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功能康复与心理护理

2018-03-13孔霞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后遗症脑血管病神经功能

孔霞霞

济源市中医院老干部科,河南济源 459000

脑血管病通常也被称为中风,是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病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性昏倒、不省人事,同时还将伴有语言功能障碍、口角歪斜情形,甚至是半身不遂[1]。该次研究将该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诊治的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应用功能康复与心理护理治疗方式对其康复进程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该院接收诊治的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该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2:28,年龄在35~72岁,平均为(49.38±3.28)岁,在院治疗时间为 17 d~3 个月,其中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症对应病例数分别为17例、23例、11例、9例;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 31:29,年龄在 35~73 岁,平均为(51.73±3.31)岁,在院治疗时间为16 d~3个月,其中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症对应病例数分别为16例、24例、12例、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时间、患病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工作,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添应用功能康复与心理护理治疗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安排锻炼计划。患者需要卧床进行修养,在卧床期间,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帮助患者时刻保持正确的体位,确保维持患侧肢体的功能位[2]。患者不可以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所以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帮助患者按时更换体位,这样才能确保患者的血液循环正常,降低肌肉萎缩发生的可能性,对神经机能起到刺激作用,以防出现废用性萎缩[3]。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按摩及各关节小幅度活动,需要保证这些小幅度活动不会使患者产生疲劳状态,运动量也不宜过大,可以随着时间推移适当增加运动量。辅助患者进行坐起及站立等练习,练习过程中需要保持高度的耐心和责任心,不可以急于求成。患者的康复护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必须要坚持,同时必须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练习,禁止随意增大运动量,防止再次引发脑梗死症状。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生活能力,包括洗漱及更衣等事情,让患者逐渐可以自己去完成。保证患者所处的环境适合康复练习,且不会对患者的行动造成任何阻碍。对于发生语言障碍的患者需要帮助其进行语言训练,从简单音节开始练习,增加面部肌肉的活动频率,练习过程必须坚持不懈。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有效缓解抑郁、焦躁等不良情绪,对患者多加鼓励,增加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时刻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

1.4 统计方法

在该次研究中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方式来表达计量资料,同时对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使用(%)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

就该次实验结果来看,给予对应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应数值相较于对照组,下降趋势显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s)

指标 对照组 观察组t值 P值精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52.48±7.83 13.65±8.76 58.96±9.89 8.94±4.56 11.45 13.54<0.05<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就该次实验结果来看,给予对应护理模式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对应数值相较于对照组,提升趋势显著(P<0.05)。 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

指标 对照组 观察组t值 P值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精神健康生理机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一般健康状况51.27±8.73 52.67±7.87 52.45±7.86 51.34±8.76 50.47±9.82 49.65±10.91 54.35±9.83 59.43±9.82 60.72±8.76 58.54±8.73 59.06±7.62 59.46±10.83 59.45±9.89 60.48±10.53 10.92 11.48 10.92 10.45 11.45 10.49 9.83<0.05<0.05<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有效率均得以显著提升,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不过该病症的致残率并没有显著变化。据统计,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存活患者中有将近4/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情形,即脑血管病后遗症,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因此,临床诊治过程中将提升脑血管病患者康复进程、降低致残率作为首要目标,也是重要目标。脑血管病后遗症主要包含脑血栓、脑溢血、脑栓塞、脑血管痉挛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口角歪斜、吞咽动作难以开展、思维迟缓、记忆力衰退、肢体瘫痪、产生烦躁及抑郁情绪等[3]。

研究发现,给予对应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应数值相较于对照组,下降趋势显著;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对应数值相较于对照组,提升趋势显著。

综上所述,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应用功能康复与心理护理治疗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在临床上是一种值得使用并将其推广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后遗症脑血管病神经功能
春天的“后遗症”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