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微演讲融入课堂的案例及思考

2018-03-08顾英杰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深度融合

摘要:小学数学微演讲是一种贴近儿童、课堂、数学文化、学生生活和数学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数学微演讲与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向进行。这种方式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学生的课堂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字演讲;微演讲;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1B-0042-03

数学微演讲是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的校本实验课程,它是离儿童更近一些的、离实际课堂更近一些的、离数学文化更近一些的、离学生生活更近一些的、离数学素养更近一些的一种综合与实践活动。[1]在课堂融合实验中,我们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文化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研究数学的兴趣,以微演讲推动深度学习。我们先从每一堂教研课、比赛课开始,再到家常课,逐步将数学微演讲融入数学知识的教与学中来。实验表明,小学生数学微演讲的方式能够改善数学的教与学,改进数学课堂的基本结构和整体风貌。自课题实施以来,笔者全程参与了数学微演讲的研发及课堂融合研究。下面结合自己执教的展示课实例,就微演讲进课堂的时机谈三点思考。

一、课前演讲,引人入胜

在上课预备铃响后,很多班级的学生会读一读、背一背前面学过的重要公式或者概念等,以促进记忆和巩固,这是一种较为常见方法。由于内容与教学关联度不密切,对引入教学几乎没有帮助,激起学习兴趣更是无从谈起。我们以儿童为中心,以教学内容为主体,在课前植入数学微演讲,展示约稿式、招标式、推荐式等多种形式得到的学生数学微演讲视频或现场演讲,微演讲中涉及的现象与问题、观察与思考,能迅速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教学时,课前两分钟,一个学生现场打开PPT,开讲《神奇的蜂巢》:

蜂巢,顾名思义,是蜂群生活和繁殖后代的处所,它由无数个大小相同的房孔组成。瞧,这就是蜂巢!蜂巢的房孔都是正六边形的,非常漂亮!一开始科学家不解,为什么蜂巢的房孔都是正六边形的。经过对蜂房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相邻的房孔共用一堵墙和一个孔底,非常节省建筑材料;房孔是正六边形,蜜蜂的身体基本上是圆柱形,蜜蜂在房孔内既不会有多余的空间又不感到拥挤。小蜜蜂们真聪明!

蜂窝的结构给了我们人类很大的启发。航天器设计师们在研制时,采用蜂窝结构,不仅强度高,重量又轻,还能够隔音和隔热。这些是在建筑中的应用,漂亮又美观。

播放完视频后,教师问道:“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视频中蜂房的房孔是什么图形吗?都是正六边形。在数学上,这是一个非常美的图形,为什么说它美呢?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上面的微演讲,学生不仅呈现了美轮美奂的蜂巢图片,还展示了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微视频中的直观展示和潜在疑问,让学生对今天学习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和期待。通过演讲者的介绍,使学生们初步感受到了轴对称图形的美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还有一点,学生前期准备的微演讲过程多是通过团队协作完成的,一组人一段时间的准备,其实就是一个主题式学习。他们的学习成果一方面是一个数学微演讲,另一方面还形成了本知识点上的学习优势,可以在后续学习中逐步释放出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知识。

二、课中演讲,巩固提升

数学学习离不开做题。怎么做,做多少,都是值得研究的。一般来说我们在习题类型、习题梯度上思考很多,而在习题呈现形式上创新不够。我们在课中播一播,讲一讲,换个角度看数学,学生或是交流学习经验,或是呈现自编习题,或是质疑问难。以学生的口吻对新知进行巩固提升,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因为学生要站在讲台上去讲,同时还要录制视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都会得到迅速提升,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平年和閏年》一课,为了在课中对判断方法进行巩固提升,教师选择播放了平行班学生录制的微演讲视频“判断平年和闰年的小秘诀”: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的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你掌握了吗?没错,一般以年份除以4来判断,整百年份除以400来判断。但是这样的判断方法还是比较麻烦的,下面我来介绍一种判断平年和闰年的秘诀,你们想知道吗?

我们来看,如果是一般年份:比如1936年,我们取它的后两位36,用36÷4=9,能除尽,则1936年是闰年;反之像2138年,取它的后两位38,用38÷4=9……2,有余数,不能除尽,是平年。关于一般年份你掌握了吗?如果是整百年份:比如2400年,我们取它的前两位24,用24÷4=6,能除尽,则2400年是闰年;反之像1800年,取它的前两位18,用18÷4=4……2,有余数,不能除尽,是平年。关于整百年份你掌握了吗?

现在你能用秘诀快速地判断这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吗?1692年,1997年,2000年,1904年,1875年,2200年。你们用一般方法验证一下。怎么样,是不是非常方便呢?

通过微演讲的播放,一方面巩固了判断平年和闰年的一般方法,另一方面从学生的秘诀介绍中优化了判断方法,简化了计算,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上面活动中,教师选择已有的优秀微演讲视频播放,指向更精准,表达更到位,对本班学生学习和发展都是很好的促进。这样一来,也尽力实现了数学微演讲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三、课后演讲,拓展延伸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结尾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高潮,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智慧的效果。通过数学微演讲的方式进行收尾,不仅生动有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使学生产生意犹未尽之感,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数学独特的魅力。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与分数相乘》一课,最后两分钟,本班一名学生现场演讲“我国古代的分数乘法”:

在《九章算术》的第一卷“方田章”中,有关于约分、通分、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分数的大小比较、求分数的平均数等分数运算法则的记载。“方田”是讲求田亩面积的计算方法,其中关于分数的乘法法则称为“乘分术”,它是这样描述的,“乘分术曰:母相乘为法,子相乘为实,实如法而一。”

这里的“实”是指分子,“法”是指分母,“实如法而一”就是用法去除实进行除法运算。而且,《九章算术》还注意到了运算结果,如“不满法者,以法命之”就是说,分子小于分母时便以分数形式保留,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在“乘分术”部分中,提供了三道例题,咱们一起来看看吧。今有田广七分步之四,从五分步之三,问为田几何?答曰:三十五分步之十二。译文:有一块长方形土地宽 步,长 步,请问面积是多少?答案是: 平方步。同学们,你们会列算式吗?

演讲结束后,教师进一步勾连知识:“刚刚微演讲中提到的乘分术,母相乘为法,子相乘为实,实如法而一。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结尾的数学微演讲,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让学生体会到了先人的智慧,又对《分数与分数相乘》计算方法做了巩固和变通,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案例,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向进行设计,与教材内容融合度高,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学生的课堂知识,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数学表达水平,推动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2]当然,一节课中什么节点融入数学微演讲,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确定,也会根据已有的微演讲视频资源和学生前期准备情况而定。一般一节课融合一到两处相关演讲,或激趣,或释疑,或引申,因时而动,因生而异。同一内容,不同的班级,也许融合的时机和内容都会不同。一切务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因此赢得了所有参与师生的高度认可,历次公开课展示中听课老师们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仲崇恒.数学演讲:让学生以出彩的方式学习数学[J].新课程研究,2015(02).

[2]顾英杰.立足深度学习,让面积飞入学生的大脑[J].数学大世界,2016(2).

责任编辑:赵赟endprint

猜你喜欢

深度融合
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点
初中寄宿制学校如何使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对新课程下生命语文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
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