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训练对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康复的影响
2018-03-13张文斌
张文斌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四川巴中 636600
前列腺增生多见于老年男性,该病早期代偿症状并不典型,但病情的持续发展下便出现尿路梗阻,临床症状随之明显,比如尿频、尿急、尿失禁、夜尿增多、排尿踌躇、排尿困难、尿后滴沥等方面不良情况,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临床上大都选择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该术式对患者的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可快速恢复,但经此术式治疗后极易出现尿失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故该次研究将该院于2012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60例纳为对象,旨在对尿失禁恢复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纳入该院收治的行电切术后尿失禁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以入院顺序将其均分组为:对照组年龄为 63~85 岁,平均为(69.17±3.54)岁;尿失禁中度14例、重度16例。观察组年龄为61~85岁,平均为(68.32±3.87)岁;尿失禁中度 12 例、重度 18 例;患者基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纳入病情与临床相关诊断标准相符的患者;纳入尿动力学检查确定为尿失禁的患者;纳入直肠B超检查前列腺体积呈40~68 mL的患者;纳入IPSS评分于17~34分之间的患者;纳入经医院伦理委员批准并允许参与研究的患者;纳入对该次研究中相关内容均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心、肝、肾等重大脏器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前列腺癌、膀胱肿瘤/结石、肾结石的患者;排除精神障碍、语言障碍而不能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的患者;排除不愿配合此次研究中相关内容的患者;排除基础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为患者详细讲解病情相关知识,耐心的告诉患者术后训练的重要性,叮嘱患者各方面注意事项,让患者对自身病情有着进一步的认识,并以高度依从性配合各项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膀胱训练:患者术后4 d将导尿管夹闭,隔2~4 h将导尿管开放1次,保证膀胱能定时充盈、排空;拔管后叮嘱患者排尿前将盆底肌收缩至感到紧迫感消失后放松,并将排尿时间适当推迟,推迟时间控制在1~15 min之内,确保膀胱容量渐进性增加,以减少患者的如厕次数;叮嘱患者要确保液体摄入量,并告知其水分对排尿反射刺激的重要性,避免患者因不懂相关情况而担忧,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增加摄入量,控制在2 000~3 000 mL/d之间[2]。经此对患者进行共6周的训练。
1.2.2 观察组 膀胱功能训练与对照组相同;盆底肌训练:叮嘱患者以站立、仰卧/坐位等不同体位进行盆底肌训练,以肌肉等张收缩做收缩训练,叮嘱患者将大腿、腹部肌肉充分放松,并将盆底肌收缩(会阴、肛门同时收缩),收缩后保持约3 s后再放松,再做3~5次快速收缩,之后再放松约6 s,上述训练完成后便为1个轮回,训练3次/d、1次15 min[3]。经此对患者进行共6周的训练。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干预前后SAS、SDS、GQOLI-74评分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严格评估患者的临床训练效果,将所获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对比分析。
1.4 效果判定标准
心理状态以SAS、SDS评分评价:SAS、SDS均以自评量表评分,总分值为100分,得分越高者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重。生活质量以(GQOLI-74)量表评分评价:共为五个维度:躯体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活动、社会功能;各维度分值20分,总分值为100分,得分越高者表示生活质量越好。临床训练效果为:治愈提示患者经干预后尿失禁症状均已消失,患者运动、咳嗽、大笑时未见溢尿情况;显效提示患者经干预后尿失禁症状改善程度≥80%,自觉症状缓解,患者尿失禁次数减少程度≥50%;有效提示患者经干预后尿失禁症状改善程度30%~80%,患者尿失禁次数减少程度≥30%;无效提示患者经干预后尿失禁症状改善程度<30%/干预失败,患者尿失禁次数减少程度<3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做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 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干预前后SAS、SDS、GQOLI-74评分变化比较
患者干预前SAS、SDS、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 SAS、SDS评分显著降低、GQOLI-74评分显著升高,与干预前、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干预前后 SAS、SDS、GQOLI-74 评分变化比较[(±s),分]
表1 患者干预前后 SAS、SDS、GQOLI-74 评分变化比较[(±s),分]
组别 时间SAS SDS GQOLI-74观察组(n=30)对照组(n=30)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t值干预后P值52.80±9.33 28.64±7.26 52.91±9.27 31.43±7.53 1.046 0<0.05 59.38±9.06 26.01±7.49 58.73±9.15 32.92±8.72 2.816 2<0.05 53.18±10.20 85.06±11.42 52.95±10.43 70.68±14.52 9.718 3<0.05
2.2 患者临床训练效果比较
观察组中训练痊愈者15例、显效者9例、有效者5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占比为96.7%;对照组中训练痊愈者6例、显效者11例、有效者7例、无效者6例,总有效率占比为80.0%;观察组临床训练效果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为泌尿科常见疾病类型之一,好发于老年男性人群,会对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双重打击,并对其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导致患有前列腺增生症的人数随之增多,患者均为排尿困难、血尿或者尿频等方面不良情况。现代化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水平随之不断提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被广泛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该术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并不会对患者病变部位周围组织造成较大的损伤,术后患者无需承受较长时间的病痛折磨,可在短时间内恢复病情,但有资料显示: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后极易产生尿失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4]。故单纯以手术方式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效果欠佳,对盆底肌训练对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康复的影响的探讨,对患者病情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有着积极作用。
男性排尿是经后尿道两个排尿控制带控制的,经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后会损伤其近端尿道括约肌,致使排尿控制是经远端尿道括约肌控制,故尿失禁的发生几率很大;再者手术治疗会对患者盆底肌造成损伤,导致患者盆底功能减弱,但仍存在可康复的趋势,不过有资料显示:盆底功能减弱后的自我恢复能力小,尤其是老年患者,其身体各项机能均已减弱/衰弱,盆底功能自我恢复能力更是受到极大的限制[5]。故经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需长时间进行盆底肌训练,这主要是因患者长时间维持盆底肌训练的依从性低,导致尿失禁的情况始终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有资料显示:该方面情况与老年患者盆底功能障碍防治及有无长时间盆底肌训练知识相关;并有调查结果指出:约80%的老年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患者不懂得预防盆底功能出现障碍,而约有98%的患者不懂得盆底肌训练[6]。通常医疗机构中的床位周转快,再加上目前全国医保对医疗次均费用的控费力度加大,极少有患者留在医院中接受较长时间的健康指导,病情稍有好转则允许出院回家疗养,但患者回家后并不能真正坚持盆底肌训练,故亦有多数患者未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7]。该次研究中对照组接受膀胱训练,观察组接受膀胱训练的同时进行盆底肌训练,经膀胱训练对患者的排尿间隔时间适当延长,使得膀胱顺应性加强;采用盆底肌训练改善患者远端尿道括约肌收缩不良的情况,促使创面局部出现的炎症与水肿,使炎症与水肿对括约肌关闭机制的影响得以降低,提高尿道关闭功能,确保尿道的阻力比膀胱内压力高,从而达到合理控制排尿的效果[8]。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SAS、SDS评分显著降低,GQOLI-74评分显著升高,96.7%患者经训练有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业意义(P<0.05);提示: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经心理护理+膀胱训练+盆底肌训练的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以稳定的心理状态、高度依从性配合各项训练,并提高了临床训练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为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施以膀胱训练+盆底肌训练,对其心理状态稳定、训练效果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有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