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TKD、NPM1双基因阳性突变的预后

2018-03-12蒋雷陆晓雅袁武锋彭也

浙江实用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阿糖胞苷基因突变总体

蒋雷,陆晓雅,袁武锋,彭也

(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0014)

急性髓系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成人中最常见的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来源于髓系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殖性疾病。AML的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五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低于 50%。 FMS 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 (FLT3)和核仁磷酸蛋白基因(NPM1)突变与 AML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1-2]。NPM1基因突变在AML患者中的发生率为30%~45%,但突变者具有良好的预后[3-4]。FLT3突变在AML中较为常见,其常见的突变基因为FLT3-ITD,预后较差[5],此外,FLT3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FLT3-TKD)突变也是AML中常见的一种FLT3突变形式,发生率为5.0%~8.0%[6];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与FLT3-ITD及NPM1单基因突变的AML相比,FLT3-ITD/NPM1双基因突变的AML预后较差[3]。本研究对FLT3-TKD/NPM1双基因突变的AML患者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住院的AML患者198例,其中男97例,女101 例,年龄 30-77 岁,平均(51.7±7.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7],均为初次诊断为AML或临床诊断为患MDS后的AML。排除标准:(1)FAB 分型为 AML-M3 型;(2)有严重精神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者;(3)急性混合细胞性血液病者;(4)不配合研究或随访者。

1.2 方法

1.2.1 分组 采集患者新鲜骨髓标本2~3mL,采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以常规酚-氯仿法抽提基因组DNA,以上述DNA为扩增模板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后进行纯化,将回收纯化的PCR产物克隆在PMD18-T载体上,在基因分析仪上测序,其测序结果与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并判断其突变类型。根据FLT3-TKD和NPM1基因突变情况将198例分为四组:FLT3-TKD-/NPM1-组 (60 例)、FLT3-TKD+/NPM1-组 (48 例)、FLT3-TKD-/NPM1+组 (55 例)、FLT3-TKD+/NPM1+组(35 例),各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

表1 四组一般资料比较

1.2.2 治疗方法 根据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 (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1年版)[8]推荐治疗方案选用以下药物:阿糖胞苷、柔红霉素、米托蒽醌及去甲柔红霉素进行诱导治疗,常用化疗方案包括: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IDA(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方案 (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缓解后的患者接受中高剂量阿糖胞苷(Ara-c)为主的强化巩固治疗。患者入院时若合并感染,应先有效控制感染后再进行诱导缓解治疗。随访所有患者,时间 1~40 个月,平均(13.5±1.6)个月。

1.2.3 疗效标准 参照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7]:(1)完全缓解(CR):骨髓象中原始细胞+幼稚细胞≤5%,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正常,血象:Hb≥100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血小板≥100×109/L,外周血中无白血病细胞;(2)部分缓解(PR):骨髓象中原始细胞+幼稚细胞>5%~20%,或血象未达完全缓解标准。 (3)未缓解(NR):骨髓象、血象均未达到 CR+PR标准。CR者给予巩固治疗,PR者和NR者给予第2次诱导化疗,2个疗程后再进行疗效评价。总体生存时间为从确诊至死亡或至最后的随访时间;无复发生存时间为完全缓解至复发、死亡或研究结束为止。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疗效分析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数据为非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和四分位距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中Mann-Whitney U检验;生存率的比较采用Graphpad统计软件,采用log-rank分析法。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与FLT3-TKD-/NPM1-组、FLT3-TKD+/NPM1-组两组比较,FLT3-TKD+/NPM1+组一个疗程CR率、总CR率明显升高,复发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FLT3-TKD-/NPM1+组比较,FLT3-TKD+/NPM1+组一个疗程CR率、总CR率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各组的完全缓解率及复发率[n(%)]

2.2 生存分析 四组的总体生存时间和无复发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3。生存曲线分析:与FLT3-TKD+/NPM1-组比较,FLT3-TKD+/NPM1+组总体生存率、80%总体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80%无复发生存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 FLT3-TKD-/NPM1+组和 FLT3-TKD-/NPM1-组比较,FLT3-TKD+/NPM1+组总体生存率、80%总体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80%无复发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图1-2。

表3 各组的生存分析[月,M(Ф)]

3 讨论

核仁磷酸蛋白基因(NPM1)突变是AML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突变发生率为30%~45%;NPM1是一种广泛表达的核质穿梭蛋白,在核糖体蛋白组装、DNA修复、复制和转录中起着积极作用,具有调控细胞周期进程和增殖发育的作用,是白血病的始动因素[4,9]。NPM1突变患者预后好,与高完全缓解率、长期无复发及高总生存率相关[10]。FLT3是一种Ⅲ型酪氨酸激酶受体,它可以调节和控制早期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细胞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较常见的FLT3内串联重复(FLT3-ITD)突变是AML患者独立的预后不良指标,而FLT3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FLT3-TKD)突变与预后相关性尚不明确[11]。本研究显示,FLT3-TKD+/NPM1+组一个疗程化疗后的完全缓解率(80.0%)、总缓解率(74.2%)和复发率(18.5%)明显优于FLT3-TKD+/NPM1-组和FLT3-TKD-/NPM1-组; 虽然FLT3-TKD+/NPM1+组总体生存时间和无复发生存时间与FLT3-TKD+/NPM1-组和FLT3-TKD-/NPM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生存曲线提示,FLT3-TKD+/NPM1+组总体生存率、80%总体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及80%无复发生存率明显高于FLT3-TKD+/NPM1-组,这表明相对于FLT3-TKD+/NPM1-组和(或)FLT3-TKD-/NPM1-组,FLT3-TKD+/NPM1+组化疗反应性高、复发率低、生存率高、预后好。

图1 四组的生存时间分析

图2 四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

本研究还提示,与FLT3-TKD-/NPM1+组比较,FLT3-TKD+/NPM1+组完全缓解率、复发率、总体生存率、80%总体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及80%无复发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FLT3-TKD+/NPM1+基因的AML患者与NPM1单基因突变患者有相似之处,两者均具有较好的预后和高完全缓解率、长期无复发及高总生存率。原因可能是NPM1突变导致NPM1野生型蛋白功能下降,特别对p53诱导凋亡的保护作用降低,另外蒽环类药物可诱导NPM1野生型蛋白胞质异常定位,从而导致白血病细胞容易凋亡[12]。

综上所述,FLT3-TKD+/NPM1+双基因突变是AML患者预后良好的指标,而FLT3-TKD基因突变是预后不良的指标。临床上检测AML患者的NPM1和FLT3-TKD基因突变对患者的治疗、预后具有指导价值。

猜你喜欢

阿糖胞苷基因突变总体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大剂量阿糖胞苷在小儿白血病巩固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减量HAG方案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应用IA方案和DA方案诱导缓解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