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2018-03-13曲国胜
曲国胜
大连市瓦房店第三医院骨科,辽宁大连 116300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骨科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骨折后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均会产生严重影响[1]。临床对股骨颈骨折患者主要选手术方法治疗,不同方法所表现出的临床效果也存在差异,为此,为分析后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此次选6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2015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6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成2组:实验组33例,男女例数比:17例/16例,年龄 46~82岁,年龄均值(62.5±3.6)岁;对照组 32 例,男女例数比:17 例/15 例,年龄 44~85岁,年龄均值(63.6±2.1)岁。观察 2组病例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方法
(1)对照组施以内固定手术治疗:医护人员对患者作常规消毒、麻醉处理后,在牵引床进行闭合复位,选“品”字形(或是倒“品”字形)平行打入三枚导针,准确测量长度之后顺针拧入三枚空心加压螺钉做固定处理,最后闭合切口。(2)实验组施以后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①术前,医护人员对患者做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处理,取患者健侧卧位。②将大粗隆作为标志,做一个斜切口(长度8~10 cm左右),逐层顺次切开。顺着梨状肌上方选骨膜剥离器由关节囊上充分分离臀小肌,选摆锯于股骨颈截骨线部位截骨,将股骨头取出,应用髋臼牵开器充分暴露髋臼,将盂唇、残余骨赘彻底清除,放入皮肤保护器,对患者的皮肤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选髋臼锉把起磨到大小合适。③把之前选好的髋臼杯直接连接至臼杯植入器上面,于外展大约 45°、前 15~20°处放置位髋臼,可拧入 1~3枚螺钉,放置髋臼试模内衬。将股骨近端抬高并保护近端的切口,选择骨刀通过大粗隆内侧凿入股骨髓腔的近端,将骨质去,之后扩髓到适宜,将股骨头的试模插入并复位髋关节。医护人员仔细检查患者下肢的长度、活动度、股骨的偏距及关节的稳定性,待确认好之后再次应用髋关节脱位,顺次把下髋臼的试模内衬、股骨头的试模取下,安装髋臼内衬之后将股骨柄假体植入,而后选取打击器将其打入股骨头,复位髋关节,再次测试其肢体的长度、髋关节是否稳定、外展肌张力及活动度。④冲洗且止血止呕,医护人员在大转子—梨状肌窝部位选2.5 mm克氏针做固定处理,之后取旋转中立、内收大约15~20°位,把外旋肌、髋关节囊瓣完全固定在大粗隆,放入引流管,手术结束。⑤术前/后给予患者服用适量抗生素,避免感染;术后患肢需保持外展中立位,手术第二日就可指导患者做适当关节功能活动,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1.3 观察指标
医务人员仔细查看且记录下2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下床活动时长,并作比对。
1.4 效果评估
术后,临床选选Harris标准评分系统对2组治疗优良率展开评估:超过90分,即优;80~89分,即良;70~79分,即可;低于70分,即差。治疗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0%。
1.5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选SPSS 20.0统计学软件,文中涉及的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s)、[n(%)]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对2组临床治疗优良率
术后,实验组33例:20例优,8例良,3例可,2例差;对照组32例:26例优,8例良,3例可,2例差;比对可知,实验组治疗优良率93.94%(31/33),明显高于对照组 93.75%(3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对2组手术指标变化
术后,实验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下床活动时长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手术指标变化比较(±s)
表1 2组手术指标变化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长(min) 住院时长(d) 下床活动时间(d)实验组(n=33)对照组(n=32)84.6±5.4 93.5±1.4 10.5±1.5 16.8±2.4 3.6±0.5 18.5±2.3
3 讨论
梁大伟等[2]人认为,股骨颈骨折属于临床骨科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老年骨折患者,骨折后会严重影响患者机体上肢、下肢功能,同时还会伴发各种并发症,最终影响其生存质量。临床主要以手术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首选内固定手术方法,尽管能改善临床疗效,但手术所需时间相对长,对患者术后下床活动会造成很大影响。因此,临床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展开治疗时,在选取治疗方法方面需多加关注及重视,不仅要达到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还需明显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促进患者及早恢复健康[3]。此次为评估6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证实,实验组(行后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优良率93.94%,对照组 (行内固定手术治疗)73.75%,(P>0.05);2 组手术、住院、下床活动时长等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后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比内固定手术更有效。后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中应用后,可较好地改善各种Garden分型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且能较好地控制其近期、远期疗效,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操作起来安全性非常高,并且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长、住院时长均明显缩短,充分提示手术可尽可能的避免对患者形成严重创伤,为此,使该种手术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优势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选后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展开治疗,效果良好,可在缩短手术时长、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的同时,提高临床治疗优良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推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