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纲举目张设计语文课堂“主问题”

2018-03-12於永芳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主问题尝试文本

於永芳

教育家斋藤喜博指出教师的提问是学生的生命,然而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却普遍存在教师提问过于散乱,提问设计缺少关联性,问题比较肤浅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计主问题,让学生围绕主问题进行思考,得出有创造性的回答,这样才能够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要求,让学生更好地积累语感。

一、抓住题目,梳理结构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会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好题目,这些题目暗藏玄机,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创作思维,从中能看出作者的独特构思。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题目,以此入手梳理文章的脉络,尝试对文本有一个初步感受。在進一步阅读文本时,学生便可以此作为切入点,更好地理解文章。

以《鼎湖山听泉》这篇课文为例子,教师可以围绕这篇课文的题目入手设置主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一般遇到了美好的风光,都是要用眼睛去欣赏的,但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却偏偏要用‘耳朵去听。你知道作者是如何‘听泉水的吗?大家可以尝试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找找作者是如何‘听泉,听到的泉水呈现出怎样的状态,分析一下作者为何要‘听泉,听泉和看泉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这个主问题的设置紧紧围绕文本的题目展开,而且深入到了文章的内容中,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能得到不少收获。

学生在这个主问题的带领下,深入文本内部展开分析,发现作者的听泉主要在入夜之后,那时周围比较暗,无法看见泉水,但是很安静,正好可以倾听泉水。作者运用了各种比喻,将泉水之声比喻成了各种乐器,展现出了泉水声音的多样性。学生提出这样写作不仅新颖独特,而且能更好地展现泉水的特点,更具有形象性。

在教授一些题目较有特色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题目的特点设置主问题,让学生围绕主问题展开思考,了解文章的中心,尝试分析文章的结构。

二、品咂句子,以点连线

一篇文章是由若干句子组成的,这些句子有的起到了点明主题的作用,有的起到了延展说明的作用,也有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中若能让学生尝试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句子进行提问,则也能找到阅读文章的突破口,能令学生的学习产生更好的效果。

《捕蛇者说》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文章,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抓住文章中的中心句进行分析,探究文章如何通过层层深入的分析阐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品味句子:“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然后分析作者为何认为赋敛之毒比毒蛇之毒还要厉害,作者在文章中如何巧妙地论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学生从中心句子入手,细细品味文章,然后又找到了上文中介绍蛇毒的句子,并找到了作者论述蛇毒不如赋敛之毒的句子,将这些句子连成线,便对整篇文章的论述有了更为充分的理解。

有学生在分析后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主问题,认为这篇文章将“蛇”作为文章的主要线索,一步步深入地展开文字分析,先讲述了该地区产蛇的基本情况,然后又讲到了募蛇、捕蛇,论说了捕蛇的危险性,但是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捕蛇者还是会去冒险,因此证明了赋敛的残酷性。这样便用蛇毒起到了衬托的作用,为蛇毒与赋毒的比较埋下了伏笔。

老子曾经提出:“多则惑,少则得”,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如果问题设置过多则有可能适得其反。教师若能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句子提出中心问题,则能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文本材料,在深入揣摩中感受文本的内容。

三、结合背景,知人论世

孟子曾经提出了知人论世的观点,认为诵读某人的诗书则必须要了解其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设置主问题时考虑到这样的内容。教师可以围绕作品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尝试探究文本的创作背景,对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当时的社会状态有所了解,若能探究到作者的创作动机,则对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会起到一定的帮助。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作品,教师在教授这篇文章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告诉学生陶渊明的生活经历,介绍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讲述其归隐南山的经历。在学生充分阅读背景资料后,教师可以尝试提出主问题:“作者为何会创作《桃花源记》这样的作品,为何作者最后没有让太守找到桃花源,桃花源到底是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呢?”学生在联系作者生活背景后进行分析,对文本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如有学生提出:“桃花源可能是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地方,是作者头脑中的主观臆想。因为陶渊明是一个向往自由和美好生活的人,同时他也不愿意向社会上的恶势力低头,陶渊明退隐山林就能够看到。由于当时的社会不存在这样一片净土,所以陶渊明就在自己的头脑中构筑了桃花源这样的一片净土。所以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同时陶渊明也不希望社会黑暗势力找到这片净土,因此才会安排最后太守的迷路,为的是保存自己内心的一片宁静。”

教师可以先适当给学生介绍一些文本的创作背景,然后围绕这些背景信息提出主问题,让学生结合背景资料分析主问题,这能让学生开拓思路,学着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文章,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不少经典的文本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尝试联系生活,然后品味这其中所蕴含的深情,从而促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尝试从多种角度入手分析文本,从情感角度入手分析也是一个好方法。

《囚绿记》一文展现了藤萝对于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文章中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联系生活进行思考。教师提出主问题:“大家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买来的关在笼子里的小鸟病恹恹的,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但是在大自然中的小鸟虽然遭遇风吹雨打,却依然生活得很好,这是为什么呢?尝试联系《囚绿记》中的绿藤思考一下,看看绿藤在文章中到底预示着什么?”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故此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有所感悟。有学生提到:“不管是笼子里的小鸟还是被囚禁的绿藤,都对光明和自由有着一种向往。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我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作者想要用藤萝这样的形象表现出对于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与追求,人们便会为了自由而奋起反抗,就算最后丢掉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部分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问题较为肤浅,无法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而联系生活提出主问题的方式能让提问更为深入,能令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和提出简单的判断性问题相比,这样的问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

《学记》提出:“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设置主问题十分重要。教师设置的主问题是需要教师结合文本内容和自己的教学能力对提问进行科学的设计,这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要妥善设计教学主问题,让这些问题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的深处,更好地把握文本的内涵。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云亭中学(214422)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问题尝试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尝试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主问题”设计:课堂活动的牵引机
提纲挈领,有效设计阅读“主问题”
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