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职院校更名现象看职业教育体系的命名趋势及其规范
2018-03-08伍红军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首批短期职业大学出现时即有本科化命名取向,到21世纪初大量高职院校新建,国家在上述学院更名上规范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因历史遗留问题,如今高职院校的校名依然尚未统一。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需要针对各层次职业院校的命名再行规范。从2008年至2017年近10年间高职院校的更名情况来看,呈现三种趋势:一是专科层次高职院校有择“职业学院”弃“职业技术学院”的现象;二是民办本科高职在升本后多数抹去“职业”痕迹;三是新建本科高职则在“应用技术”的选择上渐成共识。鉴于统一职业教育体系各层次院校命名的目的,职业院校从专科到本科层次宜采用“职业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和“技术大学”的三级命名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命名规范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31-0034-05
2018年,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公布《关于2017年度申报设置列入专家考察高等学校的公示》后,“唐山学院”更名为“唐山交通学院”即惹来争议。其实,尽管近年来高职院校特别是公办高职院校在合并、升格方面受限,但更名却频繁发生,如本次涉及的高职院校更名就有17所。在2014年国家正式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后,各层次职业院校如何命名的问题伴随而来。本文从高职院校的命名历史出发,以近10年来高职院校更名的统计分析为依据,探讨高职院校在更名现象中所体现的一些规律,及其呈现出的未来职业教育体系内各层次职业院校命名趋势。
一、高职院校的命名历史回顾
以“就业教育”为特征的高职院校肇始于改革开放后1980年金陵职业大学等的建立[1],当时统称为“短期职业大学”,这些院校的共同特征是:“走读、收费、短学制、职业性、不包分配。”[2]其在1980年到1985年内出现了118所之多[3]。首批高职院校在命名上带有普遍的“本科化”取向。根据统计,这118所高职院校中,有45所直接以本科院校的“大学”命名,其中6所院校以“其他大学”形式为名,包括2所“科技大学”、 1所“人民大学”、1所“农业大学”、1所“女子大学”、1所“基础大学”。作为在当时比较通用的高职院校命名形式,只有44所院校以“职业大学”命名,10所院校以“联合大学”命名,另以“走读大学”和“职业学院”命名的各有2所;有11所院校以“专科学校”形式命名,另有4所以“专业/行业学院”命名,如财经学院、工程学院等[4],见图1。
当前的高职院校多新建于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集中转正在2002年后,大量的中专、技校开始升格为高职院校,民办高职院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了统一规范高职院校的设置,以明确高职教育这一类型的办学性质和方向,199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规范高等职业学校名称的通知》(教发[1999]48号),对高职院校的命名做了具体规定,即“高等职业学校名称一般为‘XX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发布的《关于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设立高等职业学校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发[2000]154号)明确“要规范高等职业学校的名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高等职业学校,名称一般为‘XX职业技术学院或‘XX职业学院。”这一规定应该是唯一性的,但因其限定词为“一般为”,实际上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如当时专门发文规定校名即是针对有的院校采用本科院校的命名方式,以及以“XX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为名的不规范行为,但现在以此命名的院校仍然存在。出于对历史事实的尊重,这一规定主要适用于1999年后成立的高职院校,对于之前出现的高职院校大多允许沿袭原有名称。
这些历史原因导致今日高职院校的命名出现了多样化现象,并没有完全实现统一规范的目标。以教育部2015年发布的高等学校名单为例,该年有专科院校1335所[5],见图2,在高职院校中,以“职业技术学院”(包括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命名的有651所,占49%;以“职业学院”命名的有529所,占40%,这两种最为常规的命名方式合计占90%,说明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命名统一性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在高专院校中,以“高等专科学校”命名的有128所,占比9%;以“专科学校”命名的有4所。其他的命名中,“职业大学”有10所,“大学”有5所,其他有8所,这些多是首批短期职业大学对原有校名的保留。
如今讨论高职院校的命名方式,需脱离专科层次,放到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来考察。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明确高职教育的三个层次:专科职业教育、本科層次职业教育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而各层次职业院校该如何命名,也许从近年来高职院校更名的情况能够窥得相关趋势和规律。
二、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更名现象及其趋势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更名尽管每年量不大,但经多年积累,也构成了一定规模。以2008-2017年间的高职院校更名案例为研究对象,考察近年来高职更名中所出现的现象及其呈现的一些规律。这里的“高职院校”指的是“高职”类专科院校,而非“高专”类,其更名情况涵盖三种类型:一是高职院校的同层次更名;二是高职院校升格本科后的更名;三是中职学校升格为专科高职后的更名现象,即在更名前后只要有高职院校的身影出现,即归为“高职院校更名”的统计范围。
(一)专科层次高职院校更名的“去技术”现象
高职院校同层次更名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扩域性更名,如2013年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即是将域名由市域“长沙”扩展到省域“湖南”。二是科类变更性更名,或由专业院校变成综合院校,如2012年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或是科类之间的变更,如2013年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变更为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三是院校层次名的变更,即院校名称后缀的改变,如2014年甘肃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甘肃卫生职业学院。这三种更名方式中都出现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即从“职业技术学院”到“职业学院”的改变,出现了更名后的“去技术”现象。
近10年来,在总计95所更名的职业院校中,有71所更名后为“职业学院”,仅有24所采用“职业技术学院”的后缀称谓,两者比例约为3∶1,“职业学院”的优势已经极为明显。在这71所更名为“职业学院”的院校中,“同层次更名”的最多,有43所,占比达60%;由中职学校升格为专科层次高职院校的“升格更名”有9所,占比12%;由原来的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或高职院校的分院转设为独立的专科高职院校的“转设更名”的有12所,占比17%;由成人高校或培训机构转制为独立专科高职院校的“转制更名”的有6所,占比8%;另有2所无法归类的“其他”更名情况,见图3。而在43所“同层次更名”的高职院校中,高达25所是从原来的“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职业学院”,而这10年来仅有2009年的貴州科技工程职业学院更名为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唯一由“职业学院”更名为“职业技术学院”的案例。可以说,专科层次高职院校由“职业技术学院”到“职业学院”的“去技术”化现象非常明显。
专科高职院校在更名时为何会更青睐于“职业学院”而非“职业技术学院”?这其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是教育部核定的高职院校名称只有两种:“职业技术学院”和“职业学院”,“技术”可以弃,但“职业”是绝对不能弃的,因为不能叫“技术学院”。另一层面的原因,之所以多数从“职业技术学院”变更为“职业学院”,动因是减少校名的字数。甚至还有专门从“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职业学院”,而其他一字不改的,如2013年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二)升本民办高职院校定名的“去职业”趋向
民办高职院校在升本之后的更名上出现的最为明显的现象就是“去民办化”。民办高职院校的命名都带有典型的民办标志,其在升本后都趋向于抹去这一痕迹。如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在2008年升格后更名为宁波大红鹰学院,尚有举办单位“大红鹰集团”的标志,能够明确其民办身份。而在2018年新的更名公示中,该校已经申请更名为“宁波财经学院”,完全抹去民办痕迹。其实在专科层次也出现了这种现象,如绍兴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等。民办高职升本之后“去民办化”多出于生源考虑,采用与公办本科院校别无二致的校名,以让考生在报考时无法细加分辨。这是民办高职本科规避当前社会存在的民办院校受歧视之举措,当属其生存之道,在情理之中。
但真正需要注意的是民办高职在升格之后的“去职业化”现象,如近10年来的高职升本主要是民办高职,这些民办高职院校在成功升本之后的普遍现象是极少保留其中的“职业技术”痕迹,只有寥寥几所以“应用技术”为名。如2014年5月,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升格后更名为“河北工程技术学院”,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升格后更名为“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升格后更名为“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等。由此可见,这些学校多采用通行的本科专业性学院的命名方式,从中已难看出其出身于高职教育行列,几乎已成当前民办高职升本后学校名称的通例。
(三)新建高职本科院校命名的“应用技术”共识
公办高职院校升格本科受严格控制,若能实现升本则在高职院校中会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也可视为国家对于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设置的尝试之举,而其校名的命名方式未尝不是试点内容之一,“应用技术”近几年似乎渐成共识。如2015年2月,内蒙古鄂尔多斯学院三校合并后更名为“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11月,以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身份成功升格为本科的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2016年1月,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升格后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命名;2017年5月,云南省新建的本科层次高职即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为名。
民办高职本科院校尽管在极力规避原来的“职业技术”特征,但近10年来也有几所采用此类似名称的:1所以“应用技术”为名,即湖南同德职业学院升格后更名为湖南应用技术学院;2所以“应用科技”为名,即山西兴华职业学院升格后更名为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江西城市职业学院升格后更名为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这3所民办高职的升格更名都发生在2014年,而2014年正是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并首次明确建立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时间。
可见,在职业教育体系本科层次院校的定名上已经有了采用“应用技术学院”和“应用技术大学”的趋势,国家也有此初步意向。
三、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层次院校命名规范的建议
从有关高职院校命名的历史回顾及其近年来高职更名现象的分析来看,对于高职院校的命名国家早有统一规范之意。在专科层次“职业技术学院”和“职业学院”的二选一中,近年来高职更名已经逐渐倾向选择“职业学院”。在本科层次,尽管“应用技术”的用词已有统一规范的趋势,但尚无定论。如多数高职院校升格后的校名采用当前普通本科院校命名方式的仍占多数,且依然在“科技学院”“工程学院”“技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之间徘徊。即使2015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建立有引领大学层次高职本科采用“应用技术大学”名称的意味,但还难有定论。如深圳市依靠深圳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资源新建的本科层次应用技术型大学本应命名为“深圳应用技术大学”,但在2018年教育部公布的名单中却是“深圳技术大学”,可见即使在教育部层面至今尚未对本科层次高职院校的命名有一个成熟的思考和应有的规定。
建立起成熟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然会出现在这个体系内职业院校的分层设置,特别是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校名应有鲜明的“职业教育”标志,那么该择取何名来逐一规范和统一各层次职业院校的名称?笔者建议采用“职业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技术大学”三级命名体系。
在专科层次采用“职业学院”。一是以“职业”为这一层次院校的核心词,在于保持职业教育“职业性”本质属性的原味[6],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起点上标明此类院校的“职业”特征。同时沿用原有的专科层次职业院校名称,也可免去认知困扰。二是用“职业学院”而非“职业技术学院”,有顺应近年来高职院校更名更青睐“职业学院”之意。高职院校的校名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区域名、科类名和层次名,如果用“职业技术学院”光层次名就有6个字,则校名短则10个字,长可达20个字。三是规避本科层次的“技术”语义,即如果各层次院校都有“技术”字样,既不能显著区分三个层次,也难免有因三个层次的“技术”用词搭配各异而又难以清晰释义之困。
在本科“學院”层次采用“应用技术学院”。一是以“应用技术”为这一层次院校的核心词,在于从广义的“职业教育”到体现专业和专门性的“技术教育”的递进性[7]。冠以“应用”进行限定,表明职业教育在专科层次是培养适应职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而在本科层次应侧重于高新技术应用的技术型人才。如此在本专科院校中体现出两个职业教育层次的循序渐进。二是相对于“科技学院”“工程学院”这些选项来说,“应用技术学院”在于强调“技术”,而对于“科技”和“工程”强调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序列本科院校的惯有命名方式,职业教育不应再与这一命名撞车。而何以不用“技术学院”而采用“应用技术学院”,在于“技术学院”是台湾地区对第二层次技职院校命名的通例,既然大陆地区不能在第一层次采用“科技大学”的命名,第二层次也宜与其区分。三是尽管这一层次的固定名称也如“职业技术学院”一样有6个字,但“应用技术学院”既包括层次名(学院)也包括科类名(应用技术),则专科高职院校在升格之后的校名上其实只需在“应用技术学院”之前冠以区域名即可,如绍兴应用技术学院、南昌应用技术学院等,也可借此控制专科高职院校升格的数量。
在本科“大学”层次采用“技术大学”。一是以“技术”为该层次院校的核心词,在于区分于“学院”层次的“应用技术”。这里的“技术”已不能停留在技术的“应用”层面,而是面对“技术”的创造性层面,指向最新科学理论的技术实现及其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这也是职业教育在最高层次的应有定位,以与“应用技术学院”形成一条清晰的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链条。如果在本科“大学”层次继续界定在“应用技术”阶段,不仅难以在两个层次间形成鲜明的递进性区分,也有自贬职业教育体系的价值之嫌。二是在“科技大学”和“技术大学”的选择上,因“科技大学”或“科学技术大学”显然已经成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序列固定的命名方式,其本身与职业教育的办学类型并无关联,其代表的是中国多科性院校中办学水平较高的一类院校。且“科学”与“技术”是一种并列关系,并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在普通高等教育序列尚“科学”的前提下,高等职业教育序列崇“技术”,两者只是分工差异而已,亦可明确职业教育体系的突出特征和本质属性。三是从字数上考虑,也应该顺应越到高层次院校则其层次名越简洁的规律,因而弃“应用技术大学”取“技术大学”之名。
总之,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层次院校的命名,采用“职业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技术大学”三级命名体系,既可形成层次清晰的校名序列,亦能保持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同时彰显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的区分度。
参 考 文 献
[1]方展画.知识与技能:中国职业教育60年[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96.
[2]张薇之.论短期职业大学的基本特点[C]//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年回眸——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创新.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6.
[3]陈英杰.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史研究[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48-54.
[4]陈荣荣,伍红军.首批高职院校的层次发展——对1980-1985年的118所短期职业大学的考察[J].未来与发展,2012(11):63-68.
[5]教育部.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EB/OL].(2015-5-21)[2018-1-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634/201505/t20150521_189479.html.
[6]刘晓,周明星.近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本质研究的探源与寻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8(16):76-80.
[7]夏建国.技术本科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跨界”生成[J].职业技术教育,2012(31):9-13.
Naming Tendency and Criter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Phenomenon Analysis of Renam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u Hongjun
Abstract Tracing back to the 1980s when the first breakout of short-term vocational colleges appeared, we can observe the “undergraduate color” of their naming somehow. When it comes to the early 21st century, since a large number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ere newly built in,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 most of them were regulated as either“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or“vocational institute”. Due to the problems left over by history,the nam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day are still varied and have not been unified ye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equires naming and re-specification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at all levels. From 2008 to 2017, the renam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recent decade shows that there are three trends: the first is the phenomen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oosing “vocational colleges” instead of“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second, most of the private undergraduate higher education erased the traces of “vocational” after their upgrading; and thirdly, the newly-built undergraduate higher education came to a consensus on the choice of“applied sciences”. For the purpose of unifying the name of colleges at different levels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vocational level to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could adopt the three-level naming system of“vocational college”, “college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technical university”respectivel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criterion of naming
Author Wu Hongjun, research associate of Zhejia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Shaoxing 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