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教学法”中的问题

2018-03-07汪有武

新课程·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三问问题教学法

汪有武

摘 要:教师问题情境的设计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良好开端;学生善问、善思,能提出合理的问题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关键;检测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手段,也能让教师和学生发现新问题。

关键词:“三问”;“三议”;“一测”

一种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能体现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地区的教学水平,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摸索和创设是一所学校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我校从实际出发,为了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提高教学水平,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推出适合我校的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以优化课堂为宗旨,打造高效课堂为目的,努力体现“五化”,即: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问题具体化、具体问题简约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多个问题少量化)、抽象问题趣味化、理论问题生活化。

“问题教学法”总体构想可概括为:“三問三议一测”。通过“三问”形成问题,通过三次提问呈现问题;通过“三议”解决问题;通过“一测”检查效果,加深巩固。

“三问”有两层含义:问题的形成要通过问教材、问教师、问学生完成;三次提出问题的过程为:小组提出问题、全班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

“三议”指三次讨论:小组内讨论、组间讨论、师生间讨论。

“一测”指课堂检测:问题可大可小,可多可少,但要以学生制题、互相检测为主。

下面就“问题教学法”创设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问题情境的设计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良好开端

实施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点是改进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的主体工程就是有效的问题设计。因为问题设计涵盖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板书设计、关注学生学情基础等。优化的问题设计是与学生思维训练高度契合的,是一定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和思维冲突的,反之会使学生感觉你设计的问题没有启发性和目的性,提出的问题就没有意义了。如我校有位政治老师在上高二哲学与生活中的“联系”时,设置如下问题情境:

“我们知道,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长的桶板,还是短的桶板呢?”

(通过“木桶效应”导入课题,提出问题)

老师由情境引入,学生讨论热烈,但对情境中提出的问题老师在授课时没有讲解,导致情境引入流于形式,使得教学设置缺乏实效性。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或课堂结束前引导学生予以解决情境引入的问题,就会使学生感觉有始有终,前后照应,更能体现问题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因此情境的设置不能流于形式。

二、学生能提出合理的问题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关键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学校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更完全地发展,学校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的,老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和鼓励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仔细地听,即使个别学生的问题有明显的偏差也要积极帮助,千万不可冷嘲热讽,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教师还应该充分肯定学生提问中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的快乐与喜悦,进而养成一种爱提问的习惯。这样学生就在平时敢于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就会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新课改下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精彩属于会思考的人。鉴于此,学生在小组(或全班)内预习、质疑、讨论、提出问题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关键。要让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有效,教师在课堂中要不厌其烦地长期培养,不能让学生随心所欲,如果问题提得不好,会直接影响学生提问能力的提高。有时候虽然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但问题的提出是否经过认真思考和探讨,同组的学生是否讨论了不得而知。教师在给学生假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后,留给他们一些思考的时间,此时学会等待,让学生想明白老师到底问的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还联系到课本内和课本外的哪些知识。学生只有明白了这些以后,才能思考和提出合理的有价值的问题。对于提出问题的机会,尽可能多地分给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学生边思考边提出问题的过程是锻炼其问题意识的重要环节,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真正把握了知识的基本点和对问题的理解情况。学生若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已把握了问题的真谛,反之,则要分析原因,继续引导,直到解决。

三、检测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手段

“问题教学法”倡导的是学生自己出题,互相检测,不是用已有的复习资料或课本中的习题来检测。在进行“问题教学法”研讨中,很多老师把此环节要么去了,要么只是走走过场,导致学生和老师不能发现新的问题。平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会出题、出好题,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走出课堂没有问题了,效果就好。其实,这是片面的。今天我们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总之,“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要在“三问三议一测”上下功夫,“问题教学法”课堂流程图中涉及的环节可增可减,但不能简单走过场,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01.

猜你喜欢

三问问题教学法
公文办理须“三问”
阅读教学不可绕过的三问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对初中数学效率的提升作用分析
问题教学法在思修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指导阅读“三问”
语文备学应做好“三问”
如何答好党建“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