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乡土资源丰富美术课堂
2018-03-07王雪松
王雪松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学改革的进行,对小学美术教学也开始进行全新审视,使用本土资源进行美术教学能够凸显出地方的艺术特点,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周围事物的美好。小学生正在成长的最初阶段,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挖掘出更多的乡土资源,不断提升美术教育的效益。
关键词:乡土资源;美术素养;美术课堂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开发出更多本土资源以此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还能够不断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让美术教学更加有效。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在教材中能够和多种知识点产生联系,也能够让教学更加精彩,使用乡土资源进行美术教学,会让美术课堂熠熠生辉。
一、利用乡土资源的可见可闻,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学生在任何课堂上的学习相对于实际活动的感知都会略为逊色,因此教师使用乡土资源进行美术教学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感知,有实际的触摸和更多的所见所闻。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更有创造力地使用教材,更需要让乡土资源融入教材当中,由此学生会对美术产生兴趣,热爱美术。这样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对乡土资源产生本质上的认识,增强审美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分析、合作,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见得到的乡土资源当中更具有创新力,领悟到美术的独特价值。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玩泥巴》的过程中就可以到室外找到一些土壤,使用粘合性较强的土壤进行美术创作。学生在选择土壤、挖泥、和泥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感受到玩泥巴的乐趣,才能对大自然有较深的了解,享受在劳动当中的快乐,也能够更加愉快地进行美术创作。另外,教师在教授学生《春天的色彩》过程中,可以带学生到室外、田野当中寻找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有哪些,绿葱葱的草地、粉红色的花朵、蓝色的天空、家乡的青山绿水,都是春天的颜色,学生真实看到这些场景才更具有感知力,才能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1]。
二、乡土资源具有亲进性,提升学生美术素养
小学生比较熟悉自己的家乡的一草一木,还有人文特点等等,可以说小学生在不断地成长过程中也见证了家乡身边环境的变化,对自己家乡也有一份崇敬感。这种亲近性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代替的,这样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当中可以利用家乡的乡土资源亲近性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亲近当中减少美术恐惧,减少畏惧感,享受创造美术的快乐[2]。
很多乡村小学周围都有天然优美的景色,无论是花坛的花朵还是石凳凉亭或者是卵石路面等等都能夠给学生提供可以摄取的美术学习资源,这种人文环境对于学生学习美术也是有积极作用的。教师可以按照各个年级学生学习美术的情况给学生增加课外学习美术的时间,在美术课外写生当中激活自己的想象力、创新力。例如,在学习《植物写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室外写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想,画出自己眼中和心中的植物。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之后的学习中,还需要学生在讨论与思考中升华,怎样去保护自己的绿色家园,怎样去爱护花草树木。
三、感受乡土文化,提升美术作品意蕴
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就有较多的鉴赏活动,学生会看到教师给播放的诸多关于家乡的节目。常见的有国家传统节日,还有地方特色节目。例如,中秋节、端午节,还有自己家乡的剪纸节,了解满族剪纸的特点和美术手法等等。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各种动物的形态,例如狗、龟、鹿以及鹰等等,这也是满族剪纸艺术当中十分常见的吉祥物,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对家乡的文化有一定了解,还能融入其中,对学生美术作品创作有较大促进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去做一些剪纸画,例如,亲自画出动物的形态,制作成小日历。这种让学生亲手制作的过程能够夯实学生的美术学习基础,还能够让学生对自己家乡产生热爱之情。学生在发现美的过程中感受美,在感受美的同时创造美,这就是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最佳途径,也是提升教学效益的好办法[3]。
综上所述,本文对挖掘乡土资源,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益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属于宝贵资源,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室外的美术资源有所认识、挖掘,才能够更好地加以利用。
参考文献:
[1]陈依婷.浅谈小学美术课程乡土资源的开发[J].小作家选刊,2017,22(7):36.
[2]俞玲玲.利用乡土资源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效益的提升[J].新课程导学,2014,25(30):23.
[3]韦秀鲜.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丰富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4,14(6):153.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