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主线问题”的设计与实践探索
2018-03-08陈娟
陈娟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主线问题”的研究试图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展示知识的产生过程、揭示知识的本质属性、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知识的应用等方面,设计符合学情的“问题”;并在学生充分体验与感悟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线问题;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1B-0065-05
问题引领在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预设或生成出高质量、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探索空间的问题的能力。目前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大家对教学问题设计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对“主线问题”的研究甚少。本研究立足教材、课堂、教师、学生等因素,对不同领域、不同课型中“主线问题”的设计与要求、目标与策略等相关方面进行探究。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基于文献,研究小组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的问题设计、问题形式、问题类别、实施手段以及产生的效果给予了重点关注。我们在文献中发现,在小学阶段的12册教材的不同领域、不同课型中,一线教师与相关专家均认同教学中问题引领的重要性,却没有明确开展“主线问题”的设计与教学中的要求、目标和策略等相关方面的研究。
基于学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总体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如何培养创新意识?笔者认为应从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在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参与,既学到了知识,又拓展了思维,全面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基于教师,研究小组从听课和教师访谈等调研结果中发现,现阶段教师有“问题引领教学”的意识,但在具体操作中,往往会出现问题琐碎、缺乏层次感、没有整体性、主线问题意识淡薄等现象,导致教学中为学生留有的思考空间与时间有限。
综合以上考虑,为了能够切实为一线教师关于“主线问题”的教学实践提供帮助,使学生在学习中有问题意识,并以问题引领,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创新精神,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主线问题的设计与实践探索”的研究方案。
二、核心概念及界定
主线问题源于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延展性,基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是一节课的主线。主线问题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问题群。它重在知识的“源”与“质”,也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体现;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融合度,提出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学习的主要问题,为学生的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留有充分的空间。课堂上,学生通过对主线问题解决过程的体验和感悟,达到掌握新知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主线问题”的设计与实践研究,就是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通过备课与预设,设计出“主线问题”,或如何让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自发提出“主线问题”。这些问题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直指数学知识本质,能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学生通过“主线问题”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可以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品和数学素养。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为了探究出以“主线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范式,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教材梳理:小学阶段“主线问题”设计与实践的内容分布
依托苏教版小学数学12册教材,主要通过调查统计和课例对比的研究方法,找出适合“主线问题”教学的具体内容分布和解决路径(见表1)。
从不同领域、不同课型来看,主线问题直指知识的本质,留给学生的探索空间较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例如,概念教学的“主线问题”指向概念的本质属性,计算教学的“主线问题”指向算理与算法的有机结合,图形教学的“主线问题”指向图形的特征,解决问题的“主线问题”指向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与提炼等。
2.现状分析:小学阶段“主线问题”的设计与实践的现状研究
现状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精心设计问卷。问卷的内容从教师在备课时对“主线问题”设计的关注度、课堂上实施手段、运用问题所产生的实效、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程度等作全方位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具有问题意识,认识到“主线问题”的统领作用,对学生的学习会起到较好的引导。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因综合考虑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能力等因素,而大多采取接受性学习的教学方式,结果就出现了教师主动“扶”,学生被动听讲、参与度低等课堂现状。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学生普遍对非硬性灌输的“主线问题”教学形式感兴趣。
3.分类研究:小学阶段“主线问题”的有效设计探究
“主线问题”的有效设计、活动载体的有效设计、实施方式的分类研究是对不同知识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在典型课型(新授课)中的教学实施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使教师在课前的预设充分,从容应对教学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例如,研究小组于2013年9月30日在灌南孟兴庄小学举行了专题研讨活动。活动呈现的课例主题明确,涉及《认识平行》《分数乘法》《可能性》《怎样围面积最大》等多个知识领域。课堂上,教师主要以“主线问题”为统领,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乐学其中;随后,以“基于‘主线问题设计的数学教学”为主题开展辩课活动,上课老师与听课同行们分享“主线问题”设计思考和教学亮点;最后,以江苏省特级教师张红老师的《以“主线问题”设计为导向,提升教学研究能力》专题讲座收笔,对“主线问题”的设计与应用等方面做了全面的解读。
4.行动研究:小学阶段“主线问题”教学行为的策略研究
从小学阶段“主线问题”有效设计到教学行为的行动研究,通过具体的案例,以师生的教学活动为载体,探索出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符合學生的知识积累、彰显学生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策略,探索出具有一般规律的小学数学“主线问题”的设计与实践的教学策略,如“概念教学中的主线问题策略”“计算教学中的主线问题策略”“图形教学中的主线问题策略”“概率教学中的主线问题策略”“解决问题教学中的主线问题策略”等。研究小组以“小分队”的形式多次走进不同的学校,开展“主线问题”课堂教学研究。如2013年12月12日,6位研究成员走进海州区向阳小学,开展以“‘主线问题的设计与实践”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活动主要通过“课例展示”“同课异构”“互动研讨”“专家讲座”等形式,提升参会人员对“主线问题”的策略应用、在课堂的把握与调控等方面的能力。本次活动为“主线问题”的策略应用提供了很好的范例。endprint
四、成效与成果
经过几年的研究与探索,本课题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现将取得的成效与成果作如下梳理。
1.对“主线问题”意义与教学价值的补充认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主线问题的生成可以来自学生,可以来自教师,还可以在师生共同对话的过程中产生。主线问题的设计主要是依据知识的本质、结合学生的学情而自然生成的。主线问题可以是一个或者是多个,每个主线问题下应有支线问题的支撑与衔接,从而使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通过主线问题的引领,结合师生、生生互动学习,让学生在感悟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自己利用所学知识解決问题的能力。
2.凝炼了设计的实践策略和教学范式
在学习文献、自主探索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小组明确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主线问题”设计和利用“主线问题”教学是符合当今数学课堂的发展趋势的。在应用过程中,我们遵循大问题原则、主问题原则,归纳总结出目标凸显策略、自主探究策略、交流展示策略和总结提升策略,力求给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形成了以“主线问题”引领教学的一般范式,并进行了区域内的推广和应用,取得良好成效(如图1所示)。
3.推广应用并产生影响
研究小组在承担连云港市“三百工程”活动中,对“主线问题”的设计和范式探索作了很好的阐述。本次活动获得2013年度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优秀项目团队”“百节精品课程”“十佳组织单位”等奖项。
为了凸显“主线问题”引领教学的优势,我们还与不同学校的数学教师组织“同课异构”活动。通过互动交流,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主线问题”的教学流程,便于教师们进行学习与应用。
4.师生共同进步与发展
此次研究使区域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均得到了提高,研究小组成员均成长为区域内的骨干教师,所带班级的数学思维更具整体性,更加结构化和串式化。通过建立班级主线问题引领学习的制度、培养善于提出主线问题的学习组织者,保障学习的有机进行;建立“帮”“教”,实现互教互学、鼓励探究,实现思维碰撞等手段和策略,扩大了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认知,提高了自身的立体反思水平。
五、反思与展望
通过对“主线问题”的研究学习,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并积极示范和推广“主线问题”教学,有效带动所在区域内教师的教学平均水平,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但也有极少部分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善教学行为,仍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问题教学,且问题琐碎,重点、难点不够突出;其班级的学生亦呈现质疑能力不高或归纳不出主线问题的现象。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长期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教学长线目标,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责任编辑:李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