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教育”视角下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实践研究
2018-03-11钟海富
钟海富
【摘 要】本文论述“微时代”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依托“微媒体”功能,发挥“微平台”优势,通过实施循环创新的五环节过程,即树立“微理念”融入“微生活”、建设“微队伍”强化“微力量”、立足“微媒体”搭建“微平台”、创新“微载体”整合“微内容”、完善“微管理”净化“微环境”等构建“微教育”模式,探索依托“微媒体”平台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微教育 高职学生 思想政治素养 微媒体 微平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C-0030-03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新媒体的种类和功能不断增加,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不断涌现,应该说“微时代”已经到来。在新时代背景下,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微媒体”的融合和互动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当代高职学生对信息技术异常敏感,在“微时代”背景下,把思想政治理论融入以社会实践为主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对高职院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提出的一项新要求。本文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托新媒体平台来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有效路径。
一、“微教育”给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教师主体地位发生转变。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教师凭借多年的教育经验和知识积累,在经过精心备课和选择知识内容后可以给学生传授有效的信息资源,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但在“微时代”的环境下,由于信息是开放透明的,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多,而且通过各种微信息传播渠道,学生能够比教师更快、更全面和准确获取信息,对教师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教师的信息资源垄断地位已不复存在。
(二)学生人生价值观受影响。高职学生正处于互联网“微时代”快速发展的环境中,微博、微信、抖音直播等各种应用微传播平台中存在着大量的舆论信息、文化思潮观点,甚至还有西方文化的不良渗透,而“90后”高职学生还处于思想观念不够成熟、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阶段,对各种信息难以辨真伪,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冲击和误导,进而影响高职学生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形成。
(三)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冲击。高职院校传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课为主,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和主题班会实施为輔;教学活动的开展基本上都是在课堂或者特定场所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简单的面对面对话;教师为主导,通过“师讲生听”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交流。但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各种微平台的使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此时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已不局限于教师,传统的单向式教学模式已趋于陈旧,教与学的“平衡”已受到了严重冲击。
(四)教师教学能力“被提升”。在传统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贫乏、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接受效率低的普遍现象。随着“微时代”的到来,教师的信息知识主动权优势几乎丧失,原来传统教学的“一人中心论”课堂已不复存在,教师教学能力“被提升”已在路上,教师要不断适应各种“信息末端”所产生的教学环境,也要应对各种“网络新词”的突如其来,时刻面临着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危机。
(五)学生课堂学习“被弱化”。在“微时代”的环境影响下,学生对新媒体技术深深迷恋,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玩手机而不认真听课的现象较多,微博、微信等各种微传播平台已经成为学生随时随地进行情感表达和社交体验的场地,学生通过网络获得了自由感,甚至出现了沉迷于“网络微社交”的现象,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逐渐“被弱化”。
二、“微教育”给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工作带来的机遇
(一)实现了教育场域的广泛性。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教育”场域中,已经不局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可以从课堂、家庭、校园、社会等不同教育场域来获取知识,伴随着“微教育”的存在和渗透,高职学生可以在众多的生活空间接受知识的洗礼,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处处皆有,通过“微媒体”传播平台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碎片化”信息整合起来,利用“微教育”方式解决教育信息分散化以及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通过实施开展“微教育”场域内同步互动交流,实现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广泛性。
(二)实现了教育载体的生动性。传统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讲解,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被动吸收,这样的教育载体显得枯燥无味。通过“微媒体”的传播平台,可以整合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将相关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以文字、图像、声音或者游戏的形式传播给学生,这样既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知识点条理化和系统化地阐述,又能将相关内容以幻灯片演示或者动画视频演播的方式给学生进行展示与渗透,解决了传统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点冗余而不够深化的难题,从而实现教育载体的生动性。
(三)实现了教育模式的创新性。“微时代”的快速发展,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了变革,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资源,如今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由传统的“以教师指导为中心”模式逐渐向“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指导”模式转变。随着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各种“微教育”多元化模式的兴起,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微媒体”的传播平台,让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与讨论形式多样化,从而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性。
(四)实现了教育的随时性与及时性。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微媒体”提供的多元化平台来实施“碎片化”教学,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片段化”学习。在“微时代”的环境下,微信、微博等“朋友圈”的方式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倾诉情感、与外界进行交流的首要渠道,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朋友圈”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也可以通过及时发布正能量信息来引导教育学生,以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五)实现了教育的持续性与有效性。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在校的每个阶段,目前高职学生的学制方式主要为“2+1”,前两年主要是在校学习,可以很方便地接受各种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第三年为校外顶岗实习,由于学生已离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者只能通过“微媒体”的传播平台保持与校外实习学生的“无缝对接”,通过“微教育”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性。同时,通过“微媒体”传播平台的“朋友圈”可以随时随地关注学生在外实习的思想政治动态,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处理,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构建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微教育”模式
针对“微时代”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高职院校应在把握“微教育”所带来机遇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符合高职院校当下发展的“微教育”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从“云端”步入现实,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环节的日常化,让高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反复感受到益处,自觉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思考,提升思想政治素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本文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需求统一融合,构建符合学院发展的“微教育”模式。该“微教育”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分为五个环节,这些环节均围绕“微教育”的实施时间先后不同阶段来进行,实施一轮后,又可以循环创新,进而突出“微教育”的教学效果,如图1所示。
(一)树立“微理念”,融入“微生活”。“微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艰巨,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时代新要求,提高新认识,及时树立“微理念”,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因材施教,激发和增强学生参与“微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认同性。同时,要把思想政治“微教育”的实施与学生的“微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施精细化的“微教育”模式 ,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友等各方面着手进行帮助和引导,有效提高学生的感染力和觉悟能力,推动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从宏观走向微观,从理论化、抽象化走向生活化、具体化。
(二)建设“微队伍”,强化“微力量”。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取决于高职学生的思想觉悟与行动落实,更取决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水平。“微时代”要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就必须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微队伍”,这支队伍主要由学生工作处领导、社会科学部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各系輔导员组合而成。建设“微队伍”,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微时代”学生的真实需求,提高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以及信息化技术处理能力,从而强化“微力量”,真正做到实时把握当下流行的“微媒体”传播方式,充分挖掘“微教育”模式的各项功能,最终形成一支理论过硬、素质过硬、技术过硬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队伍”。
(三)立足“微媒体”,搭建“微平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在“微时代”的环境中,高职学生受“微媒体”传播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他们的价值观。高职院校应该立足“微媒体”,积极主动去打造“微平台”,用好各种“微教育”手段,搭建充满正能量的“微平台”。一是打造学院级的网络工作平台。此平台主要用于学院发布重要思想政治理论和重大新闻信息,重要决策以及方案意见征集讨论,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使命感。二是搭建校园生活微应用平台。此平台包括了学院到系部,乃至每个班级逐层建立QQ交流群、微信交流群和微信公众号等,通过层层融合联动,让充满正能量的内容信息占领微应用平台阵地,使该网络“微平台”真正成为高职学生生活娱乐、健康成长的良好精神家园。
(四)创新“微载体”,整合“微内容”。在“微时代”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抽象性与宏观性内容很难与高职学生产生共鸣,高职院校应该创新“微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话语体系和语言方式以“接地气”“微民”“草根”的话题形式和内容来展现;整合“微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相互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内容”信息以文字、图像、声音或者游戏的形式传播给学生;通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各种“微教育”手段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趣味性,让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声音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五)完善“微管理”,净化“微环境”。在“微时代”的环境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在课堂上,同时也发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微教育”的广泛使用,使得学生能随时随地接受到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真伪性学生难以辨别,很容易受到不健康、不文明的价值观影响。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完善“微管理”,设置专人负责各级微平台的管控,对“微内容”要严格把关,对学生互动交流要加强正面引导,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能提升自我觉悟意识,净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不文明“微环境”,营造安全、有序、文明的校园“微环境”。
“微时代”的到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会更多呈现出趣味性、时效性和互动性,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运用“微媒体”来探索实践新的教学模式,提升师生文化认同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可信度。
【参考文献】
[1]许静静,王华容.“微时代”的高校教育教学“微”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3)
[2]薛海,韩颍.“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6微”模式构建[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
[3]刘建梅,曹海涛.“微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J].今传媒,2016(12)
[4]苏瑞莹,黄旭临.当代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微教育”模式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1)
[5]刘宁.“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微教育”模式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