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导读 以读促问
2018-03-07史永林
史永林
所谓问题式阅读法是以问题为导线,通过问题引导完成阅读任务,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以讲授方式进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信息,阅读中的积极性不强。提倡以问题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完成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更利于让学生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從而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一、以问导学,提前了解
在以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习惯以自己讲的方式告诉学生背景,认为如果学生自己去了解,不够深入,对阅读的促进作用不大。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要让学生读懂一篇文章,还得从写作背景着手,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了解背景,在此基础上阅读,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如《我的早年生活》的阅读中,若学生对丘吉尔一无所知,那么,在读该文时对其在哈罗公学尴尬的生活也就难以理解。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走进作者,读懂作品,在阅读文章前,教师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了解背景。如《我的早年生活》可设计如下问题:丘吉尔是谁?丘吉尔主要获得过哪些成就?文章主要写了“我”的早年生活当中的哪几件事?如此,通过前面两个问题让学生走进作者,通过第三个问题让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阅读文章,初步了解内容,这对整个作品的理解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二、以问导读,初步感知
进入课堂后,要让学生读懂文章,首先让学生把握作品的结构和内容。同时,要注重以情境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紫藤萝瀑布》的阅读中,先以图片方式引导学生欣赏,再设问“作者是从哪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写出紫藤萝树的什么特点?”由此而引导学生初读文章,抓住主要内容,为探究奠定基础。同样,在《小圣施威降大圣》的阅读中,设问“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用简介的语言概述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经过,让学生在初读中感知内容,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以问导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而初步了解作品,获得对文章的感知,故而在该环节中,问题设计不宜过难,要围绕主要内容和结构展开,且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问题中给予一定的提示。如,在《我的叔叔于勒》的初读中设计问题“我们一家对于勒叔叔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由此而引导学生初读,明确情节是“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再围绕情节对人物、环境展开探究,阅读自然会更加有效。
三、以问引议,合作交流
阅读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做的,不是照本宣科把既定的知识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主动读文章,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诸多问题,此时教师充当的是解惑者、指导者的角色。提倡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读文章并展开交流活动,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深入到文章的阅读过程中,从而获得理解。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对菲利普夫妇形象的理解,更多的要引导学生结合人物描写方法展开分析。
在阅读中用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并展开交流活动,问题要紧扣目标展开,同时,问题不宜过多,要紧扣重点和难点展开。以《我的早年生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为例,通过“文章主要写了‘我的早年生活当中的哪几件事?”这个问题让学生阅读并把握主要内容。通过“丘吉尔在哈罗公学求学有哪些收获?”“收集玩具锡兵对丘吉尔的生活志向有什么影响?”“丘吉尔在全校几乎是最后一名但又顺利通过军队征兵考试,这是否真的是因为‘好运?”上述问题而引导学生围绕事件展开阅读交流、分析,获得对丘吉尔更深入地了解。
四、以问引拓,拓展延伸
拓展主要是课后进行,即在引导学生完成基础的练习外,以问题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我的叔叔于勒》的阅读后,以问题“你家有叔叔吗?你们家人和叔叔的关系如何?”由此而引导学生去生活中探究,更好地理解亲情的重要。又如《我的早年生活》阅读后,以问“你想更好地了解丘吉尔吗?”由此而引导学生阅读丘吉尔的相关作品。
课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阅读,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深度,也可考虑用问题引导学生去实践,这样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体验。如《范进中举》的学习后,设置问题“如果你中考考得一个非常理想的成绩,你是不是会像范进一样‘发疯?为什么?”由此而引导学生思考,体会封建制度的毒害。又如《谈生命》的阅读后,设问“你认为生命是什么?”由此而引导学生去思考,感悟生命。
问题是促进学生主动阅读的催化剂,在初中阅读教学中,要紧扣学生的实际,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巧妙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活动,让学生真正进入到文本中,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如此,阅读教学才会变得更加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仕金学校(2115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