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龙泉宝剑的前世今生

2018-03-11赵沛炎

神州·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制作工艺传承发展

赵沛炎

摘要:剑,作为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诸多的神秘色彩,龙泉剑是中国传统名剑之一,产于浙江省龙泉市。有“剑中魁首”之美誉。以“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之特色而誉驰中外。世传为春秋时期铸剑大师欧冶子始创,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代龙泉宝剑自重拾传统锻制技艺以来.并未因当今科技的发达而完全采用现代化机械手段制作.而是把传统制作于法作为宝剑的灵魂和制作传承的血脉;在充分尊重传统制作的基础上,汲取现代优良的工艺.融入现代审美意识。在把握传统缎制技艺的同时,与时俱进.用创新设计来侍承精髓。

关键词:龙泉宝剑;传承;制作工艺;发展

剑,是古代一种随身佩带的兵器。《说文》:“剑,人所带兵也。”在剑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我国独特的文化现象,制剑最早为铜制,出现于商代,由矛头及匕首演化而成。晚周时,剑的形制已初具规模,一般为长条形,一端尖,一端有短柄,两面有刃,中间有脊。剑的各部位都有专名,最前端叫“锋”,自脊至刃叫“锷”,刃以下与柄分隔处叫“首”,首以下供持剑处叫“茎”,茎端的环叫“镡”。西汉时期,铜剑被铁剑取代,剑体加长,柄也加大,并加以雕刻镶嵌,装潢日益精美。晋代以后,剑逐渐衰落,仅作为军中辅助兵器或佩带的饰物。剑的长短也有规定。《周礼·考工记·桃氏》中将剑分为上、中、下三制,上制长三尺,中制长二尺五寸,下制长二尺。春秋战国时代,名剑很多,如干将、莫邪、龙泉、太阿、工布、纯钧、胜邪、湛卢、鱼肠、巨阙等均见于史载,为世人所称道。《越绝书·外传记宝剑》载,欧冶子奉楚王之命铸剑,“乃依天之精神,悉其技巧”,铸成龙渊、太阿、工布、胜邪、纯钧、湛卢、鱼肠、巨阙等神剑。 南宋何澹《龙泉县志》记载:“近境有剑池湖,世传欧冶子于此铸剑,其中一号龙渊”。此地因此取名龙渊,唐时,为避讳高祖李渊之名,改为龙泉。宝剑因产地为得名龙泉,龙泉因宝剑而名扬四海。

一把龙泉宝剑,从原料到成品,须经过打坯、热锻、铲、锉、镂花、嵌铜、磨光、装潢等28道工序。首先是锻打。从铁矿石中提炼出的铁块,杂质多、气泡多,并不能用来直接铸剑,这就需要我们铸剑师一遍遍将铁块在1300多度高温炉火中烧后,人工锻打,待铁块变长后对折,继续锻打,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将原铁中的杂质和气泡全部打出,成为合格的宝剑原料。在多次对折和锻打中,多层原铁融合,也在龙泉剑身上形成了若隐若现又千变万化的美丽纹路!其次是夹钢,为了保证龙泉剑的锋利和柔韧兼备,传统铸剑方法,是在两块采用两块硬铁包裹一块软铁的特殊工艺,在剑炉中加热烧红,持续锻打,直至原铁合三为一,龙泉宝剑的剑身方成雏形。这样的矫健的锻打身影,这样的此起彼伏的锻打声音,在龙泉,已经持续了整整2600多年。然后是刨锉,用钢锉耐心削锉,打磨剑身,使使其厚度适中,剑脊与剑刃之间呈一定坡度;并且,在削锉中,必须使剑脊须居剑身正中,并成为一条直线,经过刨锉,龙泉剑身已具雏形。 接下来的一道工序是磨光,用金刚沙布裹铁尺均匀磨擦:先用粗沙布粗磨,后用细沙布细磨。一把上好剑的磨工,少者五六天,多着十多天,是慢工细活,故有磨剑之工倍于锻打之说。最后经过研磨,剑身呈现出镜面和异光花纹之效果,光鉴可照,寒光逼人,其花自现,极富美感。所谓“十年磨一剑”,虽然是夸张之词,但一定程度上说明磨剑在制剑工艺上的重要性和所花费的工夫。磨光之后是镶嵌,在剑身上用钢针镂刻图案、剑名、店号及定制者嘱题之字;工匠镂刻图案,不用描图,只凭一支钢针在宽仅寸余的剑身两面运针自如,这一工序,有绣花的灵巧,其艰难却百倍、甚至千倍于绣花!有的剑要“鎏铜”,即加热剑身,在刻好的图案和铭文处淋上熔化的铜液,冷却后经砂磨修正,剑身上的图样即呈古铜闪亮的装饰效果。 成型的剑身,尚需淬火方能刚柔并济。传统淬火之法是在“强锻”后,使用特殊淬火剂作“柔化”处理,使剑身刚柔并寓,能屈能伸。其操作方法看似簡单,将已锻好的剑坯烧红,达到一定温度后随即浸入水中或油中急速冷却,以改变内部组织结构,从而提高剑身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如淬火不当,轻者导致剑身性能过硬或过软,重者开裂报废,前功尽弃。这样的精细工艺,既靠技术,更靠经验与感觉,素来是龙泉宝剑制作过程中的不传之秘。龙泉宝剑的传统工艺取当地剑池湖之水淬火,这是龙泉宝剑特别坚利的奥秘之一。最后是钢磨:将已具弹性剑身用钢块磨砺;或用钢尺紧剑身,置于亮石上反复打磨,不用镀镍,龙泉剑身已然青光盈盈、寒气逼人! 龙泉剑在古代大都无鞘。现在,用当地特产的花梨木制作剑鞘及剑柄。这种花梨木,质地坚韧,纹理秀美,古色古香。再饰以银、铜,更使龙泉剑锦上添花。龙泉剑按性能分为硬剑、软剑、传统武术剑3类。其只传统武术剑又有长锋和短锋两种。硬剑以锋利见长,可刺可舞,开刃后能将叠合在一起的12枚铜币一劈为二而不伤刃,故有斩铜削铁之誉。软剑以柔韧著称,能屈能伸,其中腰带剑能弯成360°束于腰间,松开后剑身立即弹回,恢复原状。武术剑可作90°自由屈伸。

龙泉宝剑是龙泉特有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相结合的产物,是龙泉历代锻制匠人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如今,得到中国、东南亚、欧美等全世界的喜爱,不但普通人以拥有一把龙泉宝剑为荣,国家也对龙泉宝剑高度认可,更被遴选为国礼,赠送给各国政要。今日的龙泉宝剑虽已经失去了军事用途,但它已成为中国人的侠义精神承载,和雄浑的唐诗、婉约的宋词、回甘的香茗、绵柔的太极、写意的山水一样,成为华夏文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文化史上重要的精神符号。

参考文献:

[1]关明新.龙泉宝剑——中国宝剑文化的承载者[J].文艺争鸣,2010(06):127-129.

[2]赵永泉.龙泉宝剑近现代发展历程[N].丽水日报,2010-02-22(004).

猜你喜欢

制作工艺传承发展
区域发展篇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对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研究
过山瑶“鸡公鞋”文化初探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
勐准傣族面具的制作工艺及其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