3)mmol/L、(4.5±0.8)mmol/L、(1.6±0.4)mmol/L,C组 依 次 是(2.3±0.4)mmol/L、(1.4±0.2)mmol/L、(3.8±0.7)mmol/L、(1.3±0.3)mmol/L,C组血脂改善的幅度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3组的IL-6、IMT变化情况比较 A组IL-6与IMT依次是(3.3±1.5)ng/L、(1.4±0.4)mm;B 组依次是(3.0±1.2)ng/L、(1.5±0.3)mm;C 组依次是(2.3±1.3)ng/L、(1.2±0.3)mm,但C组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而高血压、高血脂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两种,两者能够相互作用,可单独存在也可共同存在,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威胁[5]。随着高血脂伴高血压的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中对该病的治疗也越来越关注。
辛伐他汀属于内脂类药物之一,无活性,目前常在心脑血管及其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广泛使用,具备了显著的抗氧化、降脂降压、抗炎等诸多作用[5]。有临床资料提示,对高血脂伴高血压患者积极采取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后,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血脂,而且还能显著改善其血压水平,具备了显著的运用价值。本次研究中,经过辛伐他汀治疗后C组血压优于A组、B组(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周金婕[6]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在该研究中,治疗前低剂量、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低剂量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高于中剂量组,中剂量组又高于高剂量组(P<0.05)。另外,此次研究的研究还提示,C组治疗后的血脂优于A组、B组(P<0.05)。可能是因为辛伐他汀能够对TC合成发挥抑制作用,并且在此期间分泌限速酶而发挥调脂效果,对患者血管的内皮功能加强了保护。对TG、LDL-CD等水平加以调节,从而对患者的血脂异常情况进行改善。
高血脂、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患者机体的炎性因子如IL-6、TNF-α等有关,其中,IL-6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患者出现血脂异常时血管的内皮细胞会产生大量TNF-α而诱导生成IL-6,并且其水平逐步上升后增加了周围血管的阻力,从而使并发了高血压[7]。另外IL-6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特性非常强,可损害血管的内皮细胞,且其分泌参与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增殖及调控等,进而促进血管内壁增厚,引起了管腔狭窄。从抗炎症方面的效果来看,C组治疗后的IL-6、IMT优于A组、B组(P<0.05)。主要是由于口服辛伐他汀后,该药能够对血清中的炎性因子发挥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抑制其水平变化对血压升高造成的促进性作用,发挥显著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效果[8]。
综上所述,对高血脂伴高血压患者采取辛伐他汀治疗能改善血压血脂、炎症炎症、IMT,且随着剂量逐步增加,治疗的效果越显著。但需要注意的是,高剂量效果固然显著,治疗期间还需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必要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处理。
[1] 杨俊.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36(7):1380-1381.
[2] 陈善,周晓秋,叶梁,等.辛伐他汀对轻中度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血清炎症介质、血小板活化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5):477-481.
[3] 魏书娈.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2):129-130.
[4] 刘春笑.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7):105-106,109.
[5] 李晓云.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1):95,98.
[6] 周金婕.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高血脂并高血压患者细胞炎症因子、血液黏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7,23(4):318-321.
[7] 戴文茜,宫凤云,李帆.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对慢性肾炎伴高血压患者心肾保护效果的长期随访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7,38(1):27-29.
[8] 王丽华,王洪岩.常规加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效果观察[J].人民军医,2014,57(2):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