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2018-03-07马银银
马银银
摘 要:小学一年级是学习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关键。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的支持,需要有合理的閱读计划和目标,丰富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相信在这些策略的指导下,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一年级;阅读能力;策略研究
在一年级学习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显得尤为关键。笔者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升阅读能力进行了研究。
一、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和家长们深入讨论了阅读的重要性,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家长明白阅读对孩子发展的意义,通过阅读可以培养语感,语文学习仅仅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通过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对生活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家长了解,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明白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充分得到家长的肯定。这样,班级阅读工作的开展才能顺利进行。
二、关注课标,合理设定阅读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1~2年级阅读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结合课标和班级实际情况,在汉语拼音学完之后,鼓励他们自己进行阅读。在我的积极引导推动下,班级的阅读氛围非常好。许多孩子都在课间时拿出自己的读物自己阅读,有时还会讲给身边的伙伴听。班级书柜也经常会更新不同的书刊,都是孩子们自己从家中带来互相交流分享。
三、学习教学建议,积极提升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他们阅读兴趣逐渐浓厚时,鼓励他们周末多去书店、书城读书。通过各种类型的课外书,能有不同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自主选择书籍的能力。
四、丰富的课外阅读,不断生长的阅读能力
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不断生长内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孩子们愿意和我分享他们读书的收获和乐趣。
1.读儿歌,助力拼音学习
在开学初,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就开始读拼音儿歌,一方面是为了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在进行生字积累。读儿歌,没有硬性规定,自己随意读,但每天都要去读一读。在读的过程中,孩子自己有时就会随口背一首小儿歌出来。当汉语拼音学完后,生字量比入学时增加了不少。后来在学习生字时,他们时常会主动联想自己在哪里遇到这个字,自己去给这个字组词。
2.读绘本,体会语图的精妙
班级统一读的绘本是《夜色下的小屋》《我怎样学习地理》。这两本绘本各有其精妙之处。《夜色下的小屋》图画是刮版画,黑白为主色调,配以暖黄,时而流露出一种温暖。而文字则是一首童谣,像回文诗一般,清新悠扬、回味无穷。在读绘本时,欣赏图画,让孩子自己观察图上有什么、在干什么、你感觉他们怎么样。在读第二本绘本时,我大胆地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当老师,自己介绍绘本、讲解绘本内容、观察绘画。真正让孩子成为课堂主人的同时,提升的不仅是阅读能力,还是个体的生命气质。这样才是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一个个精彩瞬间。
3.读经典,传承中华精粹
课外阅读内容丰富,而在浩瀚书海中,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需要通过不断的吟诵来传承和发扬。在培养阅读能力时,国学经典不能成为遗忘的角落,而应是历史的明珠,熠熠生辉。读《三字经》、读古诗,都是要让学生亲近我们的传统文学,感受祖国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读古诗,我本着不求甚解的心态,对孩子们也不作要求,熟读自然成诵,读得多了,他自然而然就能体会诗意。作者感情随着生活经历的丰富,也就更能明白其中的深味。在不断的朗读中,孩子自己开始体会到诗歌的节奏、韵律。
4.读故事,感受故事情感
孩子们对于故事总是有着很大的兴趣。蕴藏道理的小故事,能让孩子们在听或读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感悟,触动自己的内心、对自己的生活能有正确的引导。讲《长大做个好爷爷》这个故事,小小熊和爷爷之间的快乐幸福感染了每一个孩子,而当听到故事最后,班级里却没有一点声音,大家都沉默了,有的孩子还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收获。
一年级是学习初期,在这段时期,为了让孩子有阅读的兴趣,教师也会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阅读存折、读书大王评比、讲故事比赛等,让家长参与进来,增加亲子阅读的时间,保证每天家庭阅读时间。一路走来,每一点收获都心存感激,每一次成长都值得珍视。
参考文献:
[1]顾春芳.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2).
[2]朱聪智.谈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08(33).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