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自由,回归两性生态和谐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金色笔记》

2018-03-07李碧云郝嘉亮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23期
关键词:父权制安娜

李碧云,郝嘉亮

(渭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一、引言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2013),英国女作家,200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27部长篇小说、上百篇短篇小说、两部自传,出版剧本、诗集、论文集和回忆录等。[1]她的作品题材范围广泛,内容涉及多个领域,观点新颖、犀利、敏锐,思想深邃,风格独特多变。她以毕生的精力,思考和探讨各种社会问题,例如种族矛盾、两性关系、美苏争霸、原子战争、环境污染、青年暴力、老人权利等。《金色笔记》(TheGoldenNotebook,下文简称为《金》)发表于1962年,由一个名为《自由女性》的故事和五本不同颜色(黑、红、黄、蓝、金)笔记构成,故事似经,笔记似纬,整部小说的结构似网,给读者留下“极乱”的感觉。作者想用这种特殊“乱”的艺术形式映射当时世界大环境之“乱”和人精神世界的凌乱如麻。小说的形式服务于内容,读完内容则令人掩卷长思。

20世纪60—70年代开始了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强调两性间分工的自然性,要求忽略把两性的差别看成是两性社会关系中女性附属于男性的基础的观点,消除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争取两性平权,彻底消除女性受歧视、受剥削、受压迫的状况。女性认识到性别的不平等不仅存在于政治、经济与教育等社会生活领域,而且受压迫的根源在于文化对男尊女卑的制度化,改变现状应该从改变文化出发。[2]3法国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在《第二性》(TheSecondSex)(1949)中提到,人们的性别区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被给予,被强迫的,尤其女性作为低等的性别和男性作为优越的性别,是社会不平等的表现,女性自由的障碍是政治和法律的限制造成的。[2]4追求自由,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成为自由人,享受更多的受教育和就业机会,享有和男性同等的权利,这成为二战后的女性,尤其知识女性追求的新潮流。事实上,女性作为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父权制社会中历来被认为是依附于男性而生存的,是弱势群体;男性是权威、力量和核心的象征。莱辛作为女权主义倡导者,在《金》中,从社会问题、政治信仰、爱情、婚姻等多层面描写了知识女性安娜·沃尔夫(Anna Wulf)在父权制社会中为了追寻“自由”和实现“自我价值”所经历的种种困境和生存状况,将女性追求自由的思想和快速发展的时代相融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诠释了女性内心的痛苦、烦恼和需求......现代社会中,女性真正的自由之路是基于男女双方构建“双性和谐”。世界是由男女组成的相辅相成的整体,离开男人或女人,都是不完整的。绝对自由的女性是不存在的。女性的自由离不开与男性的和谐相处,无法脱离社会大环境,这是“自由的限度”[3]。只有掌控恰好的自由度,女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与独立。本文基于上述观点,对《金》中的主要女性进行剖析,使人们意识到:在现代社会,虽然女性的地位提高了,但她们面临的无奈和困惑更多、更复杂,女性对自我、自由和独立的追求依旧艰辛而道远。

二、彷徨与失望:父权制社会下,知识 女性追求自由的艰辛与困境

(一) 政治信仰:憧憬、狂热走向破灭、绝望

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地建构起来的。父权制思想认为,这种性别秩序是普遍存在的,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它是自然形成的。[2]108为了打破传统,追求政治上的男女平等和信仰自由,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解放人类。作为自由女性的安娜和摩莉都加入了英国共产党,准备把自己的一生都致力于共产主义事业。遗憾的是,残酷的现实总是和美好的理想距离遥远。当安娜有机会了解到党内某些事情的真相和党员之间的勾心斗角时,她感到郁闷和压抑。“你很快发现自己所见到的共产党人或曾经加入过共产党的人一谈起来无不流露出一种对共产党一知半解却又充满了可怕的恶意的态度。”[4]172“在参加共产党的当初,我的灵魂深处追求的是一种完美,希望能由此结束我们所过的那种破裂的、分离的、不能令人满意的生活方式。然而,加入共产党反而加剧了这种分裂……”[4]173从中,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安娜对共产党的不满和失望,她和摩莉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种种党内的事情让她们心灰意冷。她们的意志开始动摇,想着退党之事……她们试图通过加入党组织实现自我价值,却发现自己在狂热的政治活动中度过了许多个毫无意义的日日夜夜,一无所获;原来党内领导层一直在“隐瞒决议、欺骗选举、结党营私、造谣生事、歪曲事实”[4]474,她们在失望中期盼“新”共产党的出现,希望、失望、观望,对于知识女性来说,拥有政治理想和抱负是进步的,是值得肯定的,这至少改变或者影响了男人掌控政局的局面,使她们略知或熟悉男人在政治方面的作为或某些观点,在政治地位上靠近男性。即使残酷的现实粉碎了她们的理想,使信仰破灭,对共产党的美好期望由最初的完美渐渐地在心目中泯灭,本想通过政治上的自由独立实现男女平等和人生梦想由希望变成绝望,以至于彻底远离了政治舞台,但这种行为挑战了男权社会,是女性竭力争取男女政治地位平等的重大突破……经历过政治狂热和现实打击之后,她们觉醒和成熟了。

(二) 爱情生活:渴望、委曲求全到彻底失望

在父权制社会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长期处于男性主流文化的边缘,即使妇女地位(例如社会、经济、教育等方面)较之前有所改变或提高,这种“主体”与“他者”对立关系的惯性根深蒂固。[2]149黄色笔记的名称叫《第三者的影子》,其中主人公是爱拉,是第三者的影子,也是安娜的影子。当前夫娶了“那个想加以利用来让爱拉回心转意的女人后,爱拉为之大感欣慰”[4]193。脱离了婚姻的枷锁,她独自抚养儿子,“那是她的心肝,她的未来”[4]183。母亲的身份和责任成为她生活的原动力。“她不敢想象没有一个男人,将来的日子该怎么过。”[4]183可惜男人在女人身上所用的感情平庸且令人失望。对于性,她可以放任,真正的情感难以觅到,她内心深处孤独,惶惶不安。为了排遣孤寂和弥合情感需求,她成了一个有着十三年婚龄和两个孩子的医生保罗的情人。爱和情使她忘我地爱着他,但他警告她说:“你不能对我抱太大的希望。”[4]212她疯狂地寻找和更换情人,结果都被无情地抛弃。

安娜的经历也是如此:失败的婚姻让她心力交瘁,只有女儿简纳特不断地提醒着她作为母亲的义务和责任,让她在乱世中找到理性的边缘。自由女性的思想和经济独立使她不愿意让母亲和妻子的角色妨碍自己,她要追求自由。于是,她成了医生迈克尔的情人。但他认为女人总想依附于男性并最终毁掉他们及其事业,他关心最多的是作为男性的尊严与地位遭到女性威胁的可能。安娜与他相爱五年,全身心地投入,但他毫不顾忌她的情感,最终抛弃了她。本质上,他是不爱或者说不尊重她的,对她只是父权式的占有和统治。

这些看似自由的女性,表面上为了追求真爱,自由地变换情人,享受着自我的情感生活,似乎是完全“自由”的。可在潜意识里,她们只有服从和牺牲自己的义务,从未体会到安全感和归属感,她们竭力掩饰着恐惧和孤独的心理。当她们冷静直视内心深处的情感时,总是感到与所谓的情人之间,好像冷冷地隔着一层,隔着一个情感的真空,只有寒冷和孤独相伴。自由女性选择独身而不结婚是因为她们不愿意孤独,和渴望灵魂伴侣。表面对爱情和婚姻的冷漠实则是掩饰内心对稳定婚姻生活的渴望。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女性似乎永远位于“他者”的地位,她们不得不寄希望于婚姻,不停地寻求情感的归宿和主体意识,因为只有稳定的婚姻才能带给女性安全感和真实可靠的情感。[5]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她们饱受情感的折磨和打击,男人永远有控制女人的权利,女人被动地处于被压迫的边缘。渐渐地,她们迷失自我,郁郁寡欢,精神错乱。

(三) 性:自由与悲凉

“对于女人来说,性本质上属于情感的问题。”[4]227莱辛认为,性自由并不意味着性泛滥,女性的性爱基础是感情,而男性则把性爱关系看作是满足性欲的简单方式。[6]安娜和摩莉为了追求灵与肉的完美结合,敢于冲破传统习俗和自我约束,与各种男人发生性关系,性和所谓的自由似乎成为可以把握和支配的东西。但是,在父权制社会里,男性是主体,女性是主体的他者。“主体只能在对立中确立,他把自己树立为主要者,以此与他者、次要者或客体相对立。”[7]11客体是次要者,主动权掌控在主体手中。客体经常被贬低、被边缘化,被剥夺了表达自己思想或观点的机会。因此,男人统治和控制着女人的自由,从心里不尊重或轻视女人。女人要想获得理想的性爱,是不现实的,性爱只配作为男性发泄欲望的工具。失去了爱情的性自由,是苍白无力的形式上的独立和自由。这是自由女性的悲哀和遭遇的残酷现实困境。在《第三者的影子》中,爱拉与各色男子进行性爱,游戏人生,自己却像是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孤独、恐慌、无奈……她总感到自己的真实情感是愚蠢的,她想要得到真爱,却总是被男人们利用和抛弃……她的内心深处的情感,真正的情感,“仍与某个男人联系在一起……但我并没有过着那样的生活(灵与肉完美的结合)……我应该像一个男人那样去生活,更多地关心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别人。我应该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对男人采取听其自然的态度……或找一个平庸而合意的男人(过日子)——但我又不愿意……”[4]333爱拉的内心充满矛盾、挣扎与反抗。可见,女性真正的自由并不仅仅意味着摆脱表面的束缚(例如婚姻),而是要冲破精神上的奴役,得到自我超越和心灵解放。“要做到和男人毫无关系是极其困难的……要做一个完完全全的新女性(即自由女性)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新女性。”[4]4女人希望在男人身上找到依靠、安全和保护,想用自己的标准要求男人,男人却竭力抵制和摆脱女人赋予他们的角色,女人总是被现实打击和讽刺。传统女性在经济、精神、性等方面都完全依赖于男人,而自由女性虽然在社会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追求自由和解放,但性自由仍使她们失去了自尊、自爱和自我,她们得不到真爱,反而不断被情人背叛和抛弃。两性社会中,性解放,性自由,是相对的,男人永远处于主动和控制的地位,女人则人格被分裂,身心俱伤,惶恐不安,精神恍惚。

三、反省与自我救赎:追求自由与 独立,共建两性和谐与幸福

女性主义者反对男权压迫,强调男女平等,提倡唤醒女性的自主意识,主张女性自强、自立,并通过自身的不断抗争来获得独立、自我和权利。安娜在经历了政治信仰、感情生活、事业(写作障碍)重创之后,开始反思和自我救赎。

(一) 自由女性永不言弃

父权制社会里,女性是男性的附属物,无真正自由可言。[5]虽然她们挣脱了婚姻和家庭的羁绊,摆脱了传统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但这种表面自由引发了她们内心的不自由,致使精神苦闷。安娜表面上属于自由、独立的新女性,实质上她的精神一直依赖于男人。离开男人,她的生活黯淡无光,寂寞难耐。她与前夫因没有和谐的性生活和精神隔膜而离婚。与情人迈克尔一起生活了五年,关系破裂也并非她的意愿。她反思自己:“当婚姻破裂时,我们(自由女性)说,我们的婚姻是一次失败,太糟了。男人抛弃我们时,我们又说太糟了,我们没有男人照样抚养孩子,我们能对付。我们在共产党的圈子里花了许多年的时间,我们又说,我们犯了一个错误,太糟了。……我们从来不承认失败。”[4]58安娜的言辞里满是牢骚、煎熬和迷茫,但不服输和不妥协的倔强劲清晰可见。她和摩莉探讨道:“如果我们过的是一种所谓的自由生活,即像男人一样的自由生活,我们为什么就不应该像他们那样说话呢?”[4]49虽然相信自己表面上和男人一样平等和能干,但为什么女人不能和男人一样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呢?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独立呢?父权制社会的大环境压抑着她们,表面的潇洒和自由,难以掩饰内心的失落、纠结和困苦。即使这样,她们仍在不断地探寻自救之路。

(二) 受限的“自由度”

父权制社会中的女性受制于男性,话语权和自由度受到限制。她们中的大多数常常把自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归咎于男人,不满和怨恨情绪恶化了两性关系。为了突出和衬托自由女性,作者不惜笔墨细腻地描写了传统女性的境况。马莉恩出身于中产阶级,受过良好的教育,结婚之后便被束缚于家庭中,丈夫掌控她的一切,包括着装权、交友权,但还总是“被(丈夫)没完没了地指责,(她)一直都处在他的管束之下……被当作傻瓜,没有一点幸福”[4]421。这些女性经济不独立,一切依赖于男性,无自我,无幸福,在沉闷、枯燥、呆板的家庭和婚姻生活中,她们渴望自由又惧怕自由,本质上属于表面和内心都不自由的。相对而言,安娜和摩莉表面是彻底自由的,无婚姻羁绊,思想进步、有工作和事业,经济独立,言行自由、随心交友(异性),这些都令传统女性羡慕不已。然而,她们的内心因缺乏稳定的情感寄托和归宿感依旧不安,精神不自由。逐渐地,她们醒悟到,理想状态下的绝对自由和男女平等是不存在的,婚姻和家庭对于女人并不可怕,也不是阻挡女人追求自由的绊脚石,相反,它使女人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只有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和肯定自我,避免与男性形成对立或敌对关系,女人才能获得自由。摩莉经历了种种困境和深刻反思后,又重新开始了家庭生活。

(三) 共建两性和谐关系

良好的两性关系并不是一方压制或统治另一方,也不是一方完全依赖另一方或双方对立,而应该是相互认同、启发、理解、帮助、关心,共同成长。当安娜认识了同是作家的索尔·格林后,她仿佛找到了一面反馈自己弱点的镜子,两人相似的人生经历及精神状态,使她看到了自己的脆弱、消极、绝望和崩溃。虽然他俩发生了许多矛盾、冲突与争吵,在此过程中,她不断地审视自我,反思两性相处所存在的问题:女人渴盼爱,男人却逢场作戏;女人坠入情网,感到幸福,而男人仿佛置身于危险之中;两情相悦时,女人出于爱的饥渴,男人只图有个宿处。[4]567“我不会被世上任何哪个女人拴住的,过去从来不曾,今后也绝不会!”[4]668索尔态度明朗,不会因为女人而失去自由。他以恶毒伤人的语气戏弄安娜,如果说“我被你现在拴住了,那不过是你的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4]668。女人总想得到依赖与安全,而男人总是恐惧被束缚,正如安娜与索尔一样,他们既吸引又对峙,既相恋又憎恶,既折磨又依存,他们在痛苦中磨合。终于,他们悟到了两性和谐相处之道,即女性既不完全依赖或服从男性,男性也不控制或占有女性,双方掌控恰好的自由度,互相认同与启发,互相理解与帮助,消除异化,共同建立和谐、自由和幸福的关系。当他们重塑人生观,接受了不完美的现实,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时,事业顺利了(即所谓的“写作障碍”不治而愈)。“如果你能写,那么我也能。”[4]676索尔以一种绝望的自嘲口气说:“我们谁也不能再那样作践自己。”[4]678他的话,是重拾自信与自我后说给自己的,也是说给安娜的。他们各自给对方的小说写出了第一句话,这预示着各自的新生活开启了。之后,双方各自写完了自己的小说,并颇获好评。尽管最后索尔离开了安娜,但安娜却感到:“我们再怎么分别,相隔无论多么遥远,我们永远会血肉相连,心心相印。”[4]678她已经调整好心态,接受了不完美的现实,重新融入正常的生活,寻求到理想与现实的最佳平衡点。索尔离开后,她又找了男人,“你们(男人)全都说什么也不要——其实什么都想得到,不过全是需要的时候逢场作戏而已。”“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就是这样。”[4]693这是她对男人的理解,对现实和生活的妥协。和索尔的共同经历,即从人格分裂到崩溃再到人格整合的心理过程,帮助她重塑了人生观,度过了精神危机,获得了重生,这一切为她实现完整美好的人生奠定了基础。

四、结语

《金》的形式貌似支离破碎,故事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逻辑性,它就像搅和在一起的各种菜肴,黑红黄蓝四种笔记和一本独立的金色笔记,给读者留下极“乱”的感觉。作者也许想用这种结构上的“乱”,象征外部世界的“动荡与不安”或者世界上多人种、多政治信仰、多元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繁杂;同时,也折射出生活在“乱世”中人们杂乱的心理和思想活动……人生不完美,甚至千疮百孔;人类历史的进程很艰辛,战争或诸多的政治运动时常会严重地影响和妨碍这个进程,正如《金》中所言,“一群人正在推一块大圆石上山。当他们刚往上推了几尺,却爆发了战争,或者荒唐的革命,石头便滚落下来——不是滚到底,总能停在比原先高几寸的地方。于是那群人用肩膀顶住石头,又开始往上推……”[4]664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体现出人生的价值。人不应该因为错误或失败而气馁或自暴自弃,不应苛求已是伤痕累累的世界适应自己,而应努力或尽力做好自身,以良好的心态和态度去适应或影响这并不完美的世界。就像主人公安娜那样,在经历了人生风雨之后,调整好心态,妥协于这个混乱而又一体的世界,融入正常的生活。人只有回归平淡、自然的现实生活,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才能真正快乐地生活,才会体会到自由和独立,这是“金色”的内涵,是人生的“真谛”。

猜你喜欢

父权制安娜
安娜作品
你的眼睛
安娜的生日(上)
安娜的生日(下)
奶娃·戴德的重生
陈染小说父女情感探析
压迫、疯癫和“胜利”
浅析《梦回藻海》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女性自我的救赎
试析《愤怒的葡萄》中的母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