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研究
2018-03-07李钊
李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重要的任务,教师应该要培养探究式教学的思维,培养出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当前教育机制的转型也意味着初中数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应该进行创新,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具有发散性思维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实验研究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新教学理念,是符合我国现在国情的教育理念,更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探究式教学的理念一经提出便受到广泛的采纳以及好评,体现出探究式教学已经得到教学界的认可并且探究式教学的实行也收获了很好的成效。
一、研究背景
当代的教育事业正在不断地改革创新,对于初中数学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教师的教育任务以及教育目标也在不断地优化。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考试成绩的提高,一味地进行“填鸭式”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使得课堂的效率低下,而且致使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下降,变成了只会死板地接受知识,只会用特定的模式解题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学习变成了应付,这样致使学习的效率提不上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就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意识,使学生形成探究式学习的思想。
二、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
取同一学校成绩差不多的同学100人,用抽签的方法分为A组、B组,每组50人。每组男25人,女25人。
1.A组采取普通教学法
教师采用普通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采取固定时间进行测验,并对测验成绩予以重视,教师采取题海战术,布置课后习题,让学生熟悉答题模式,并为学生总结归纳各种题型的解题步骤并让学生多多练习。在课堂上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要求学生认真记录笔记,课后布置习题巩固。根据教学大纲来教学,注重理论性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对于例题进行讲解以及提问,检验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
程度。
2.B组采取探究式教学法
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课前给学生布置需要自己去查找资料了解的概念知识,课堂上让他们用自己查找的资料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对于题目为什么要这样解题进行了解,从源头上理解解题方法。在课堂上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将题目分派到各个小组,让小组的成员自行讨论出解题方法,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讲解自己的解题方法,加深学生对于题目的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题目,增加自己的解题方法,增加创新意识以及发散性思维。教师要根据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来制定不同的命题,以便让所有的同学对于题目都有很好的理解。在课后,教师不应该布置很多的习题,应该挑选出有特色的、有概括性的题目,交由学生自己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造成学生学习疲劳。
三、实验结果以及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1.A组普通教学法实验结果
学生在很多习题以及猝不及防的课堂提问和测验的快节奏的学习中苦不堪言,上课的快节奏致使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时间进行思考,没有时间将知识转化吸收,所以课堂效率不高,课后被千篇一律的习题困扰,只会用一种教师总结的方法解题,而且只对于一种题型熟悉,只要是题型稍微改变,学生就不知如何下手解题了。学生在普通教学法的教导下,只知道接受老师给的知识,不知道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效率低下,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低下。
2.B组探究式教学法实验结果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疑问,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及看法,可以和同学讨论自己的解题方法,加深自己对于题目的见解。学生在与老师、同學的交流中,将课本上的知识转化吸收变为自己的知识,学生在这种问题人人可任意提出、难题可以一起讨论的氛围的熏陶下,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在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学生不会被动接受知识,而会主动地去寻找知识,更提高了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3.两种实验结果的综合探究
普通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对于教师产生依赖性,只想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在课堂上并不想自己思考记忆,依赖于大量题型单一的题目进行训练,依赖教师总结的解题方法,但是对于解题线索并不是很明显的题目无从下手。而新式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活跃课堂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使得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初中是学生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培养的过程,探究式教学充分和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探究型思维的能力。探究式教学是新式教学方法的热点,能够很好地适应现在的教学水平,提高初中数学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易海峰.初中数学潜能生的探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
[2]李清.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