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8-03-07包贺
包贺
摘 要:近几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阅读能力在一个人的各个生节点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再加上国内专家、学者对于国学的追捧和传承让“不温不火”的阅读学习重新进入到大众的视野中。阅读理解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席位,在考试中也占有重要的比重,所以使阅读理解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进而进行便捷的解题。所谓阅读能力培养的便是学生将文字进行映射、理解的能力,其培养的是一种理解问题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的养成是需要经年累月训练的。小学阶段正是阅读打基础的时间,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感,就小学阶段阅读教学进行了研究,剖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学;阅读能力;策略研究
一、阅读为了什么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所对应的便是“读”的能力。所谓“读”的能力,准确地来讲就是,大脑将通过眼睛看到的文字进行翻译、映射,最后转化成大脑中的某种认知。虽然阅读的过程大致相同,但是阅读能力却有高低之分,阅读能力高的学生不仅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数学题目所表达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对文字的阅读体会题目的意思和隐含条件,以至于充分理解和捕捉题目真正想要表达的更为深层次的内涵和寓意。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受到学生自身年龄和阅历的限制,理解题目、解析题目的能力还处于启蒙状态,所以,这个阶段的阅读侧重于锻炼学生对题目材料字面意思的理解,并且试图进一步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喜爱阅读并进行独立思考和理解。
二、教学问题有哪些
1.课堂教学“形而上”
课堂教学是学校现有教育模式下向学生进行知识传递和学习能力培养的主阵地,绝大部分的教学任务都是听过教师课堂讲课的形式进行的。但是有些教师过于在意这块“阵地”,将其当成了进行教学的全部内容。再者,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单个知识点的讲授,当遇到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时,通常采取的措施便是“死记硬背”般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单单把概念向学生讲明白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难的是让学生深层次理解题目的内在含义,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更有甚者,教师不能转变思路,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过于以自我为教学中心,陶醉在自我讲授过程中,教学效率可想而知。这些“形而上”的教学现象无不是老旧的教学理念导致的,这种理念所带来的低效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
2.课下阅读“闹饥荒”
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诸如死记硬背之类的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所带来的教学效率低下只能算是其诸多弊端中相对较小的不良影响,更为要命的是“形而上”的教学教会的便是学生“形而上”的学习态度。通俗地讲,枯燥的知识点和粗暴的教学方式传递给学生的是,知识即便是不能充分理解,如果能够强行记忆也能取得好成绩,慢慢地学生就会把学习当成任务。这种观念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形成被动学习的态度,该记住的知识点记住,作业按时完成,应付完考试就万事大吉,这期间所浪费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是在浪费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三、教学改革该怎么办
1.端正态度
“态度决定高度”,所以阅读教学改革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态度问题。鉴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自我认知,其学习态度更多的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影响,所以这里讲的态度也主要是针对于教师和家长而言。教师和家长可以采用定期座谈或者听专家讲座的方式,充分认识到阅读所培养的是学生快速准确理解文字的能力,产生培养学生自我主动阅读、为了自己阅读、爱好阅读的阅读习惯的强烈意愿,进而充分发挥教师和家长的主观能动性。
2.更新理念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当前主流和前沿的教学理念,不断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比如,教师之间定期进行学术交流,老教师更是要毫无保留地分享教学经验心得,年轻教师更是要充分尊重并吸收老教师的经验,争取在教学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学校方面可以尽量邀请名师到学校做学术报告,教师应该把握面对面与名师交流的机会,提前想好要当面请教的问题,做到“有备而来”等。
3.讲究方法
教師应该将先进理念转化成具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阅读教学中用循序渐进的引导代替“喂养式”的知识讲解,让学生体验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并在过程中体会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和寓意。同时,教师还应该强调课余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课下阅读掌握一些数学史的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更加培养了其自动阅读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向晓蓉.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A].2016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2]蔡义.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声卷2)[C],2015.
[3]张爱平.浅谈“阅读与自习”课的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24).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