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越不动越不想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敬熊的长寿经
2019-08-19王明洪
◎文/王明洪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陈敬熊如今已是97岁的高龄,但宝刀依然不老。“我退休以后,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就是基础工作不能停。”陈老所说的“基础工作”,指的就是数学研究。为了将相控阵天线和微带天线的理论研究推导方法系统化,他在晚年仍反复阅读苏联刘斯铁尔尼克和索伯列夫撰写的《泛函数分析概要》及加拿大欧文、克雷斯齐格所著的《泛函数导论与应用》等数学专著。陈老的高寿,和他良好的心态及喜欢读书、老有所乐、经常运动等生活习惯有着一定的关系。
“不要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陈老的心态很好,这一点就连他自己也不否认。“我心态很好,心态好到什么程度呢?家庭琐事也好,国家大事也好,如果是好的,那就高兴;如果不太好,可以冷静一下,慢慢地可以稳定下来。如果都想用武力解决怎么行?不要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有什么好处?”陈老的话颇具哲理。他不是不关心家庭,不关注国事,而是已经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工作之中。在他看来,只要每个人做好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就是对家庭和国家的最大负责与贡献。陈老这种把事业视作生命的博大胸襟和荣辱不惊的淡然,非一般人所能拥有。1973年3月,陈老被下放到河南正阳的“五七”干校劳动。在干校时,他发现当地老乡吃的都是红薯,见干校的人来了,就把红薯藏在锅底,给他们盛饭吃,自己吃红薯。陈老发现这一“秘密”后,就用自己的饭换老乡的红薯,理由是:城里没有红薯,很稀罕。在干校中,陈老主要负责做饭、烧火和养猪,每当看着一只只被自己养得膘肥体壮的猪,就会觉得颇有一种成就感。8个月的干校劳动,使陈老真切地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艰苦,也使他的个性开朗了许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每当提及此事,陈老的爱人常菊芳总是乐呵呵地说。
“这些书读起来不轻松,但很锻炼思维”
陈老曾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即“不得老年痴呆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完全得益于他那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陈老并非专攻数学专业,但却痴迷于数学,尤其在退休之后,更是将大部分时间用在数学研究上。“这些书读起来不轻松,但很锻炼思维。”陈老说。陈老家中有4个书柜,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有时看到感兴趣处,他还会用自创的一套算法,将相关的数学公式重新推导一番。“有时候把公式推导出来,我自己很高兴。因此我生活非常充实,脑袋不会空。”事实上,陈老已经把数学视作攻克电磁场、天线、雷达等通信领域研究难题的一把利刃,“我认为干我们这一行,数学理论水平还得提高。不要认为我们是搞工程的,数学可有可无,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问,直接用处谈不上,但它是基本功。”陈老也热爱文学,“没有文学的生活是死的,这是至理。文学能够陶冶情操,增加生活乐趣,犹如呼吸新鲜空气,不仅能解除疲劳,且有时能引出灵感来,有助于工作中出现问题时的解决。”陈老偏爱李白的诗,认为李白的诗大气磅礴,飘逸洒脱,极富灵性,“我喜欢李白的诗,也喜欢韩愈的散文”。每当与人谈及中国古典文学,陈老总是兴致勃勃。
“老人越不动越不想动”
关心陈老的人经常会问起他的健康状况,陈老总是略带自豪地回答:“我基本上不得病,连感冒都不得。我除了体检之外,从来不跟医生打交道,50年没有打过交道。”其实,陈老的健康并没有什么玄机,持之以恒的锻炼,是他保持健康的“秘诀”之一。陈老在上海就经常跑步,到北京工作后,他就跑得更起劲了。每天早上,他沿着永定路一直向北,直达半壁店。搬到三街坊后,又从三街坊向北跑到田村,甚至跑到鲁谷,一来一回几十里路。“我没有别的特长,就是跑步,这种锻炼方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难的是要坚持。”几十年来,不管刮风下雨,或是大雪纷飞,陈老的跑步从没落下一天,哪怕是在异国他乡。1983年4月,正在休斯顿大学参加第十三届天线与电磁理论国际年会的陈老,每天早晨在休斯顿大学的校园里疾步飞奔。75岁后,陈老逐渐缩短了跑步路程,最后改为走路健身。“老人越不动越不想动,越不想动就越动不了。”陈老说。为了保证运动量,他每天外出步行两次,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总路程为3000米,若逢下雨天,就撑着伞走。与众不同的是,陈老的健走时间十分精准,当他到达门卫取书报时,总是11点半,以至于同事们看到陈老走进大院,就知道午饭时间到了。
“我烧鱼有一套”
陈老的晚年生活可谓多彩。他喜欢养花,但他家离花鸟市场较远,来回不便。单位同事知道他有这一“癖好”,来看望他时,就会带上几盆,时间一长,阳台上的花就多了起来,如同一个小型苗圃。他喜欢春兰、蝴蝶兰之类的兰科植物,少说也有五六盆。为了养好这些花草,陈老不仅自己琢磨,还向单位大院里的园丁讨教经验。闲来无事,看着这些争奇斗艳的绿叶红花,是陈老晚年的一大乐趣。陈老还喜欢优雅抒情的歌曲,是“金嗓子”周璇和“一代歌后”邓丽君的粉丝,尤其是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更是让陈老的眼前浮现出中学时期师生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那段峥嵘岁月。陈老爱吃鱼,也爱烹制鱼。80岁时,陈老开始学习做鱼,至今已有10余年的历史,虽然资历不算陈敬熊院士深厚,但陈老对自己的手艺却是信心十足。开始时,陈老喜欢在红烧鱼里放点辣椒,一来可以除腥增味,而他也喜欢那种鲜中带辣的浓郁风味;二来菜肴的色彩也显得丰富。每当看着红红的辣椒点缀其中,总是令他食欲大增。然而,多食辣椒容易上火,而且浓油赤酱的烧法也不利于健康,因而近些年来,陈老在做鱼时,尽量少放或不放辣椒,并尽可能少油低盐,做到清淡适口。“我烧鱼有一套”,陈老不无得意地说。
“争吵是从来没有的”
陈老1955年与夫人常菊芳喜结连理,60余年来,一直举案齐眉,相濡以沫,哪怕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是相互扶持,不离不弃。曾有人问陈老:“这么多年来,您和夫人的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一些不愉快的事?”陈老回答:“可以这样讲,基本上没有,至少我对这样的事没有一点印象。我这个人脾气比较急躁,但她的性情很温和,我们互相谅解,所以争吵是从来没有的,更不用说动手,最多是开开玩笑,那样倒是有的。”2005年元旦后,陈老的儿子陈互雄因患癌症在美国逝世,年仅46岁。尽管家中出现不幸,但陈老仍把组织交付的任务放在首位。就在陈互雄逝世的当月,陈老受聘担任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长峰集团的高级顾问。2008年,陈老和夫人常菊芳还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从儿子陈互雄生前的积蓄中拿出20万美元无偿捐赠给他的母校,设立不动本基金,支持物理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善意者劝陈老多留一点给自己,以作养老之用,但陈老却不这样想,他认为:“陈互雄的财富是北大给予的。在他人生最后的时刻,北大同学们给他带去了许多美好的时光。所以,我的心愿就是把儿子的这些财富捐献给他的母校。”陈老和夫人常菊芳的宽阔胸襟,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