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作用

2018-03-12李东

黑河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小学创新游戏

李东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是学生乐于参与的一种活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体验,是孩子们小学时代的生活历程。游戏是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手段之一,是小学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必要内容,它对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提高基本体育技能和掌握知识技能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游戏,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优良品质和作风。游戏本身就是可以借鉴的教学经验,借鉴他人优秀的游戏项目,从而更好地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游戏;小学;体育;创新

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不仅体现在学生体质增强,运动技巧、技能的提高,更主要的表现是在陶冶情操、锻炼意志上起到催化与促进作用。为了有效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也为了青少年的心理、生理都有一个健康的发展轨道,体育教师应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遵循发展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一、游戏保障,教师陪伴

一个学校的体育教学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只有优秀的体育教学工作者才能有效地运用体育游戏教学,这是提升体育教学的手段,更是一种关键性因素。只有体育教师运用体育游戏的能力素质达到一定水平,我们的体育课堂才会大放异彩。但由于地域不同、城区间差异不同,导致体育教师个人素质与能力也各不相同,接触的体育游戏不多,也不可能做到对所有游戏项目全面了解,从而无法达到体育运动竞技的目标。就是相同素质的老师,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所发挥的游戏项目在体育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尽相同的。再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对应用体育游戏进行教学具有排斥心理,认为利用体育游戏进行授课与他们平时所用的教学手段还是有一段距离,把体育游戏教学当成是一种费时费力的教学手段,认为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还是靠多增加课时来完成,持有这种观点的体育教师不在少数。学习新的课改理念除了外部因素外,对于体育教师来说,也要不断通过学习,包括网络学习、继续教育等手段,提高自身的教学理念,在学习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并逐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无论是自身学习的过程,还是教学的各项环节中,对于任何新知的盲求和对未知的恐慌,都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合乎情理的。体育教师有必要尝试应用新的理论,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将所学更好地应用在具体教学中来。在全面素质教育的号召下,为了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为了培养体质健康的优秀学生,应尝试用游戏的方式来转变一下体育课堂教学,让学生从游戏中获得大量的体育相关知识,不但避免了乏味的理论教学,同时将各种准备动作、各种耐力、爆发力等训练结合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快乐着并学习着,这个过程中最好的陪伴就是体育教师。

二、体育游戏,发挥作用

近年来,在诸多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过程竞赛与观摩课中,游戏教学的理念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任课教师所应用,游戏教学理念已经成为了我国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观念。把游戏教学的观念应用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符合小学生身体以及心理发展的特点,更是对小学新的课程标准的适应。从小学生的生理状态以及心理状态来讲,教师只有在课堂上有效激发小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态度和兴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产生教育的共鸣,进而能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爱上体育项目,增强小学生体育锻炼,使得小学生能够真正提升其身体素质。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如何在体育课堂上发挥游戏的教学作用,能够更好地通过进行体育锻炼来培养小学生的素质以及体育竞技精神,这也是游戏教学的最终目的。游戏教学在小学体育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过程中既能很好地锻炼小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又能很好地对小学生人际交往以及沟通能力进行培养,最终能够促进小学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游戏”本身所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这为游戏在体育课堂上发挥效能带来可能。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很多人在家庭中受到百般呵护,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离开家庭后,则会产生较强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游戏能让这群孤立的孩子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教师应适当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在游戏“运球接力”“看谁传得快”中,通过完成游戏的角色任务来激发学生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评价,以此来认识自己、自己与群体的关系,克服离开家庭后的孤独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性格。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经常得到表扬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内向的性格变得开朗、豁达。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体育活动,这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积极意义。

三、游戏激发。兴趣使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不爱玩的孩子,他们的天.性就是好动爱玩。学生的好奇心强,以他们喜欢的游戏为切入点,通过运动来达到学习体育技能的目的,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紧紧依托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增强学习体育的兴趣,在兴趣之中完成体育教学。根据小学生较注重集体英雄主义、好胜心强等特点,体育课可进行形式多样的准备运动,如游戏“同舟共济”“救护战友”“雪地闯关”“群龙戏珠”等竞赛游戏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堂体育课准备部分练习组织得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堂课就是成功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性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认知的满足感及运动的快感,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依据小学生爱玩好动、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极力避免让学生做过多的重复练习。为此,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就是保障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只有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教师的教学预设才能更好地达成。这其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游戏激励,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四、教学品味,游戏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只有在课前很好地品味学生课堂的生成,才能更好地将游戏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之中。游戏就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和驱动力。教师在设计体育学案时,一定要将游戏环节很好地呈现在课堂之上,坚持趣味性与知识性相辅相成,这样设计出来的学案才能更好地体现生活化,体现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如玩接人角力游戏时,把它设计成学生喜欢的小兵打仗的情景,两名同学共同接力一名學生前进。在规定的路程里,谁用的时间最短,哪组同学就会获得胜利,这样的趣味性游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性游戏,会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游戏引入课程,让学生在兴奋的神经驱使下,学会一定的体育运动的技巧与技能。

五、渗透德育。游戏育人

教育与教学是永远分不开的,任何科目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着品德教育,当然,我们的体育课也不能例外。如何将德育渗透到游戏教学中,这是一个新的课题,更是新的课程标准中体现的教学理念。体育教学在设计体育游戏时就要将德育的内容定下来,德育渗透教学不是死板的说教式的口头教育,是将体育游戏中的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好体现的一种竞技类的运动项目,这样的游戏会达到预期的德育目的。游戏有千百种,由于不同游戏的手段目的不同,达到的德育渗透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为此,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选择上还是要多加思索。

总之,游戏的样式有很多,学生的趣味取向也不是完全的相同。体育教学一定要设计好游戏,既能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体育兴趣。也就是说,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把游戏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好,这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很有必要。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小学创新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