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宫颈癌分期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8-03-13刘晖
刘 晖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江西 吉安 343000)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在所有妇科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居第二位,宫颈癌的明确诊断对疾病的合理治疗方案的实施极为关键,因此针对宫颈癌患者而言疾病早期确诊对改善预后提升治疗效果有着积极意义[1]。目前针对宫颈癌的诊断影像学检查方法较多,其中以磁共振成像检查较为常见,因该检查方式较其他影像学方法具有的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对病灶实施多参数多方位直接成像、能够对原发性病灶及转移病灶直观清晰的显示等优点,因此目前已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与分期的主要手段[2]。为进一步探讨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宫颈癌分期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本院近两年收治的70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查,以期为疾病的合理治疗方案的实施提供更为有力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因疑似宫颈病变于本院接受盆腔磁共振检查的患者70例,年龄30~74岁,平均(48.14±7.51)岁;体质量46~75 kg,平均(65.41±5.67)kg;患者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不规则流液或接触性出血等。为患者实施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70例患者中有58例为宫颈癌患者,其中包括48例为鳞癌,5例为腺癌,3例腺鳞癌,2例神经内分泌癌;12例非宫颈癌。
1.2 方法 患者实施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前均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仪器由鑫高益公司提供,型号为0.3 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实施体线圈扫描,所有患者均接受T1WI及T2WI加权成像扫描及脂肪抑制序列轴位扫描;患者先接受T2WI冠状位及矢状位扫描,后使用扎喷酸葡胺0.01 mmol/kg剂量为患者静脉滴注,滴注完成后实施T1WI脂肪抑制序列冠状位、矢状位及轴位扫描。所有扫描结束后对得到的影像学图像进行评价,对患者的宫颈大小、有无信号改变仔细观察,后观察有无肿块,若有肿块找出肿块存在位置、肿块大小测量及信号情况,盆壁、宫旁、直肠、膀胱受累情况,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并对疾病进行分期诊断,参照国际妇产科协会制定宫颈癌分期诊断标准及磁共振诊断宫颈癌影像学分期标准进行分期诊断[3]。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磁共振对宫颈癌的检出结果 以宫颈组织活检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磁共振成像诊断出宫颈癌患者57例,非宫颈癌患者13例,出现2例假阴性,3例假阳性,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 92.86%(65/70)、94.83%(55/58)、83.33%(10/12),见表1。
表1 磁共振成像诊断宫颈癌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n)Table1 Comparison of results of MRI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cervical cancer(n)
2.2 磁共振检查分期结果 经磁共振检查后,58例经病理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未检出ⅠA期患者,检出ⅠB1期患者有10例,且病灶部位为宫颈处,磁共振检查显示病灶最大直径≤4 cm(见图1);检出10例ⅠB2期患者,病灶位于宫颈,磁共振检查显示其最大直径>4 cm;检出6例ⅡA1期患者,磁共振检查显示病灶部位范围已超出宫颈,部分处于阴道2/3处,未见宫旁浸润,病灶直径最大≤4 cm;检出11例ⅡA2期,磁共振检查发现病灶超出宫颈并位于阴道上2/3处,未见宫旁浸润,病灶直径最大>4 cm(见图2);检出9例ⅡB期,磁共振检查显示病灶超出宫颈有宫旁浸润,未累及盆壁(见图3);3例ⅢA期,磁共振成像显示阴道下1/3处受累及(见图4);ⅢB期检出5例,磁共振成像显示病灶累及输尿管;Ⅳ期检出4例,磁共振显示病灶超出真骨盆,并侵犯直肠黏膜及膀胱(见图5)。经磁共振诊断为真阳性患者的磁共振分期在ⅠB1期、ⅠB2期、ⅡA1期及ⅡA2期,与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图1 磁共振成像分期检查为ⅠB1Figure1 MRI staging was in theⅠB1-stage
图2 磁共振成像分期检查为ⅡA2期Figure2 MRI staging was in theⅡA2-stage
图3 磁共振ⅡB期成像Figure3 MRI in theⅡB-stage
图4 磁共振ⅢA期成像Figure4 MRI in theⅢA-stage
图5 磁共振Ⅳ期成像Figure5 MRI in theⅣ-stage
3 讨论
宫颈癌实施磁共振检查后病灶可见主要表现有在T2W上呈现出稍高信号,较正常的宫颈组织具有高信号特征,与高信号的宫颈间质宫旁脂肪之间形成极佳的自然对比;实施T1W加权成像后呈现稍低信号或等信号,实施增强扫描后病灶存在不同程度的强化,部分病灶的信号较子宫肌壁强,且部分信号同子宫肌壁相似,部分则较子宫肌壁信号稍弱[4-5]。因宫颈癌在实施磁共振成像检查后表现出来的特殊特征,因此为宫颈癌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6]。
本研究对初诊疑似宫颈癌患者均实施磁共振成像检查,并将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发现,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92.86%、94.83%、83.33%,2例患者经磁共振成像检查后为假阴性者,实施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另外3例疑似病变者,经术后病理学诊断均确诊,有3例患者术后临床分期为ⅠA期,而ⅠA期患者病灶只有采用显微镜才可观察出,而为其实施磁共振成像检查未见信号改变,因此采用磁共振成像对极早期的宫颈癌患者进行临床诊断与分期仍然具有局限性。然而对于实施病理学检查后发现病变者,若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查未见病灶,则能够证实存在极早期病变。这关系到为患者制定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案,且对患者预后进行判断也有着积极的意义[7]。本研中实施磁共振检查后3例假阳性患者实施2W加权成像后提升宫颈存在斑片高信号,而T1W成像则未出现异常信号,在实施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而在T2W上依然未见明显信号强化异常;后为3例患者实施组织病理诊断呈阴性,在12周后实施磁共振复查,宫颈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考虑可能与3例患者的T2W加权成像信号异常稍高等有关,此外也可能受到分泌物及成像伪影的影响。临床上针对宫颈癌的分期也是对患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参考关键所在,目前针对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主要依据FIGO分期标准,然而该分期标准需要综合考虑计算机断层扫描、临床查体、膀胱颈、直肠镜及胸片等检查结果,且与术后临床分期比较,分期诊断仍然存在显著的差异性[8]。本研究结果显示,为宫颈癌患者使用磁共振成像检查进行疾病分期,对病灶大小诊断的准确率约为93%,具有明显优势,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对宫颈癌分期的诊断在整体上与术后临床分期无统计学差异,但对ⅠB1期、ⅠB2期、ⅡA1期及ⅡA2期分期仍然均有一定局限性,这可能是因为诸多患者临床分期较晚,无法得到确切的术后临床分期结果,因此无法与磁共振成像分期准确性进行比较。
综上所述,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宫颈癌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准确率及特异度,可根据特殊优势对病灶的大小及宫颈浸润等进行判断,是一种极具应用价值的宫颈癌分期及诊断方法。
表2 宫颈癌磁共振分期与临床分期结果比较(n)Table2 Comparison of results of MRI staging and clinical staging in cervical cancer(n)
[1] 左拥军,史丽静,谢雁.MRI扫描技术对诊断宫颈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2):83-86.
[2] 杜汉旺,牛庆亮,武希庆,等.3.0T MR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1):95-97,110.
[3] 陈维.3.0T磁共振成像在老年宫颈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3):156-157,160.
[4] 张瑞,董越,于岩岩,等.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评估Ⅰ B1期宫颈癌大小的准确性[J].放射学实践,2017,32(4):332-335.
[5] 董雪,罗娅红.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分期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7,32(4):321-324.
[6] 田兆荣,郭玉林,蔡磊,等.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4(25):138-140,147.
[7] 张湛,许相丰,魏刚.MRI在宫颈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价值探讨[J].天津医药,2016,44(8):1022-1025.
[8] 杨志宾,尚华,卜静英,等.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的临床诊断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8):2039-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