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剧本学习:重在“演剧”还是“悟本”

2018-03-08刘吉才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语文学习有效策略

刘吉才

摘要:作为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类课文,剧本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还能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只要我们一切从学生和剧本的实际出发,整体感知了解文体特点,品读对话体会语言内涵,以演促学深化感悟理解,就一定能提高剧本学习的效率,使剧本的学习成为语文学习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关键词:剧本学习;有效策略;语文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1B-0062-03

剧本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作为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类课文,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把剧本内容表演出来。剧本学习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通过编演课本剧,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地获取语文知识,锻炼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正因为剧本特殊的呈现方式和文本价值,被许多小学教材选编为课文。

近日,笔者参加了一次教研活动,听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一课。这是一篇历史小话剧,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应该说,无论是课文内容,还是编排形式,都非常适合进行课本剧表演。上课开始,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接着交流对相关词语的理解,概括故事内容,然后以4人小组为单位,再次朗读课文第一幕,合作排练课本剧,最后进行课本剧片段展示。教者在课堂上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学生的表演上,忽视了语言文字训练。无论是表演前的指导,还是表演后的点评,教者都把重点指向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教后评议中,大家都认为,这节课学习的是课本剧表演,而不是作为课文的剧本,是教学目标的严重错位。整个教学过程没有体现扎实有效的语用训练,没有体现剧本的文本价值,表面热闹,学习浮躁。那么,该如何有效开展剧本的学习呢?

一、整体感知,了解特点

我们知道,剧本和一般的课文在呈现方式上有明显差异。一般课文开篇直接进入正文,而剧本开篇则有舞台说明。主要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人物还具体交代了官职、相互间的关系等相关情况。正文部分,一般课文分自然段呈现,而剧本则是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呈现。每一次对话以人物名称开头,依次排列。同时,在对话过程中还出现许多方括号、圆括号,方括号主要交代舞台背景和人物活动等。圆括号主要交代说话时间的表情、动作等。

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剧本时,要先从了解剧本这种文体特点入手,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比较剧本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其他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学生通过简单的对比,就会发现剧本在呈现方式上的一些特别之处。我们知道,剧本是编导与演员进行演出的脚本,舞台说明既可以用来告诉我们该怎样演戏,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剧本。学生借助这些提示语,可以很方便地了解与对话有关的内容,如背景、人物活动、说话的表情动作等,从而读懂课文内容。实际上,只有从整体上了解了剧本的文体特点,理解剧本内容才更简单方便。可见,了解剧本的文体特点是理解剧本内容的前提和基础。

二、品读对话,体会内涵

剧本的主体是人物的对话。只有读懂了人物的对话,才能真正了解剧本的内容。作为课文的剧本,学习的重点在“悟本”而不在“演剧”。只有充分了解了剧本的特点,读懂了人物的对话,才为可能演出剧本应有的内涵。因此,我们应该把剧本学习的重点放在立足文本、品读人物对话上面。我们可以借助文中的相关提示语,了解背景资料,把握对话的动作、表情、语气。只有把这些提示语和对话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对话内容。在品讀人物对话时,我们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对话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在读中思,在读中议,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走进文本。

我校一位老师执教《负荆请罪》第一幕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由浅入深地和人物对话。在学生初读课文对话的基础上,让学生找一找:你们发现在第一幕的对话中,哪个动作出现得最多?很快,学生发现“怕”在第一幕中出现了六次之多。接着,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具体写“怕”和“不怕”句子。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一再”“实在”体会蔺相如的“怕”,抓住“针锋相对”“唇枪舌剑”体会蔺相如的“不怕”,并且适时补充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蔺相如的“不怕”。学生从“一再”中读出了廉颇是故意找碴,从“实在”中读出了韩勃的忍无可忍,从“针锋相对”中读出了蔺相如的毫不畏惧,从“唇枪舌剑”中读出了蔺相如的据理力争。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话:从怕和不怕,你读懂了什么?学生通过由浅入深地品读对话,读出了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丰富了人物形象,感受了人物品质,读懂了剧本内容。

当然,品读人物对话的方式还有很多。可以个人默读,可以同桌对读、小组议读,也可以全班赏读;可以学生自由读,可以教师引读,也可以师生分角色读。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要建立在学生咬文嚼字、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这样的对话品读,才更实在,也更有效。

三、以演促学,深化理解

我们知道,剧本实际上是编导与演员进行演出的脚本,因此,无论是剧本的形式还是内容,都非常适合舞台表演。所以,根据剧本排演课本剧,就成了学习剧本的一个有效策略。一方面,学生通过表演,可以了解剧本特点,回顾剧本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深化感悟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表演中不断拓展剧本内容,丰富人物形象,提升思想认识。

笔者在执教《负荆请罪》时,考虑到是一篇历史小话剧,于是从课文的体裁特点出发,采用了以演促学的策略。在了解文体特点、品读人物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着排演课本剧。首先解决演谁的问题。让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自选角色。在挑选角色的时候,要说清楚你为什么要选这个角色。这实际上是对人物形象的一个再认识,是一个角色匹配的过程。其次解决怎么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担任小导演,互相探讨怎么演好这个角色。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需要再次回到剧本,全面了解文体特点,深入品读人物对话。在探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根据剧本的提示语和人物对话进行排演,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开合理想象,把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相关内容巧妙穿插进去,进一步丰富了蔺相如的形象。最后解决为什么这样演的问题。在小组表演的基础上,让学生采访小演员,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演。在互动过程中,学生联系剧本内容,谈谈自己对人物的理解,不仅揣摩了人物心理,也是更深层次地和剧本对话,升华对剧本的认识。以演促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体现剧本文体特点,是深入学习剧本、提升学生认识的一个有效策略。

当然,学习剧本的有效策略还有许多。只要我们一切从学生和剧本的实际出发,整体感知了解文体特点,品读对话体会语言内涵,以演促学深化感悟理解,就一定能提高剧本学习的效率,使剧本的学习成为语文学习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责任编辑:颜莹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学习有效策略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