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肠营养管在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2018-03-07王志刚梅小龙孙建营田奔
王志刚+梅小龙+孙建营+田奔
[摘要] 目的 探讨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分别应用胃管和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观察两种不同肠内营养喂养方式应用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 方法 方便收集自2013年5月—2016年6月入住该院神经外科患者且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共计120例,分为留置胃管组和留置空肠营养管组,观察两组患者在实施肠内营养过程中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在吸入性肺炎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方面,胃管组的发生率为5.6%和8.4%,空肠营养管组发生率为2.0%和2.0%,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5);腹胀方面,胃管组的发生率为12.6%,空肠营养管组的发生率为4.0%,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5)。结论 对于需要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临床上可优先考虑选择留置空肠营养管,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胃管;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5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12(b)-008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implementing the enteral nutrition by gastric tube and nasojejunal feeding tube. Methods 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nteral nutri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June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cluding the gastric tube group and nasojejunal feeding tube group, an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enteral nutrition course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rates of inhalation pneumonia and stress ulcer in the gastric tube group and in the nasojejunal feeding tube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5.6%, 8.4% and 2.0%, 2.0%,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3<0.05),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abdominal distension in the gastric tube group and in the nasojejunal feeding tube group was respectively 12.6% and 4.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3<0.05). Conclusion We should preferably consider dwelling the nasojejunal feeding tube in clinic for patients needing the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thus reducing the incidence rate of enteral nutrition complications and obtaining a good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Key words] Nasojejunal feeding tube; Enteral nutrition; Gastric tube; Complications
临床上,肠内营养可满足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提供患者所需要的热量需求,维持正常的白蛋白水平,同时对于危重患者来说,不仅能维持正常肠屏障功能的稳定,防止细菌易位,减少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感染的治愈,同时还能够节省患者的經济开支,对于需要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如患者无血流动力学障碍,无明确的禁忌证,可在早期予开通肠内营养,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医务工作者常常面临以下困境,大多数医务工作者都比较清楚肠内营养的重要性,也常常早期予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的实施,但在肠内营养的实施过程中,总是要面对患者经常出现的各种各样并发症,如腹胀,腹泻,胃食管返流,胃潴留,严重误吸以及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肠内营养目前临床上常常采用的实施手段主要两种方式,分为留置胃管和留置空肠营养管两种,近年来,该院开始应用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的实施,对于两种不同手段的肠内营养方式临床效果差异如何,方便收集自2013年5月—2016年6月入住该院神经外科患者且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共计120例,分为留置胃管组和留置空肠营养管组,观察两组患者在实施肠内营养过程中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科共计收集实施肠内营养患者120例,其中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41例,平均年龄(60±15)岁,疾病类型:脑出血患者60例,颅脑损伤患者30例,肺挫伤患者12例,脑梗死患者15例,格林巴利患者2例,肺部感染患者1例。肠内营养的实施标准为:②无应激性胃溃疡或应激性胃溃疡已得到有效控制;②血流动力学稳定;③无明确肠内营养禁忌证;④符合肠内营养的患者均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治疗。endprint
1.2 分组方法
对于符合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的患者,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不同,采用两组不同肠内营养喂养实施手段,向家属介绍留置胃管以及留置空肠营养的方法及过程,两种不同方式的适应证及优缺点,家属自愿选择是否同意,其中49例患者首先选择留置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其余71例患者选择留置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
1.3 置管方法
1.3.1 空肠营养管 该院采用改良后的空肠营养管留置方法:①患者取平卧位,留置空肠营养管前10 min予托烷司琼3 mg(H20100738)肌肉注射,防止呕吐及误吸。②打开空肠营养管,检查空肠营养管无损坏后浸泡于无菌生理盐水中,激活水活性润滑剂。③将空肠营养管经鼻腔缓慢置入胃内 45~55 cm,经管腔向胃内注入50 mL空气,于剑突下听诊到气过水声,可明确空肠营养管已进入胃内,可继续下一步操作。④置入导管導丝,缓慢轻柔继续推进导管,当将导管推进至刻度显示70~80 cm时,出现落空感,经管腔向导管内注入50 mL空气,如能听诊到气过水声,同时用注射器回抽可见胆汁样液体,表明已跨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内,继续推进导管至空肠内,深度约为 110~120 cm,绝大多数患者此时可经注射器回抽出淡黄色小肠液,可通过此种方法判断出空肠营养管是否已到位,最终要通过床旁 X 线片明确空肠营养管是否进入空肠以及导管位置。如第一次留置空肠营养管不成功,可将空肠营养管退回之胃内,重复第四部操作过程。
1.3.2 鼻胃管组 选用优质胃管经鼻腔导入胃管至胃内,大约45~55 cm处,经管腔向胃内注入50 mL空气,于剑突下听诊到气过水声,可明确胃管已进入胃内,鼻翼处固定胃管。
1.4 肠内营养制剂选择及管理
实施全胃肠营养液第一日先予米汤或等渗生理盐水进行胃管内注入,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绝大多数患者可耐受,在患者已经耐受米汤或着生理盐水情况下开始肠内营养液灌注,一般来说肠内营养第一日用量不超过500 mL,可持续间断实施肠内营养,再无严重肠内营养并发症情况下逐渐增加肠内营养液用量至正常需求量,严格密切观察患者肠内营养实施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需加以说明的是早期给与米汤或等渗生理盐水胃内注入的必要性,这是该院医护人员多年的经验积累,前期直接给与肠内营养液,许多患者出现不耐受,因此在实施全胃肠营养液第一日先予米汤或等渗生理盐水进行胃管内注入,刺激肠蠕动功能恢复,增加肠耐受,目前肠内营养制剂种类较多,每种肠内营养制剂都有其特点,选择哪一类肠内营养制剂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决定。
1.5 统计方法
应用 SPSS 11.5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留置空肠营养管及留置胃管成功率
一次成功率为91.8%(45/49)二次成功率为50.0%(2/4),总成功率为95.9%(47/49),留置空肠营养管过程无严重不良反应,胃管留置成功率100.0%。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留置空肠营养管组与留置胃管组在肠内营养实施过程的发生率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留置空肠营养管组的并发症显著低于留置胃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早期肠内营养的成功实施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肠内营养已经有明确的专家共识[1],明确提出早期肠内营养的成功实施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肠内营养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2]。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即使是危重患者,只要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均应早期开通肠内营养,目前临床上最普遍采取的肠内营养方式为经胃管进行实施,其最大优点是肠内营养实施过程简单,容易实施,患者易接受和耐受,但同时在肠内营养的实施过程中[3],患者经常出现一些并发症,临床中最为普遍以及多见的并发症主要为腹胀、腹泻、应激性胃出血以及胃肠道潴留等等,经查阅相关文献,其发生率在30%~60%之间不等[4];以及更加严重的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应激性溃疡,有研究表明,经胃管实施肠内营养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最高可达40%,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也可高达50%,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甚至加重和恶化原有病情,造成患者临床死亡;因此,目前临床很多专家倾向通过改进肠内营养实施手段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5],该研究通过对经胃管实施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经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吸入性肺炎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方面,胃管组的发生率为5.6%和8.4%,空肠营养管组发生率为2.0%和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 <0.05);腹胀方面,胃管组的发生率为12.6%,空肠营养管组的发生率为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 <0.05),腹泻方面,胃管组的发生率11.2%,空肠营养管组的发生率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空肠营养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同类别文献数据基本接近[6]。众所周知,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越会对患者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肠内营养的实施过程中,从理论上讲[7],哪种实施方法的并发症越少,风险越低,临床越值得应用,因此,研究了两种不同肠内营养的实施方式对肠内营养的影响,通过对临床常见的肠内营养并发症,如腹泻、腹胀及返流,以及严重肠内营养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及应激性溃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及统计学分析:留置空肠营养管的患者在肠内营养的实施过程中,无论严重的肠内营养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及应激性溃疡,以及常见的并发症,如腹胀、腹泻及反流,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留置胃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通过实验证实,通过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吸入性肺炎及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分别为2.0%,同胃管手段实施肠内营养进行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肠内营养的常见并发症方面,如腹泻、腹胀、返流等方面,通过统计学分析,通过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其发生率显著低于胃管实施肠内营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众所周知,在肠内营养的实施过程中,如出现吸入性肺炎或者应激性溃疡,对于很多危重症患者来说,这将是非常严重甚至致命的,临床上,医生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使患者在接受有效治疗的过程中,尽最大限度降低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承担的治疗风险,虽然临床常见的一些肠内营养并发症不至于对患者当时疾病造成致命性影响,但从长远角度分析,常见肠内营养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是不完全清楚的,即使常见肠内营养并发症绝大部分通过临床治疗可得的有效控制,但对肠内营养的实施会造成延迟,使患者不能及早及时的进行肠内营养,会对患者造成很大影响。近年来,相关文献及实践亦有证实及提及[8],但目前空肠营养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家属的接受程度不高,难以接受[9];②临床医务工作者认识不足,同家属的沟通难以有效,无法达成共识[10];③空肠营养管留置过程同留置胃管相比较起来,空肠营养管留置复杂,操作相对困难[11],护理困难增加,一旦脱落易造成医患纠纷;④相对而言,留置胃管技术成熟,风险低,无需签字,且胃管留置已得到群众及医务工作者的广泛认可,接受程度高[12];⑤尽管专家学者普遍提倡对于危重症患者首选留置空肠营养管来进行肠内营养,但由于技术推广、设备以及材料等诸多原因[13],目前临床上肠内营养的开通方式主要已胃管为主。因此,尽管应用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14],但仍然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更多研究及实践证实[15],以及更加简便空肠营养管留置方法改进,以及加强医患沟通,形成有效沟通,使更多的患者易于接受,最终使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利益得到有效保证。endprint
综上所述,该研究认为在肠内营养的实施过程中,应用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优于应用胃管,对于需要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临床上可优先考虑选择留置空肠营养管,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尽管如此,空肠营养管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然受到技术及社会诸多因素影响,临床应用及推广过程中仍需继续摸索。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重症分会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草案)[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18(10):582-590.
[2] 王鴻轲,杨诚,吕高波,等.普通胃镜引导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231例临床体会[J].吉林医学,2014(17):3402-3403.
[3] Mazaki T, Ebisawa K. Enteral versus parenteral nutrition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 the English literature[J].JGastrointest Surg,2015,12:739-755.
[4] 孙利,夏炳涛,苏向红.放置螺旋型鼻空肠营养管方法的探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4(11):1356-1357.
[5] 俞有荣,柳俊瑾,应秀娟,等.胃镜引导放置空肠营养管在困难置管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6,19(5):686-690.
[6] 陈玮,徐赛婵,丰青龙. 两种空肠营养给予途径下危重病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31(3):162-163.
[7] Heslin MJ, Latkany L, Leung D, et al.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of early enteral feeding after resection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cy[J].Ann Surg,2015,226:567-577.
[8] 王新颖.外科重症病人代谢变化及营养支持管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34(1):212-215.
[9] 张咏梅,张义,罗月彬,等.肠内营养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25(7):95-97,100.
[10] 雷燕妮,周建新.床旁放置经鼻小肠管的新方法[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15,16(4):247.
[11] 李全平,狄长安.经胃和经空肠造瘘置空肠营养管术后并发症的比较[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4,19(1):51-53.
[12] Montejo JC. Enteral nutrition -related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a multicenter study. The Nutritional and Metabolic Working Group of the Spanish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and Coronary Units[J]. Crit Care Med,2015,27(8):1447-1453.
[13] Byrne KR,Fang JC. Endoscopic placement of enteral feeding catheters[J].Curr Opin Gastroenterol,2013,22(5):546-550.
[14] Lee AJ,Eve R,Bennett MJ. Evaluation of a technique for blind placement of post-pyloric feeding tubes in intensive care:appl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ileus[J]. Intensive Care Med,2015,32(4):553-556.
[15] Joly F,Dray X,Corcos O,et al. Tube feeding improves intestinal absorptionin short bowel syndrome patients[J].Gastroenterology,2012,136(3):824-831.
(收稿日期:2017-09-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