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复位内固定(闭合、切开)治疗粉碎性双踝骨折术后关节未复位效果分析
2018-03-13邱斌
邱斌
成都骨科医院骨科,四川成都 610016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的关节骨折,在全身骨折中能够占据4.2%,其中双踝骨折大多是因为外伤所造成的,而粉碎性双踝骨折在其中属于较为常见的骨折现象[1]。对于双踝骨折患者大多要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可是其本身踝关节解剖关系较为紊乱,所以在手术治疗过程中还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现象,其中就包括术后关节未复位等情况,最终就会致使患者长期处于病痛当中[2]。为了更好地避免这一问题,该文也对不同复位内固定(闭合、切开)治疗粉碎性双踝骨折术后关节未复位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所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在68例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29例;年龄最大为65岁,最小为19岁,平均年龄为(39.23±1.78)岁;致伤原因:38 例交通事故,17 例高空坠落伤,13例运动扭伤。两组均符合粉碎性双踝骨折的诊断标准,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自愿参与到该次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的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采用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具体操作情况如下:观察组患者给予闭合复位内固定,在手术过程中进行硬膜外麻醉,以手法复位结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外踝骨折端,在X线透视合格之后就可以进行腓骨远端小切口,并且使用克氏针来进行固定,在固定过程中主要是经皮用空心拉力螺钉来进行固定,在关节间隙水平面大概2~3 cm处向患者胫骨打入拉力螺钉,然后对患者踝关节活动情况以及稳定度等方面进行测定,最后缝合患者切口。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麻醉方式同观察组一样,切口位置主要是在患者外踝后侧,将患者各层软组织切开之后让患者外踝骨折部位充分暴露出来,同时将患者骨折部位所存在的一些软组织以及血凝块清除干净,之后进行复位,采用1/3管型钢板对患者进行固定,以此来对患者关节囊以及韧带进行修复。之后再取患者内踝弧形切口,翻开患者皮瓣将骨折端显露出来,对其中所存在的碎骨屑以及血肿进行清除,选择空心螺钉对患者进行固定,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进行观察,主要包括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其次,还需要对两组患者双踝关节功能进行观察,使用Baird-Jackson评分标准来对两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其中,分数95~100分就表示优;80~94分表示良;60~79分表示一般,小于60分则表示差。最后,还需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对比,其中分数越高表示疼痛感较为强烈。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l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数据对比采取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
观察组围手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治疗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情况如下表 1。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观察组(n=34)对照组(n=34)P值89.21±10.32 124.01±11.87<0.05 67.32±14.84 82.21±13.25<0.05 11.37±2.32 14.99±2.46<0.05
2.2 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对比
观察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一般、差分别为23例,11例、2例、0例,优良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一般、差分别为12例,13例、6例、3例,优良率为73.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分别为(6.46±0.68)分、(6.47±0.69)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分别为(1.77±0.46)分、(2.61±0.43)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踝关在人体中本身就是较为关键的负重关节之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较为显著的作用,会直接对人们生活以及工作造成影响[3]。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骨折患者的数量逐渐上升,这极大地加重临床骨折的治疗负担。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临床上踝骨折发病率相对于其他骨折发病率明显要高,而在踝骨折当中,粉碎性双踝骨折相比较于其它类型而言就更为的复杂,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也明显的比单踝骨折要复杂[4]。通过临床研究我们发现,双坏骨折大多是因为外展或者是外旋损伤所早晨的,并且还会伴有随胫骨关节面移位或外旋畸形,这样致使在对这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经常会在术后出现关节未复位等情况。
在对粉碎性双坏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其关键就是要确保患者复位的正确性以及关节面修复的平整性,而在这一过程中,切开复位内固定属于传统的治疗方式,在应用这一方式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实现解剖复位,并且还能在直视下对患者关节内所存在的碎片进行清除。可是,这一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解剖复位一般不够明确,很容易出现复位失败等情况,这个时候就出现了闭合复位内固定法,这一方式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让患者踝关节骨折获得解剖复位,并且还具备较为良好的内固定效果。在该研究中所存在的68例患者,手术都已经全部顺利完成,可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我们能够发现,相比较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而言,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法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的具有优势,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方面都短于对照组患者,这一结果表明,闭合复位内固定法治疗粉碎性双踝骨折有着较为良好的效果,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还能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此外,该研究调查结果还显示出观察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73.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系列的结果都表明,闭合复位内固定法效果更佳,其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还能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让患者能够尽早康复出院,这一研究结果和吴威等人[5]研究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不同复位内固定治疗粉碎性双踝骨折术后关节未复位效果也存在不同,而闭合复位内固定法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法,值得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