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技能人才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要素
2018-03-08李玉静
李玉静
根据十九大的部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经济改革发展的根本目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表述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那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要素和动力是什么?这是必须关注的问题。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追溯经济理论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提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不存在技术进步时,经济将陷入停滞状态。同一时期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等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20世纪80年代的内生增长理论进一步将技术、知识和人的技能相结合,提出一国的经济增长是由人力资本、知识或技术进步等内生变量决定的。知识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一个经济系统内如果能够通过资本或劳动投入内生出更多的技术,那么这一经济体就可以保持长期增长。简要来说,一国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内生化的知识积累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水平。因为新的技术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的形式中,而如果要使用这些新技术,就必须积累这些资本。从这一角度出发,政府政策必须重视人的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
由此来看,内生增长理论明确阐释了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知识积累之间的关系,强调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可以产生递增收益并实现经济规模收益的递增。从实践的角度来说,进入新世纪以来,内生增长理论确实成为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特别是2008年以来,随着各国日益重视以新型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的发展,以投资并开发公民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技能战略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欧盟等重要国际组织发布了一系列以技能人才开发为统领的引导性政策及行动。究其根源,这些政策行动也受到了内生增长理论的深刻影响。其背后的逻辑在于,建立一种普遍的全民高技能——高技术——高劳动生产率——高经济竞争力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水平的普遍提高。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将社会和谐的思维也纳入进来,强调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实现技能供需的匹配,也就是教育与培训机构提供的技能,與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对于技能需求间的高效匹配;二是普遍提高全民的基础技能水平,重视弱势人口的技能开发,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提升社会包容性。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改革的经济发展历程,我国经济发展走过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制度驱动模式,90年代、新世纪初的要素和资源驱动发展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要实现发展方式显著转变、供给质量显著提升、增长动力显著转换。以公民技能为载体的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提升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在这方面,内生增长理论把劳动者知识和技能作为经济发展内生力量的观点也可以为我国提供重要启迪,即一定要把技术技能人才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并为此制定相关的政策体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