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习作教学
2018-03-12朱红
朱红
[摘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这是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最高追求。为了实现这个习作培养目标,教师要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注重个性表达,不拘一格,不落俗套;重视童话习作,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在有意或无意中学习观察、学会观察,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参与活动,体验生活的每个细节,积累典型的写作材料。
[关键词]心理;新意;观察;想象
习作一直是令我校师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投入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长期困扰我校习作教学的严重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校成立了课题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认真组织语文组全体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并在北安市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将近六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一、倡导真情实感,注重个性表达
作文教学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陛心理差异。学生对待不同事物的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因此,习作教学要根据小学生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经历,引导学生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他们对现实的情感和体验。为了实现这个习作培养目标,我们尝试着采取了如下措施:
1.写自己想说的话,写真情实感
早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把习作的要求一讲,学生就开始挖空心思地写,这样的“师授作文”极大地约束了学生的想象空间,禁锢了学生的智慧。为了改变这种传统的师授式作文教学模式,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说“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谢”,高年级再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文字来呈现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大力倡导习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言无不尽、言之有物。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一唐诗、宋词、元曲、清小说,无不让孩子们品悟出中华文化的精髓。这其中流传千古的佳句、朗朗上口的诗文无不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倡导学生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向学生明确习作的范围而不是直接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让真情实感洋溢在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小就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找素材、写真情实感,才能夯实学生的基本功。
2.引导学生不拘一格,不落俗套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选择的题材,尊重学生的表达方式,不要过于注重习作手法的运用和内容的标新立异。要宽容学生习作中的毛病,引导学生在小组互评和互批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不同的文章中彰显个性,表达自我认知。
在高考作文中,满分作文的文体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不拘一格、不落俗套,避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更好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
在习作教学中,应倡导学生写个性化作文,引导学生将自己经历或看到、听到的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不同的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是不同的,这种感悟能力需要长时间培养,教师不要操之过急,更不要揠苗助长。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过程。教师要结合实际,因人而异地加以引导。
二、重视童话习作,拓展想象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调动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想象是所有孩子的天性。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们要特别注重想象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发展较早,在这个时期教师决不可统一要求、统一尺度,这样会大大束缚学生的想象。
孩子们都爱读童话故事,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无限的遐想。童话的世界里没有世间的功名利禄,有的只是孩子们任意的放飞,无拘的翱翔,肆意的遨游。《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灰姑娘》等童话故事都对孩子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学生的童话作文训练要着眼于放飞儿童的想象力。教师要将童话融入习作教学之中,以点带面,把学生潜在的想象力激发出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习作水平。
童话习作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在家庭、社会、校园等不同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也都能通过自己笔下的童话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童话习作能力,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通过童话创作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创作好的,教师要表扬;创作不好的,教師更要热情鼓励,并引导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独立思考童话中的情景条件。这样,在童话习作中学生才不会受到多条条框框的限制,才会有自由驰骋的空间。
人的想象能力是很神奇的,无论是谁一旦插上想象的翅膀,就会不断扬起思绪,在天马行空中兴致勃勃地展开想象。孩子们的想象可以是虚幻的,但要有一定的合理性。只有想象合理,习作才会更有意义。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适时地发掘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心灵的火花与生命之火尽情燃烧。
三、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生活的反映。如果习作离开了生活本身,就好像我们的教育不是以学生为本一样,习作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我们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习作教学,将优秀的生活习作展示给学生,将深刻的习作感悟传达给学生。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创作文。部分教师在考试之前让学生背诵一个开头,熟记一个漂亮的结尾,从短时间看,习作的分数可能会提高上来,可从长远的目标上看,这种做法无益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需要借助体验式、开放式、生活化的习作教学来提升。这就要求教师优化习作教学的过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试想,如果习作教学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那么,学生的习作中又怎么能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呢?如果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根本就不感兴趣,他们又怎么能很好地将其表现出来呢?
1.观察生活是习作的重要一环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以视觉为主,融合其它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察中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在习作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有意或无意中学习观察、学会观察。在日常教学中还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观察美丽的乡村、笔直的街道,观察每—个人的言谈举止,从细微之处发觉变化,从生活中获取大量的习作素材,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
2.创设写作情境,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只有创设好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参与活动,体验生活的每个细节,才能使学生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也就是说,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并有了深刻而真实的体验,我们的习作教学才会步入成功之门。如何将学生引入生活,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败,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中华魂”读书活动中,我们就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有效地开展讲故事、演讲、制作手抄报等系列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会体验、学会积累。实践出真知,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更应该引导孩子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只有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到不同的场所体验生活,才能积累更多的习作材料,进而表达出对生活的认知与热爱。如可以到植物园中种植花草树木,更真实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自己动手饲养虫鱼鸟兽,通过亲密接触,学会珍爱自然、保护可爱的小动物;可以帮助父母、爷爷奶奶做些家务,特别是留守儿童,更应该多参与家庭劳动,在体验劳动的过程中丰富写作积累,学会感恩。
通过我校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我校教师的作文教学方法也得到上级教研部门和有关专家的一致肯定。这也为我校进一步开展习作教学类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