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硫普罗宁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8-03-09吕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4期
关键词:拉米夫定抗结核乙型肝炎

吕程

在抗结核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肝功能会受到严重损害,同时由于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更加重了肝功能的损害程度, 导致部分患者不得不停止药物治疗。但是一旦停止治疗会增强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 严重影响到整体治疗效果和预后[1]。因此, 在确保抗结核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对肝功能的损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硫普罗宁和拉米夫定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常用药物, 本次研究着重探讨分析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4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 各30例。A组患者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23~59岁, 平均年龄(36.2±7.1)岁;肺结核病程3~8年, 平均病程(5.9±1.8)年;乙型肝炎病程6~15年, 平均病程(8.1±2.7)年;肺结核类型:血型播散型11例, 继发性19例。B组患者中男17例, 女13例;年龄24~58岁 , 平均年龄 (36.3±7.2)岁;肺结核病程 3~9年 ,平均病程(6.1±1.7)年;乙型肝炎病程6~16年, 平均病程(8.5±2.6)年;肺结核类型:血型播散型12例, 继发性18例。C组患者中男16例, 女14例;年龄25~60岁, 平均年龄(36.5±7.4)岁;肺结核病程4~9年, 平均病程(5.8±1.7)年;乙型肝炎病程7~14年, 平均病程(8.2±2.6)年;肺结核类型:血型播散型10例, 继发性20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患者均按照2HTELfx/4HT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H:异烟肼, 0.3 g/d;T:利福喷丁, 0.45 g/次, 2次/周;E:乙胺丁醇, 0.75 g/d;Lfx:左氧氟沙星, 0.4 g/d), 常规保肝治疗(甘草酸二铵或护肝片等), 口服维生素C等。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拉米夫定治疗, 口服100 mg, 1次/d。C组患者在B组的基础上增加硫普罗宁治疗, 口服300 mg, 1次/d。连续治疗6个月, 定期检查肝功能, 如果发现ALT或AST≥120 U/L、TBIL≥34.2 μmol/L, 停止抗结核治疗, 给予甘草酸二铵静脉滴注或还原性谷胱甘肽解毒治疗, 待转氨酶及TBIL检测结果降至正常水平后再恢复抗结核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3]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及TBIL肝功能指标水平及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 肝功能恢复正常,血清HBV-DNA<105copies/ml;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血清HBV-DNA<105copies/ml, 但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检测结果呈阳性;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肝功能及血清检测结果未能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前ALT、AST及TBIL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ALT、AST及TBI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后ALT、AST及TBIL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ALT、AST及TBI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ALT、AST及TBIL水平明显低于B组和A组, B组治疗后ALT、AST及TBIL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s)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s)

注:与C组比较, aP<0.05;与B组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ALT(U/L) AST(U/L) TBIL(μmol/L)A组 30 治疗前 65.7±9.7 66.6±9.5 18.8±2.3治疗后 77.3±10.2ab 78.6±10.1ab 23.1±2.8ab B组 30 治疗前 66.8±11.3 66.1±11.3 18.9±1.5治疗后 64.7±10.5a 64.8±9.2a 19.4±2.5a C组 30 治疗前 65.3±8.5 65.7±8.8 19.3±2.1治疗后 55.2±6.7 50.5±7.6 16.1±1.9

2.2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A组显效10例, 有效8例,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60.00%;B组显效16例, 有效7例,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76.67%;C组显效20例, 有效9例,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6.67%。C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和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的损害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临床问题, 常因患者肝功能下降而不得不停止治疗, 严重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同时由于停药导致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增强, 增加肺结核的治疗难度[4]。因此, 如何在确保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药物对肝功能的损害, 成为治疗的关键。硫普罗宁是一种含有活性巯基的甘氨酸衍生物,具有增强肝脏解毒能力、促进肝细胞再生、恢复肝脏正常功能的作用。拉米夫定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苷酸类似物, 能够明显减少肝脏HBV含量, 改善因HBV所导致的肝细胞损伤状况。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分别从不同途径减轻肝功能损伤程度, 降低转氨酶水平, 改善肝功能[5-10]。

本次研究中, C组肝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A组和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和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硫普罗宁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的损伤, 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疗效显著, 值得应用。

[1]房爱杰.硫普罗宁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7, 25(9):698-701.

[2]王飞, 康定理, 胡秀琼, 等.硫普罗宁联合拉米夫定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作用.中国药房, 2016, 27(29):4112-4115.

[3]惠石生, 陈立章, 李战战.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肝损害干预作用的Meta分析.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0(8):912-920.

[4]谭永红.拉米夫定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30):497-498.

[5]王景民, 孙秀利, 王新宏.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中国临床医生, 2012,40(10):40-42.

[6]杜婧.硫普罗宁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心理医生, 2017, 23(9):45.

[7]冯霞.硫普罗宁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中国当代医药, 2017, 24(15):34-36.

[8]丁黎.硫普罗宁联合拉米夫定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作用分析.健康前沿, 2017, 26(8):235.

[9]周肖龙, 董新军, 丁长玲, 等.拉米夫定联合硫普罗宁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医药导刊, 2010, 12(10):1749-1750.

[10]范修平, 康涛.硫普罗宁治疗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研究.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5):107-108.

猜你喜欢

拉米夫定抗结核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拉米夫定耐药 应换啥药
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采用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