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牙齿保健教育对口腔卫生习惯的相关影响
2018-03-13蒲庚成
蒲庚成
天水市麦积区牙病防治所口腔科,甘肃天水 741020
儿童是龋齿和牙周疾病的高发人群,严重的龋病和牙周疾病会给儿童的生长健康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若治疗不及时甚至可能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应在儿童时期加强口腔保健教育,提升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我管理意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1]。2015年6月—2017年6月该研究通过对部分儿童进行长期牙齿保健教育,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对部分儿童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科收治的3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男135例,女165例;儿童的年龄在5~12岁,平均年龄为(8.8±3.3)岁,牙齿健康教育时间为1年,平均每3个月接受一次健康教育,对儿童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试验类型为回顾性分析试验,试验地点为该院口腔科。
1.2 方法
1.2.1 健康档案 首先对每一位儿童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每3个月)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测,分别于牙齿健康教育前后对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相关疾病发生率。
1.2.2 口腔保健知识 发放健康保健手册,帮助儿童及家长了解牙齿的结构及功能分类,帮助儿童及家长认识到龋病及牙周疾病的危害性,引起其广泛重视。宣传图册和视频中应介绍正确的刷牙方法和步骤,宣传图册应以彩色图案为主,应当引起儿童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1.2.3 口腔保健方法 ①介绍正确的刷牙知识:刷牙对预防口腔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加强对儿童的口腔清洁教育,指导儿童正确的刷牙步骤,叮嘱儿童早晚均应进行口腔清洁。含氟牙膏有预防龋齿的功效,但应叮嘱不可过量使用。②饮食指导:儿童喜好甜食且无节制,更易引起龋齿,因此应加强家属的监督作用,儿童饮食以高蛋白、高纤维素为主,不宜过饱或过饥。在保证儿童营养摄入的同时减少甜食摄入,进餐后漱口检查是否有食物残留,若有食物保留在牙缝中可用压线剔除[2]。③检查牙齿生长变化:家长应定期检查儿童牙齿的生长发育情况,对于出现松动的牙齿可到医院拔除,拔牙后叮嘱儿童不要吸吮牙床,以免引起干槽症。④龋齿治疗:对于已经出现龋齿的儿童应积极接受治疗,及时填充窝洞积极预防相关牙周疾病。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干预前后的龋齿、牙周疾病发生情况以及口腔卫生行为。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试验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使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后,入组儿童的每天刷牙2次以上、每次刷牙超过3 min、使用含氟牙膏、进食后漱口、用竖刷法刷牙等口腔健康行为得到有效规范,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儿童的患牙龈炎率、牙石检出率、患龋率等口腔疾病检出率显著少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1 所示。
3 讨论
由于我国的口腔健康宣传不到位,儿童龋齿和牙周疾病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的口腔疾病可能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应当做好口腔疾病防范[3]。家长在儿童口腔疾病预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因此家长应充分学习口腔保健知识,做好监督工作[4]。另外,儿童阶段的学习和模仿能力较强,此时给予口腔保健知识宣教的效果较好,该院通过实施长期牙齿保健教育,传达口腔保健知识的重要性,指导儿童正确的刷牙方式,鼓励儿童早晚清洁牙齿,饭后漱口,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减少甜食摄入,定期检查牙齿生长变化,对于已经出现牙齿松动和口腔疾病的儿童应及时进行处理,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通过实施上述牙齿及口腔保健知识宣教,显著提升了儿童的自我管理意识,大大规范了儿童自身口腔卫生行为,其口腔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研究结果:干预后,300例儿童的每天刷牙2次以上、每次刷牙超过3 min、使用含氟牙膏、进食后漱口、用竖刷法刷牙等口腔健康行为得到有效规范,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儿童的患牙龈炎率、牙石检出率、患龋率等口腔疾病检出率显著少于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与张金兰[5]报道中的结果相近,充分提示长期牙齿保健教育有助于规范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预防相关的口腔疾病,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且喜好甜食,容易引起口腔内细菌滋生,诱发龋齿等疾病,因此应当加强对儿童的口腔保健知识宣教,引起儿童的足够重视。同时家长需起到监督作用,而牙齿保健教育可提升家长对儿童口腔疾病预防的重视,提高对儿童的口腔护理能力,有助于预防口腔疾病。
表1 两组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及患病率比较[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