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刻 韵味悠长
2018-03-07丁志勇
丁志勇
陈根生老师的文章溢满灵性,让读者在他神奇之笔的指引下不知不觉漫步于条条的青石小弄间,徜徉于见证历史风雨的座座小桥上,聆听乡音妙语,品尝风味小吃,感悟厚重文化,梳理浓浓情丝。
所以,从陈老师的《巷韵·乡情》里,我们学到了如何从平凡的材料中选取感动点生情叙写,也可以学到如何谋篇布局,还可以让我们掌握最基本的简妙作文技法。然而在我看来,初中生更应学习陈老师锤炼语言的技巧。作为有着深厚笔力的乡土作家,他的文章很有“文气”。文章读起来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生命的呼吸和节奏,正是因为文字精雕细刻,读起来才会韵味悠长。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谈谈陈老锤炼语言的技巧。
一、修辞巧妙,清新雅韵
修辞运用是所有作品语言生动的必备技法,而《巷韵·乡情》文采斐然,就体现在“复合修辞”的运用上。所谓“复合修辞”,就是指在一段文字里复合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大量复合修辞的灵活运用,让语言跌荡生姿。
如《巷韵》中“那水井无声,尽管石栏上有七八条深陷的绳印;那石鼓台阶无息,只知道与兽头瓦上下相对,朝夕厮守;那翘起的檐角裁出的狭长蓝天,更是无怨无言,任凭爬墙虎悄悄的蓬蓬勃勃,郁郁葱葱,把小巷染成绿莹莹的了。”这其中拟人、排比的运用,多角度描摹出小巷宁静深远的意境,让人如临其境。
二、句式灵活,音韵和谐
下面我们来看看陈老的语言句式之美。
“我上班决不匆匆地去,我下班更不匆匆地回”(《爱走水边》),语言整齐而富于变化,让我们想到诗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這样句式之妙;
“啊!母校?!……不似母校,恰是母校!”(《啊,母校》)独词成句,长短结合,“母校”反复吟咏,感情呼之欲出;
“不必去读小巷深处声声叫卖所书写的百年沧桑,也不必去翻《春秋左传》《十三经注疏》《太平寰宇记》上值得骄傲的有关记载,就是我住过的那条毫不起眼的郜家巷吧”(《巷韵》),“且不说巍峨秀丽、翼然凌波的文昌阁,也不说历经一千四百年风雨的江淮名刹定慧寺”(《古刹塔影》),这些句式大家一定很熟悉,来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经典句式,但是陈老没有机械照搬,而是在保留原有的神韵的基础上铺陈,给人既似曾相识又耳目一新之感。
句式的灵活多变,不断给读者制造新奇感,这样的文字韵味悠长。
三、词汇丰富,灵动鲜活
陈老的文章读起来给人轻松愉悦之感,主要得益于他工于遣词造句,注重词语的精雕细琢,保持语句间流畅的旋律,尤其体现在大量叠词的选用。
《烧饼飘香》“丝丝缕缕,远远近近,飘飘忽忽,悠悠长长”,“松松散散,亲亲热热,随随和和,平平易易”;
《谒胡瑗墓》“枕着郁郁葱葱的翠绿,伴着远远近近的鸟鸣”。
著名作家汪曾祺说:“研究语言首先应从字句入手,遣词造句,更重要的是研究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好的语言是不能拆开的,拆开了它就没有生命了。”由此可见,陈老的文章真是精心打造词语,而使文章跳跃着生命的韵律。
四、描绘传神,画意盎然
写文章,全是用细节一个一个串起来,一个连一个。传神,就是要写出文章的神韵。
在《我的端午乡愁》中,陈老这样写道:“首先是这天早晨早茶不再是薄粥了,而是雪白的粽子蘸糖,碧绿的箬叶一剥,清香扑鼻而来。先敬神,焚香跪拜,神吃过之后我们大人小孩才可以吃。母亲用热毛巾替我擦干净嘴巴之后,便把一根百岁索给我戴在脖子上,索子是红丝线做的,百岁锁是银的,擦得亮晃晃的,铜钱是黄的,也擦得黄灿灿的,灵符是从庙里请来的,豆腐块大小,有红的、黄的、绿的……这番五颜六色早把一颗儿童的心浸染得快快乐乐的。”视觉、嗅觉、味觉各种感官融合,简笔勾勒,写出粽子之香;再用一连串的动词,重彩渲染,生动传神在线端午节快乐场景,体现孩童天真无邪的快乐心情,一家人乐意融融的情景。
在描写友人吃藿香饼时真是令人拍案叫绝。“美食,是一只只美丽的候鸟,按时节翩然而至飞到我们餐桌上。于是,一个知了声声的季节,一位光临寒舍的友人便睁大眼睛盯着面前,观察了又观察,研究了又研究:金黄的皮,里面是绿滴滴的,再里层是紫汪汪的,三个层次,三种色彩,名副其实的美食!友人小心翼翼地吃了一只,又吃了一只,再吃一只,继而就一只又一只了。他最后翘起大拇指:‘实在好吃!这是什么呀!”从神态、动作、语言等角度,运用“睁大眼睛”“观察”“研究”“小心翼翼”“翘”等词语写出友人被美食“俘虏”的情态,又巧妙运用侧面描写写出藿香饼的诱人,浓墨重彩再现出友人吃藿香饼的情景。
这样简笔勾勒与重彩渲染相得益彰,真正具有诗情画意之美。
诚如高尔基所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也是一切文章的第一要素。”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过好语言这一关。《巷韵·乡情》告诉我们:语言表达不可忽视,语言修饰非常重要,只有努力锤炼,才能让文章有如“云裳丽影”摇曳生姿,又因为文字精雕细刻,该起来才动人魂魄,韵味悠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开发区袁桥初中(2265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