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究
2018-03-07唐余
唐余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国家更加注重学科教育课程改革,所以教师应该不断转变教学模式以顺应国家的改革方向。针对高中美术现状提出了有关策略,希望对教师创新转变教学模式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育课程;审美水平
一、高中美术教育現状
1.忽略学生的感性发展
高中美术教学是发展学生感性意识的重要学科,但是许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发展学生感性意识的有关内容,这样就大大影响了学生审美水平的发展。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学生缺少创作热情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对教师开展的高中美术教学缺少兴趣,进而对美术教学中需要创作的内容缺少兴趣,学生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教学内容与幽默诙谐、生动形象的元素进行有效结合。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完善教学内容,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元素积极地加入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
3.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学生在高中美术的学习当中经常会出现不能有效地参与到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不能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做到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能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二、高中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对策
1.将感性教学渗透到美术教学当中
高中的美术教学不是简单的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或是对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而是在对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感性认识和审美水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将感性教学渗透到高中美术教学当中,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教师在组织学生对作品赏析的时候可以采取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的方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对《拾穗》进行鉴赏时,先对学生讲解有关《拾穗》的创作背景,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了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看一下屏幕中的作品,这幅作品的名字叫拾穗,米勒在创作之初采用的是表现繁忙的丰收场景的方式,但是最终米勒为了表现基层人民的劳苦,将作品内容修改为三个劳动的妇女与远处丰收场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方式,所以米勒就用这样的方式突出劳动人民的疾苦。”学生在听到教师的讲解之后加深了对米勒《拾穗》的认识,同时了解到米勒为什么在作品中以三位妇女作为绘画的强调重点,学生在了解创作背景的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感性认识。
2.整合教学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能积极融入教学活动当中的问题,进而学生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就不能调动自己的热情,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完善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整合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元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生动形象、幽默诙谐的事物能够投入更多的热情,所以教师应该将这些生动形象、幽默诙谐的元素与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例如教师在教学“卡通形象设计”的时候,可以用生活中经常见的卡通形象以播放图片的方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对卡通有所了解,而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创作热情。首先教师为学生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的片段,让学生对动画片中出现的卡通形象有一定的了解并在观看之后让学生对其中出现的卡通形象进行分析,学生仔细观看动画片,在观看之后,有的学生说:“动画片中表现的灰太狼是一个十分有毅力的角色,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放弃。”还有的学生说:“动画片中的喜羊羊是一个十分聪明的角色,不管大家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机智地帮大家摆脱困境。”学生在讨论之后对卡通形象的创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3.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能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的问题,进而就导致学生不能有效掌握美术教学中的绘画技巧等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在教学“素描”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观看有关素描的绘画作品,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素描在绘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有的学生说:“我们在进行素描的时候应该了解物体的结构。”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在素描的时候应该注意通过明暗对比表现物体的层次和远近。”教师笑了笑并对学生说:“同学们说得都不错,三言两语就把素描需要注意的问题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参与度。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将感性教学渗透到美术教学当中,整合教学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的方式对高中美术教学进行有效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王龙军.浅议素描静物教学的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6(2):29-30.
[2]刘渊.高校设计素描教学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