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词调异名现象与词调流行之关系

2017-05-17

关键词:词调词人数量

高 印 宝

(河北大学 文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词调异名现象与词调流行之关系

高 印 宝

(河北大学 文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同调异名是词调的普遍现象,即一个词调的名称在传播与接收过程中,往往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加以改变。通过对词调异名产生原因的探究以及对流行词调的异名数量与存词数量的统计对比,揭示词调异名现象与词调流行之间的关系,即愈是流行的词调其异名数量也愈多,有助于学界对词调传播的进一步研究。

词调;异名;流行;对应关系

网络出版时间:2017-03-31 08:52

词在发展历程中产生了成百上千的词调,这些词调多数具有异名。唐五代时期的词调在运用中产生的异名较少,而宋朝以后不仅新创词调大量增多,许多词调还出现了其他名称。词学界对这种现象往往一笔带过,不加深究。通过探究词调异名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统计流行词调与其异名的数量,进而探析词调异名现象与词调传播流行之间的关系。

一、词调异名综述

所谓同调异名,是指一种词调有多属名称。如忆秦娥又名秦楼月,卜算子又名缺月挂疏桐,念奴娇除又名百字令与百字谣外,还有大江东去及酹江月等别名。词调的别名大都取自这一词调的某一名作[1]1 641。一般常用的词调都是多名,词调异名产生的原因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是有意为之和无意而为两种情况。

有意为之的原因主要是在词的接受和再创作过程中,一些词人有意识地去改变旧词调名,或是受去俗从雅观念的影响;或是受名人名词的影响;或是词人对词调名称与内容相统一的追求;或是一些词人厌旧喜新和标新立异等。

首先,宋代词人的雅俗观念对词调的改名有一定的影响。因绮靡柔婉的花间词风传统与宋代士大夫的士君子理念相违背,从而阻碍了词的发展。词的创作想要进一步在士大夫文人中发展,去俗从雅的创作观念就势在必行。这种去俗从雅创作观念的盛行,相应地也对词的创作带来影响,涉及词调名时,就是对唐五代一些不雅的词调名加以改造,形成新的词调名,从而产生新的异名。例如,如梦令便是苏轼对唐五代词调忆仙姿的改写。苏轼《如梦令》词序中有其事的记载:“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2]238经过苏轼的改名,这一词调便广泛地流行起来。

其次,名人名词效应对词调异名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正如吴梅在《词学通论》中说到:“至宋人则多取词中辞语名篇,强标新目,如贺新郎为乳燕飞,念奴娇为酹江月,水龙吟为小楼连苑之类,此由文人好奇,争相巧饰,而与词之美恶无与焉。”[3]322一首词在被后人接受的过程中,往往取前人的名篇名句来改名而形成异名,这是词调异名大量产生的主要原因。例如,南歌子,因温庭筠词有“恨春宵”句,所以又名春宵曲;又因张泌词有“高卷水晶帘额”句,又名水晶帘;又有“惊破碧窗残梦”句,所以又名碧窗梦。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后人根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而更改的调名,有大江西去曲、大江东、大江东去、酹江月、大江乘、大江词、酹月、赤壁谣以及赤壁词等10个之多,可见根据名人名词而改变词调名是古人的一种流行作法。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吴梅所说的“文人好奇,争相巧饰”有关;另一方面与名词的传唱较广有关。有名的词句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其词调名或许没有被大家都记住,就出现了以流行词句代替词调名的现象,如《词品》卷三一篇载有“山抹微云女婿”的故事:

范元实,范祖禹之子,秦少游婿也。学诗于山谷,作诗眼一书。为人凝重,尝在歌舞之席,终日不言。妓有问之曰:“公亦解词曲否。”笑答曰:“吾乃山抹微云女婿也。”可见当时盛唱此词,草堂诗馀亦有范元实词[4]477。

这个故事展现了秦观《满庭芳》一词被广为传唱的情形。其中,范元实在回答歌妓的问题时,不直接提作者秦观以及《满庭芳》词调名,而是以词中名句“山抹微云”代指,这就从侧面透露出“山抹微云”在当时是很出名的词句,足以代表秦观及其名词《满庭芳》。

最后,词人追求词调名称与内容相统一也是词调异名产生的重要原因。早期的词调名多咏词调本旨,缘题而赋。所以,词调名在一定程度上也充当词题。但宋代以后,文人词进一步发展,张先和苏轼等人大力倡导扩大词的描写内容。因此,词题所咏的内容被不断丰富发展,原有的词调名便不能涵盖多样的词旨内容,从而出现了词调名与词人所咏主题不相符合的问题,如《词苑丛谈》卷一:

词品云: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咏水仙……胡元瑞《艺林学山》云:诸词所咏,固即词名,然词家亦间如此。菩萨蛮称唐世诸调之祖,昔人著作最众,乃无一曲与词名相合……宋人填词绝唱,如流水孤村、晓风残月等篇,皆与调名了不关涉……[5]24

这段话讨论的正是词调由最初的缘题而赋到调名与所赋内容相离的问题。为了化解词描写内容与词调名不相符的矛盾,便产生了一些变通的方法,其中就出现了效仿唐词缘题而赋与名实相符的传统,取词中主题句檃栝为新的词调名的作法。这也是大量词调异名产生的重要原因,如词调忆秦娥,苏轼《双荷叶》词序“湖州贾耘老小妓名双荷叶”[2]139,并且词中有“双溪月。清光遍照双荷叶”句;词调摸鱼儿,辛弃疾《山鬼谣》词序中介绍“雨岩有石,状怪甚,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摸鱼儿》改今名”[6]181以及“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句等。

另外一种比较特殊的现象是一些道教词人对词调旧名进行改创,用来宣传道家教义,也体现了词调名与内容相统一的追求。例如,“金代的王喆等道教词人,将唐五代以及北宋很多词调名称改为带有道教色彩的名称,如将如梦令改为无梦令、离别难改为离苦难、燕归梁改为悟黄梁等”[7]65。

还有一些其他有意为之的原因,或是一些词人喜新厌旧和标新立异,“后人厌常喜新,更用旧谱,易以新名,因之词调异名,日渐增多”[8]3;或是为了方便记忆,根据词作的字数而改变词调名称,如苍梧谣又名十六字令;念奴娇又名百字令与百字谣等。

词调异名的产生,除了词人有意识地去改变外,还有一些无意而为的原因,往往是一些人不加考辨,以讹传讹的结果。因此,所产生的词调异名也往往是错误的。如《四库全书总目》中周紫芝《竹坡词三卷》提要:“然集中《潇湘夜雨》一调,实为《满庭芳》,两调相似,而实不同。其《潇湘夜雨》本调有赵彦端一词可证。自是集误以《满庭芳》当之,《词汇》遂混为一调。”[9]1 815由于满庭芳与潇湘夜雨两调相似,周紫芝在填词时没加分辨,错误使用,于是到了《词汇》选集中就将两调混为一调,产生错误的异名。甚至在人们作为填词标准的填词图谱中也有词调名称的错误,如万树在《词律》发凡中谈到前人所作填词图谱的失误:

“《啸馀》则不知而误复收,如望江南外又收梦江南、蝶恋花外又收一箩金、金人捧露盘外又收上西平之类,不可枚举,甚至有一调收至四五者,更如大江东之误作大江乘,燕春台、燕台春颠倒一字而两体共载一词,讹谬极矣![11]10”

万树谈《啸馀谱》因“不知”而使得词调名误收,不仅同调别名而重复收录,还无意中将词调名写错,大江东误作为大江乘。这些都是原词调名在流传过程中或是词集的误刻,或是填词图谱的误收,从而产生错误的调名,广泛流传开来便形成以讹传讹与难以辨别的情况。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清代,万树著《词律》始详加考辨,虽厘正甚多,但仍有不能匡正者,留存于书中,以便于校勘,其发凡中说道:

“至于昔传讹若高阳台即庆春泽;望梅即解连环之类,相沿已久,莫为厘正,今皆精研归并,有注所不能详者,则将原篇用小字载于其左,以便校勘。”[10]10

无意而为所产生的词调异名并非都是错误的,一些词调的本调名与别名存在音同字异的现象,其原因多是误抄误刻。这种词调异名流传已久,不可分辨,至今仍有留存。例如,河满子又名何满子;唐多令又名糖多令;浪淘沙又名浪涛沙等,《词律》中皆注明“某”字或作“某”字。

从根本讲,无意而为产生的词调异名与词调数量庞多及词调命名形式复杂有密切的关系。清人万树的《词律》中收词调660多个,体式共1 180多种,随后的《词谱》又补充甚多,可见词调数量之多;再加上词调命名形式的多样性,如词体不但有令、引、近及慢等形式的区别,还有转调、犯调、偷声、摊破、偷字与减字等多种改调形式;另外,词调还具有一调多体、一调多名以及名同调异的现象,本调名与别名交错复杂。

二、词调异名与词调流行之关系

通过对各个词调异名的统计发现,除少数词调没有异名外,绝大数词调都有异名,而且越是流行的词调其异名越多。其中,念奴娇、鹧鸪天、浣溪沙、菩萨蛮、踏莎行、玉楼春、采桑子及蝶恋花等词调的异名数量都在15个以上,这些词调正是历史上流行的词调。据统计,浣溪沙、菩萨蛮、南歌子、清平乐、浪淘沙、谒金门、江城子、小重山、玉楼春、虞美人、临江仙、南乡子、采桑子、生查子、一斛珠、忆仙姿、西江月、长相思、阮郎归与点绛唇等20多个词调的词作数量在《全宋词》中合计有7 000多首,占现存宋词的1/3还多[1]169。表1~3是对《全宋词》中词作数量在百首以上且词调异名数量多于5个的词调统计。

表1 《全宋词》中小令词调异名数量与词作数量对比表①

表2 《全宋词》中中调词调异名数量与词作数量对比表①

表3 《全宋词》中长调词调异名数量与词作数量对比表①

根据统计可见,词调异名数量与词调流行之间存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以名人名词改变词调名的惯例正是其主要原因,其关系如下:一个词调由于名人名词的影响,往往会广泛传播,他人的模仿创作就会增多。同时,众多的模仿创作也促使更多的名人名词产生,后人取其中的名词名句而改变词调名称,从而形成越是流行的词调其异名数量也就越多的现象。

总之,词调异名是词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有现象,多是词人的有意而为,包括受去俗从雅作词观念的影响;受名人名词的影响;词调名与内容相统一的追求;还有一些词人厌旧喜新与标新立异等。无意而为所造成的词调异名多是错误的,但也有例外,如词调名与别名音同字异。由于名人名词的影响,词调异名数量与存词数量基本成正比关系,形成了越是流行的词调其异名越多的现象。因此,根据词调有无异名或异名数量的多少,便可推知该词调在历史上是否为流行的词调。

注 释:

① 表中的各个词调异名根据吴藕汀《词名索引》以及《词谱》与《词律》整理;词作数量统计来源于刘尊明和范晓燕《宋代词调及用调的统计与分析》。

[1] 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 苏轼.东坡乐府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 吴梅.吴梅词曲论著四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 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5] 徐釚.词苑丛谈[M].北京:中华书局,2008.

[6] 辛弃疾.稼轩词编年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7] 田玉琪.词调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 吴藕汀.词名索引[M].北京:中华书局,2006.

[9] 永瑢,纪昀.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0] 万树.词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张盛男)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ant Forms and the Popularity of the Tunes ofCi

GAO Yin-bao

(College of Literature,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0, China)

It is quite common for the tunes ofcito have variants.The 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these variants and the statistic comparis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the existing tunes ofciand that of their variants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variant forms and their popularity——the number of variants corresponding to the popularity of the tunes.

the tunes ofci;variants;popularity;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2016-09-23

高印宝(1991-),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词曲学。

I 207.23

A

2095-462X(2017)02-0013-06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70331.0852.022.html

猜你喜欢

词调词人数量
词人的职业
词调学研究的学术空间
统一数量再比较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高丽史·乐志》词调下小字标识考释
曲兴词未亡
头发的数量
林逋梅妻鹤子
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10家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