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2018-03-12于艺涛

黑河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网络诈骗大学生

于艺涛

[摘要]当下网络发现迅速,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所构建的是一个方便快捷的虚拟世界,但是,在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存在着危险。网络犯罪份子日益猖獗,还将涉世未深的学生作为了目标,分析校园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同时阐述网络诈骗的形式,最后总结大学生网络诈骗防范意识的途径。学校一定要重视网络安全,同时健全教育制度及教育方式,学生应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尽可能杜绝网络诈骗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诈骗;防范意识

一、校园网络安全问题

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不仅关乎学校的和谐稳定,而且关乎个人与家庭的幸福。根据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够熟练运用网络进行学习、交友、购物,其中80%的大学生遇到过诈骗信息,而落入犯罪份子陷阱的就有8%,相当于每十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遭遇诈骗。因此,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是营造和谐稳定校园环境的首要任务。校园网络安全问题有以下几点:

1.长期存在的网络诈骗新型犯罪形式

网络诈骗是通过网络进行虚假消息散布,利用受害人迫切的心理,引诱受害人上当。网络具有开放性高、传播陕、信息量大的特点,由于网络上存在大量的信息,对于所需信息难以快速求证。加上犯罪份子对虚假信息进行包装,经过网络传播,会引起大范围的虚假信息传播。网络诈骗同传统诈骗相比较,更加便利和隐蔽。传统诈骗是在面对面的情况下进行接触交流,意志力比较强的人一般不会上当。而互联网使得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不法分子通过侵入网络,植入病毒链接等网络手段,就能轻易取得受害人的信任,获取财物。

2.校园网络诈骗危害程度大

例如,在公交站、地铁站或者是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都会收到很多广告信息或者是网页链接,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些广告信息的内容针对手机主人的背景都会有所变动。作为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是思想仍然比较单纯,对于诈骗信息不能够进行准确辨认,而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一点进行网络诈骗,使大学生受到不同程度上的钱财损失,有的甚至还危害了人身安全。

3.网络法律意识空白

目前,学校还没有开设专门的网络安全法制课程,大学生对于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还不清楚。在网络中,很多大学生独来独往,或者三五成群,一不小心就触犯了法律。例如,之前网络上特别轰动的“虐猫事件”“虐狗事件”,都是通过网络手段将当事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家庭住址、联系方法和工作单位公布出来的,给当事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这些都因为“人肉搜索”,网友在进行“人肉搜索”的时候只体会到了当中的快感,并没有意识到构成了对他人隐私的侵害。

4.大学生成为网络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

近几年,随着大学生诈骗案件的频发,高校诈骗已经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校园网络诈骗的发生不仅仅使大学生有财产损失,更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校园风气也有一定的损害,影响校园和谐稳定。将大学生作为受害群体,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缺乏网络安全知识。据统计,有76%的学生知道要对电脑进行定期杀毒,设置防火墙,但是有90%的学生误以为只要设置了防火墙和对电脑进行定期杀毒,就能够杜绝病毒的入侵,不良的上网习惯、系统漏洞也会引起网络安全隐患。

二、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的有效途径

1.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

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应保证校园网络安全,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应将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规划到课程当中,认真制定相关网络安全教育规定,落实网络安全教育制度,推进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发展。网络安全教育的顺利实施,必须要通过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首先负责学生日常生活的辅导员必须有较强的安全知识,其次要进行明确分工,最后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

2.健全网络安全教育制度

应将网络安全教育归到教学计划中,设立专门的学分,并制定考核办法。建立通报制度,在公共栏进行每周报告张贴。完善学生、宿舍、机房管理制度,增强学生对于网络诈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开展多形式的网络安全课堂教学

第一,培养教师的网络诈骗安全意识。思想政治课程辅导员应该具备较好的网络素质,能够充分管理网络,对学生的上网行为加以适当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通过教学环节进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实际生活,进行两者之间的对比,让学生认清网络世界,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到网络诈骗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第三,学校应组织学生参与到安全教育中,对于安全教育的相关制定,应听取学生的意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设立同安全管理相对应的学生机构,让学生和学校进行配合,共同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在学校的实践活动中,应将校内外的安全意识进行贯穿,组织安全意识教育活动。

4.学会甄别网络诈骗信息

大学生如果掌握了网络诈骗的套路,就能够进行相应的防范,也能够对大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进行保障。网络诈骗通常是通过邮件、短信等形式进行虚假信息发布,引诱学生上当。近几年,出现最多的网络诈骗内容就是中奖、银行卡出问题等诈骗手段,或者是编写一些紧迫事情引诱大学生上当,大学生提供了银行账号、身份证信息和密码等,一旦这些信息泄露,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损失。不法分子还会建立虚假网站,假冒正规银行进行短信发送,诱惑大学生填写银行相关资料,对大学生的银行卡资金进行盗窃。还有一些建立虚假电子商务网页,抓住有些大学生勤俭的特点,发布一些虚假商品,引誘大学生上当。例如,大一新生王某在玩游戏时,电脑忽然弹出一个对话框,内容为:为庆祝我公司成立5周年,特进行抽奖活动,回馈新老用户,尊敬的用户,恭喜你成为我公司的幸运用户,获得我公司一等奖,奖品为苹果手机及笔记本一台。作为学生,看到这种信息肯定会很高心,王某迅速同对方联系,对方表示要取得奖品就必须缴纳900元的税款,还有奖品快递费等。为了得到奖品,王某进行了汇款,一个星期之后,他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其实大学生之所以成为网络诈骗分子的首要之选,主要是因为很多大学生想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勤工俭学,丰富自己课余生活的同时,还能够减轻家里的负担。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件当中,其中有60%都是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另外的还有10%是贫困户。诈骗犯罪者正是利用大学生想要赚钱的心理进行诈骗犯罪。

5.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

当下是一个大众文化的社会,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产生影响,从消费心理来看,大众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满足自尊感;二是获得社会的认同,大学生渴望通过网络来进行满足。并不是所有的人家庭条件都很好,很多的大学生都是处于中等家庭,为了满足其自尊感,获得身边人“羡慕”的目光,会想办法自己赚钱,而网络兼职就是最好的选择,网络诈骗抓着大学生贪图享乐,急于求成的心理,将大学生拉人了陷阱。

总之,大学生这一群体是国家未来的主力军,应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对网络安全意识进行重视,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安全教育的同时,更应该树立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在校园中形成安全第一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各类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从根源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给学生的人身财产、心理、家庭带来损害,同样也要避免这类事故给学校带来的不良影响。对于网络安全防范,不仅仅是学校、学生要引起重视,整个社会都应该引起重视,特别是对于一些留守老人。因此,安全意识在我们的生活中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增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

(责任编辑 冯璐)

猜你喜欢

网络诈骗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