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山方言语音和语调的实验分析

2018-03-12及转转阎锦婷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句末陈述句声调

及转转,阎锦婷

一、引言

唐山话是指现在唐山行政区域内流行并使用的现代汉语方言。唐山话属于北方方言冀鲁次方言区中的一个方言分支[1,p50]。近年来,许多文艺作品因使用唐山话而增加了不少艺术魅力[2]。唐山市虽然毗邻北京,近百年来一直位于官话区的要冲之地,但是唐山话却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特色[1,p50]。这种特色在语音语调方面与普通话差异最大,“语音方面,声母和韵母的差异不大,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声调的差异普遍而明显”[1,p50],语调则是形成“唐山味”的重要原因。

本文基于石锋先生提出的语音格局的理念,研究唐山话声调、元音、辅音和语调,对发音人的发音语料进行实验计算,按照归一化后的数据作出表格图形,把隐性的语言框架变为显性的格局。语音格局包括声调格局、元音格局和辅音格局。唐山话中的全部字调可以构成一个特定的声调格局;本文所分析的元音格局是一级元音的格局,是元音系统性的表现,包括的内容可以有元音的定位特征、内部变体的表现、整体的分布关系等等;由于辅音的类别有很多,声学特征复杂不容易把握,这里我们只对塞音的闭塞段和浊音起始时间进行分析,观察发音人的塞音格局。语调格局即语句中的音高、时长和音强交互作用的表现模式,在音高方面就是语句调型曲线的起伏格式所表现的词调域的宽窄和高低的位置关系,采用起伏度的计算方法分析各种语句的音高表现[3,p60]。

从《河北省志·方言志》中了解到,唐山话除个别小片地区声调只有三类,其他地区声韵调系统与普通话成系统性的对应[4]。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验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唐山话声调、一级元音、塞音及陈述句、疑问句的语调进行实验测绘,分别得到唐山话的声调格局、元音格局、塞音格局及陈述句与疑问句的语调格局,以丰富方言研究资料。

二、实验说明

(一)发音人和实验语料的选择

发音人是唐山市区人,男性,28岁,父母均是唐山本地人。

发音表包含声调、元音、辅音、语调四个部分。声调发音表为包含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在内的共40个汉语单字(附录1),元音发音表为包含/a、i、u、ɤ、y、-ɿ、-ʅ/七个单元音在内的共 70个汉语单字,辅音发音表为包含/p、ph、t、th、k、kh/六个塞音在内的共 60 个汉语双音节词,语调发音表为包含陈述句、疑问句两种语调句型在内的共 12个汉语句子。每个字、词和句子读两遍,选取质量较好的一遍作为实验语料。

(二)实验和统计工具

录音在安静的录音室进行,录音软件Praat,采样率11 025 Hz,16位,单声道。请发音人以自然状态、平稳语速发音,将发音字词读两遍,音频之间间隔3秒。最终得到:

10(每个调类 10个字)*2(遍)*4(阴、阳、上、去)= 80个单字调;

10(每个元音10个字)*2(遍)*7(/a、i、u、y、-ɿ、-ʅ、ɤ/)= 140 个一级元音;

10(每个塞音 10组词)*2(遍)*6(/p、ph、t、th、k、kh/)= 120 个塞音;

6(句子)*2(遍)*2(陈述句、疑问句)=24个样品句。

语音实验以“桌上语音工作室”(Mini-Speech Lab)和Praat语音分析软件为工具,提取语料的音高及绝对时长数据,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计算。

(三)测算方法

1. 声调的测算方法

通过实验提取基频参数,先得出整个样本中每一组样品各个测量点的频率数据的平均值。每条声调曲线取9个测量点。然后利用T值公式[5]进行归一化,得出每个调类的T值曲线。

2. 元音的测算方法

首先通过实验测量,得出发音人所发的每个元音的第一共振峰(F1)和第二共振峰(F2)的全部频率值,分别计算出每个元音F1和F2的平均值。为了使数据的差异接近听感的距离,我们把全部F2的数据从赫兹单位转换为巴克单位[6]。最后利用V值的计算公式进行归一化处理,做出一级元音格局图。

3. 塞音的测算方法

利用冉启斌、石锋提出的塞音声学格局的理论为指导进行分析,测量的数据包括闭塞段时长(简称GAP)和嗓音起始时间(简称VOT)。根据测量原则测出相应的GAP值和VOT值,得到的所有数据加和平均后,以GAP为纵坐标,VOT为横坐标,做出塞音格局图。

4. 语调的测算方法

通过实验测量发音人每个语句中的字调域、词调域和句调域上线和下线的频率值,再把这些频率值全部转换为半音值。分别计算发音人6个陈述句和6个疑问句,共12个实验句的字调域、词调域和句调域的半音平均值[3,p60]。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陈述句和疑问句的数据放在一起,分别选取其中最大和最小的半音值作为调域两极,即100%和0%,计算各调域的百分比值,并据此做出各自的调域起伏图形进行对照分析[3,p61]。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唐山话声调特点

图1 唐山话单字调五度值示意图

为消除发音人之间的差异,通过T值归一化处理数据,得到发音人五度值示意图,如图1。在声调格局中,声调的终点除了阳平都相对较低,去声起点最高,上声折点最低。具体为:

阴平调起点T值2.6,从第四点处开始呈上升趋势,调尾最高值位于倒数第二、三个点,为3.5,音高位于2-4度之间,调值可记为34。

阳平调起点平均T值最高为4,终点最低为0.8,整个声调音高范围占据声调格局的大部分,动程明显,调值可记为41,与普通话差异最大。

上声调是个明显的曲折调,先降后升,起点最高为 2.4,折点最低为 0.1,终点次高为 1.6,调值可以记为312。

去声为高降调,起点T值4.8,终点T值0.7,调值可记为51,与普通话基本一致。

可见,唐山话声调除去声外,与普通话差异明显,其中阳平差异最大。阴平不是高平调,而是缓慢上升的中升调;阳平调呈下降趋势,是个降调,但起点较低,下降斜率与去声也不一致;上声是个降升的曲折调,整体调型呈“凹”形,但起点偏高,降下来后再上升,上升的高度不够。唐山人想要学好普通话必须读准声调,注意调型和调值的差异。

2. 唐山话元音特点

普通话一级元音有7个,分别是/a/、/i/、/u/、/y/、/-ɿ/、/-ʅ/、/ɤ/。图 2 是唐山话一级元音格局图,顶点在右上方,纵轴和横轴分别代表元音第一共振峰(F1)和第二共振峰(F2)的数值。F1、F2这两个共振峰可以描述元音的开闭、前后两个维度。开元音有较大的F1值,闭元音的F1值较小;前元音的F2值大,后元音的F2值小。

图2 唐山话一级元音声学图

由图2可知,唐山话i/、/u/、/a/分别占据元音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位置;元音/y/的分布位于/i/和/u/之间,更靠近/i/,第一共振峰的数值和/i/相近,而第二共振峰的数值较/i/更小;舌尖元音/-ɿ/、/-ʅ/在图形上部稍微靠前的位置,靠近/y/,这两个元音在普通话元音三角图中处在中上部的位置,在唐山话元音三角图中位置更靠上;元音/ɤ/的分布是一个相对狭长的区域,第二共振峰相对稳定,第一共振峰相对其他元音来讲有明显的动程;元音/u/则是第一共振峰比较稳定,而第二共振峰相对狭长,有一定的发音动程。

普通话七个一级元音具备了高、中、低三种元音,高元音多,低元音少。唐山话一级元音中,基本无中元音,除低元音/a/外,都处在图中较高的位置。唐山人练习普通话时,元音/-ɿ/、/-ʅ/、/ɤ/的舌位可以低一点。

3. 唐山话塞音特点

表1 唐山话塞音GAP值和VOT值

图3 唐山话塞音格局图

由表 1和图 3可知,唐山话不送气清塞音GAP值的分布范围是 11-18 ms,送气清塞音是28-39 ms;不送气清塞音 VOT值的分布范围是26-33 ms,送气清塞音是34-56 ms。六个塞音大致分为两大阵营——不送气的/p//t//k/为一个聚类,送气的/ph//th//kh/为另一个聚类,送气音基本分布在右侧,不送气音分布在左侧,并且中间有一块空白空间,说明唐山人可以区分辅音送气与否这一特征。

唐山话塞音的GAP值和VOT值存在补偿关系。送气塞音中,/ph/的GAP值最大,VOT最小;/th/的GAP值最小,VOT值则是最大,补偿关系明显。而不送气塞音中,/k/的 GAP值大于/p/,/p/的VOT值大于/k/,二者有一定的补偿关系,/t/的GAP值和VOT值都是最小的。

唐山话塞音的聚合特征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异。其不送气音的 GAP值小,位于格局图的左下角,送气音的 GAP值大,位于格局图的右上角,分布格局与普通话正好相反。另外,送气和不送气两大阵营中间的空白区域比普通话小,这是由于送气音的 VOT值偏小造成的,即嗓音起始时间短。唐山人在学习普通话时,要注意以上问题。

4. 唐山话的语调特点

图4 唐山话陈述句音高图

图5 唐山话疑问句音高图

根据陈述句和疑问句的百分比数据作出图4和图5。每个图中包括由10个细线构成的小框,3个由粗线构成的大框。小框中的数字代表字调域的跨度;大框上方和下方的数字分别表示词调域的上线和下线。图形下面的例句是为便于对照,实际数据是6组语句的集合。本文分别对字调域、词调域、句调域的音高表现进行分析。

在图4陈述句中,句首词调域上线是全句上限,句末词调域下线是全句下限。在全句各词调域中,句末词调域跨度最大,为68%,表明自然焦点无标记的尾焦特征,句首词调域跨度居中,句中词调域跨度最小。句首词和句末词都是末字跨度最大,分别为50%和68%,且末字调域的下线下降幅度显著,句末字调域下线降幅全句最大,为28%,体现了字调域在边界前扩展和下线的降低。

从各词调域的音高起伏格式来看,句首词到句中词再到句末词,并不是严格意义的音高下倾,句尾音高上扬13%,所以,听感上唐山话陈述语气与普通话疑问语气有些接近。但实验数据表明,唐山话句尾音高上升幅度与普通话疑问句不同。

在图5疑问句中,全句调域上限位于句末词,下限位于句中词,跟陈述句相比,同型疑问句的音高整体高于陈述句,上限提升 10-32%,下限提升5-24%。在全句各词调域中,句末词调域因句末字的表现而大幅扩展,字调域跨度在边界前基本都有扩展,字调域下线也大体保持在边界前的降低。

与普通话不同的是,唐山话句末词调域上线和下线均上升,上线上升的幅度(35%)显著大于下线(5%)。因为其陈述句句末音高已有上升趋势,为很好区分两种语气,疑问句句末音高大幅上扬,凸显疑问信息。

四、小结

本文运用语音格局和语调格局的理论及研究方法初步分析了唐山话声调、元音、塞音及语调的声学表现,发现:

(1)唐山话声调有四个: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值分别是34、41、312、51。四个声调在格局图中有序分布。去声与普通话相同;阴平偏低,调型后部有上升趋势;阳平是个降调,与普通话差异最大;上声起点偏高,降下来后再上升的高度不够。唐山人想要学好普通话,去声外的声调必须多加练习。

(2)唐山话一级元音有七个:/a、i、u、ɤ、y、ɿ、ʅ/,大部分元音共振峰稳定,无明显的发音动程。七个元音中,基本无中元音,除低元音/a/外,都处在图中较高的位置。顶点元音/a、i、u/和圆唇元音/y/的分布格局与普通话基本一致,元音/-ɿ/、/-ʅ/、/ɤ/的第一共振峰值偏小,即舌位偏高,唐山人练习普通话时,元音/-ɿ/、/-ʅ/、/ɤ/的舌位可以低一点。

(3)唐山话塞音有六个:/p/、/t/、/k/、/ph/、/th/、/kh/,大致分为两大阵营——不送气的/p//t//k/为一个聚类,送气的/ph//th//kh/为另一个聚类,不送气音分布在左侧,送气音基本在右侧,但两大阵营中间的空白区域明显比普通话小,这是由于送气音的 VOT值偏小造成的,即嗓音起始时间短。另外,唐山话不送气音的 GAP值小,送气音的 GAP值大,与普通话相反。唐山人练习普通话时,应适当缩短送气塞音的闭塞段,延长送气音的嗓音起始时间和不送气音的闭塞段。

(4)唐山话陈述句句首到句末,不是严格意义的音高下倾,句尾音高有上升趋势,所以,听感上唐山话陈述语气与普通话疑问语气有些接近。但上升幅度与疑问句不同。疑问句句末音高大幅上扬,从65%到100%,达到全句最大值,疑问语气明显。

唐山话隶属冀鲁官话区,其声调、元音、辅音和语调特点均与普通话有差异,方言特色明显。希望当地人注意本研究指出的问题,在普通话学习中多加练习。

[注释]

① 从赫兹到半音转换公式为:

St=12*lg(f/fr)/lg2

其中,“f”表示需要转换的赫兹数值,“fr”表示参考频率,男生设为55赫兹,女生设为64赫兹。

[1] 赵立新,戴连第.唐山话与普通话[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0.

[2] 及转转.唐山丰南话单字调的实验分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38(3):5-8.

[3] 王萍,邓芳,石锋.较大样本普通话陈述句和疑问句的音高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7,(4):59-68.

[4] 吴继章.河北省志·方言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11-12.

[5] 石锋.天津方言双字组声调分析[J].语言研究,1986,(1):77-90.

[6] 时秀娟.现代汉语方言元音格局的类型分析[J].南开语言学刊,2007,(1):70-78.

猜你喜欢

句末陈述句声调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四川方言句末助词“哆”
完整句末不一定都用句号
“也”“还”在英语中的用法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西夏语陈述句到一般疑问句的转换方式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