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问题浅析

2018-03-12王丽娟

黑河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童话小学语文

王丽娟

[摘要]童话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再现,与儿童年龄特点、认知情况、心理发展特点相匹配,渗透了一些幻想因素,并且使用拟人的方式对于故事的描写增加了趣味性和吸引力。童话中的语言通常比较优美,使儿童阅读起来很容易理解,童话故事的整体故事情节较为简单,但却具有深层次的意义,为儿童展现出真实、善良、魅力的心灵特点,帮助儿童树立起正确的、正面的、积极的人生观以及道德修养,让儿童通过阅读灵魂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并感受到爱的存在。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

小学语文课文部分包含有童话故事类型的课文,在各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教学也占据了相应的地位。本文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童话进行分析:一是语文教学与童话文体的相应特征不符,将童话故事的分析参照了记叙文的分析方式;二是针对于思想教育方面的特点,忽视了与孩子的年龄特点相匹配;三是只强调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对于童话故事的理解。

一、小学语文课本中童话的特殊性质

在各个版本中都能够或多或少地发现童话类型的课文,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材内含有大量篇幅的童话类型课文,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针对于童话教学我们应给予重视。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课文突出显示出以下一些特殊性质:

1.结合了幻想的特点以及现实的基础

幻想通常是儿童思维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也是童话通常采用的对于现实生活的特殊反映,属于一种意识形态。因此,童话中离不开幻想,幻想在童话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并且穿插在童话的全过程。甚至可以认为:童话离不开幻想。德国童话作家豪夫认为:“可以将童话比喻成一位让人羡慕的仙女,然而仙女的母亲是‘幻想女王。所以‘幻想女王会带着仙女和仙女的其他姐妹来给人们带来奇妙的故事。当他们到达这个世界,经过原野、经过高山、经过小河,人们在遇到他们的时候将扫去心中的疲惫和阴霾,人们立刻感受到快乐、幸福。所以,他们的到来广受人们的欢迎。而他们离开时,人们也将满心欢喜地相送,凝视他们的背影期待下次相遇。”这段话能够切实地表达出童话的特点——幻想。

幻想通常包含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各种事物的细心观察,并且结合作者自身的愿望、审美特点、理想等因素体现出的一种幻象,而这种幻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幻想这种艺术手段是由于作者对现实事物的模仿产生的不满足,因此添加了自己的虚构和情感的扩充,来展现审美判断和自身体会。幻象来自于生活,但却是生活的夸大,幻想中的各种事物、人物、动物等具有不真实的效果,但又能从其中体会到真实世界的存在。

2.运用拟人的方式、夸张手法以及象征特点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其不能正确区分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而成年人眼中的无生命特点的惰性事物,通常在儿童眼中这些惰性事物都有生命。儿童经常在日常生活中添加夸张、想象等方式表达其内心的看法。”根据儿童的此种心理特点,所以在童话作品中就采用了拟人、夸张以及象征的表现方式。

拟人是将非人类的东西进行人格化,将非人类的东西赋予感情、语言以及行为能力。童话通过拟人方式能够让动物、树木花草、物品等无生命的或者抽象的东西全都变化为童话中有生命的角色,从这些角色身上能够寻找到人的某方面特点。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中,小壁虎能够说话,也会不开心,能向别人请求借尾巴等,都是拟人化的表现形式。

夸张通常是使用一些夸大.陛质的词语来修饰表现对象。童话中夸张方式的运用并非基于生活实际的简单夸大,而是带有剧烈的夸张效果,并且这种夸张效果体现出了全面性。童话中的角色通常使用的都是夸张手法。如《丑小鸭》故事里,丑小鸭逐渐变成了优雅的白天鹅,这种方式就运用了夸张手法;《巨人的花园》故事中,对花园变化的描写也属于典型的夸张。

象征是指将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抽象的方式体现其感情、品质等。《丑小鸭》中描述了丑小鸭在遇到歧视、磨难之后,仍然不畏艰难,保持善良的品质,体现出了坚持不懈的人物品质;《木偶奇遇记》故事象征着不辞辛苦、追求真理的美好品質。

3.故事情节离奇曲折,语言简练生动,引起儿童兴趣

童话的阅读对象是儿童,针对于儿童的兴趣度,童话情节的描写通常富有离奇、曲折的特点。在《小壁虎借尾巴》中,小壁虎感觉自己的尾巴丢失了,遇见了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小壁虎向他们寻求借尾巴,情节生动形象,这种借尾巴的情节一共三次,而小壁虎借尾巴的话语也说了三次,这种重复性加强了学生对于童话情节的记忆与理解。

针对于孩子的年龄特点,童话中使用的语言贴近学生的日常语言特点:直白、简单、生动、形象。在阅读童话时读到此类语言,能够为儿童顺利创设出童话情境,帮助儿童尽快进入到童话的世界,和童话中的人物拉近距离。《小马过河》中,小马以及小马妈妈、老黄牛、小松鼠等分别就河水深浅问题进行对话,对话浅显易懂,与儿童的日常生活非常贴切。小松鼠说:“小马!危险!河水会淹死你。”这种对话体现出了小松鼠内心的着急、关心,贴近童真。

二、童话教学中凸显出的问题

上文对于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童话类型的课文及特点进行阐释,每篇童话课文都能凸显出-'h眭化艺术特点。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对童话教学通常都忽视了童话本真,使童话艺术逐渐偏离,与儿童的内心世界、理解能力不匹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凸显出的问题主要呈现为:

1_、将童话作为普通记叙文讲解,失去了童话的文体特点

童话属于记叙文,其表达方式展现了叙述以及描写、抒情等,使用语言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完整,推进事情的发展,呈现出分明的开端、发展、高潮以及结局等情节。然而,这并不能掩盖童话具有自身文体特征的真实状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童话文体特点的讲解。对于童话文体的解读,应注重童话中幻想特点的分析。在讲解童话文体的过程中渗透感情,让学生阅读童话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情感中体会童话角色的心情。经过阅读了解童话内容,进而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思想。童话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幻想的解读,为学生设置类似童话中的想象空间和幻想情境,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童话的内涵。然后在反复出现的情节和语言中,强调故事的中心思想。另外,童话中的情节具有重复性的特点,这是作者对于故事情节的推动,以及突出人物形象的特殊方式。因此,小学语文童话的教学重点应注重对童话文体特点的剖析,只有这种具有个性化特点的语言才构成了童话。教师结合这些特性,通过对语言的细致分析,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2.强调思想教育,忽视孩子的精神世界

受我国传统教育影响,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负责对于学生真善美的思想教育。很多童话中体现出来的抽象的、浅显的道理以及正确的道德观念,在教学时,教师通常都是提取出童话中的思想教育内容,直白地向学生讲述,将童话中展现的道理灌输给儿童,以为这样就完成了道德教育以及思想教育。然而,这种方式并不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也没有养成儿童的知识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童话所展现的美好意境均被忽视。儿童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并非完全采用逻辑方式进行分析,而是融入了更多的自我思想,将自我思想附加到故事的情节里来理解,通过故事的情节进展,体会人物情感波动。教育学家卢梭指出:“未达到理智年龄的孩子,只能要求其接受形象产生的思维,并不能强加其观念”,所谓正是此理。

3.强调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成人在阅读作品时大都通过调动经验积累以及生活经历来解读,对于文学作品中的知识能够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并且根据文学作品的文字描述还原真实的情景。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等有限,对于童话作品的学习存在阻碍,不能正确、深入地理解文字内涵。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成人的阅读理解方式,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引导其通过童话作品中美的展示,让儿童打开自己头脑中的想象力,探寻文字的神奇和美妙。

儿童的成长是童话伴随的过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应从童话的本身特点出发来进行教学,要利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奇妙的想象力,进行细心的引导,让学生真正走进童话乐园。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童话小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