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还看今朝”本意的唯物史观解读
2018-03-07周太山
周 太 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055)
1936年2月,毛泽东在陕北榆林清涧县袁家沟创作了千古绝唱《沁园春·雪》(以下简称《雪》)。1945年10月,毛泽东在重庆将《雪》书赠柳亚子。同年11月吴祖光在《新民报晚刊》的副刊上刊发了《雪》。《雪》甫一问世即轰动山城,一时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自《雪》问世至今,人们对它的解读一直在持续。《雪》末三句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还看今朝”所看对象是谁?“还看今朝”的本意是什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且误解者众。聂绀弩在《雪》问世当年就感叹“恐怕从来没有文章比这首词被误解得更厉害的了”[1]404。
《雪》论及历史。1936年10月,毛泽东对埃德加·斯诺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〇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2]1311921年1月,毛泽东在给蔡和森的信中还说:“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3]4显然,词作者毛泽东当时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来创作《雪》的。只有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来解读“还看今朝”,才能真正还原其本意。
一、“还看今朝”所看对象是单数而不是复数
《毛主席诗词》1963年一出版,外国文书籍出版局就组织翻译出版英译本。次年初,毛泽东应英译者的请求,就一些词句一一作了口头解释。毛泽东在解释《清平乐·会昌》中的“莫道君行早”时说:“‘君行早’的‘君’,指我自己,不是复数,要照单数译。”[4]106这个解释同样适用于“还看今朝”。“还看今朝”所看对象是单数而不是复数,就是词作者毛泽东自己。
(一)“数风流人物”的“数”的含义是“比较起来(最突出)”
作动词用时,数的含义有:(1)查点(数目);逐个说出(数目)。如从十五数到三十。(2)计算起来、比较起来(最突出)。如全班数他的功课好。(3)列举(罪状);责备。如数了一顿。[5]1174“数风流人物”的“数”的含义显然是“比较起来(最突出)”,因为“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中的“输”“逊”“只”有比较之意。“输”即“在较量时失败”[5]1171。“逊”即“差;比不上;不及”[4]1436。“只”,“副词,表示限于某个范围”[5]1617。
(二)“数风流人物”的“数”的视角是中国历史上有较大作为的国家最高领导人
风流人物是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杰出人物。可以从很多视角来“数”风流人物,如政治视角、经济视角、文化视角、军事视角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封建帝王,而且都是有较大作为的封建帝王。封建帝王是国家最高领导人。“数风流人物”的“数”的视角是中国历史上有较大作为的国家最高领导人。
(三)“数风流人物”中的“风流人物”即杰出历史人物或英雄人物,是单数而不是复数
在唯物史观的话语系统里,杰出历史人物或英雄人物指的是社会群体中单个的个人而不是社会群体,是单数而不是复数。杰出历史人物们、英雄人物们、风流人物们才是复数。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观点之一。唯物史观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基本前提出发,既明确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个人是指社会群体中单个的成员,是社会的一个“分子”。每个人尽管在历史上发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各有不同,但都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离开了每一个个人的作用,也就不可能有群众的作用。唯物史观主张在考察个人的历史作用时,要具体分析个人及其作用的性质、大小。
唯物史观认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存在差别。有的人作用大些,可称为“历史人物”;有的人作用小些,可称为“普通个人”。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对历史发展有深刻影响,甚至有时能够决定个别历史事件的结局,从而导致历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重大变化。历史人物,按其对历史作用的性质即是否促进历史发展,又可区分为杰出历史人物和反动历史人物。杰出历史人物,又称伟大人物、英雄人物,是指那些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代表进步阶级或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的著名人物,包括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军事家,等等。“数风流人物”中的“风流人物”即杰出历史人物或英雄人物,是单数而不是复数。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词作者毛泽东拿某个对象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逐一比较后得出的结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单个的个人,而且都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因此,只有把这个对象理解为单数并且是或将是国家最高领导人才合乎逻辑。一对一进行比较,合乎逻辑,其结论也能让人信服。多对一进行比较,不合逻辑,其结论也不能让人信服。拿一个社会群体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单个的个人逐一比较,得出结论“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既不合逻辑,也不能让人信服。
毛泽东1936年2月在创作《雪》时已是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主席和无产阶级领袖。领袖是指国家、政党、群众团体等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主席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地位,是完全可以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逐一进行比较的。这样一对一进行比较,是合乎逻辑的。显然,这个对象,即“还看今朝”所看对象,就是词作者毛泽东自己。
二、“还看今朝”本意是在述毛泽东自己 的无产阶级领袖之怀,毛泽东根本就没有封建帝王之怀
把“还看今朝”所看对象理解为词作者毛泽东自己虽然合乎逻辑,但还未到位。还得把“还看今朝”所看对象进一步理解为“作为无产阶级领袖的词作者毛泽东自己”。
(一)“还看今朝”本意是在述毛泽东自己的无产阶级领袖之怀
唯物史观指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的历史任务往往是由杰出历史人物首先发现或提出来的。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尤其是无产阶级的领袖人物,能够提出成为社会变革先导的思想,为群众指明革命斗争的方向,在革命斗争中起着领导核心作用。
时势造英雄。无产阶级领袖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无产阶级领袖代表历史上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具有以往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所不可比拟的优秀品质,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无产阶级领袖既是实践家又是理论家,既是群众的领导者又是群众的公仆,既具有卓越的才能又最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群众需要领袖,需要领袖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如果没有领袖的组织和领导,群众就会陷于涣散。
列宁1900年12月在《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中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6]2861920年又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进一步阐述了领袖、政党、阶级、群众间的相互关系。他指出:“谁都知道,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只有把不按照生产的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区分的大多数同在生产的社会结构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集团对立时,才可以把群众和阶级对立起来;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这都是起码的常识。这都是简单明了的道理。”[7]151
1932年4月,红军打漳州时没收了一批书。这批书包含一些马列著作,如列宁的《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毛泽东看后说:“列宁这两本书写得很好。”[8]350《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是毛泽东读的遍数最多的列宁著作之一。
毛泽东深谙唯物史观关于领袖、政党、阶级、群众间的相互关系的道理,深深地懂得群众需要领袖的道理。重庆谈判期间,诗人徐迟向毛泽东请教写诗的问题,毛泽东题写了“诗言志”三字作答。《雪》即是毛泽东“诗言志”的“述怀之作”。述怀,即陈述情怀,表达志向。“还看今朝”本意是在述毛泽东自己的无产阶级领袖之怀,即陈述了作为无产阶级领袖的毛泽东自己对祖国多娇江山和广大人民群众无比热爱的高尚情怀,表达了作为无产阶级领袖的毛泽东自己要带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破坏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的雄心壮志。“还看今朝”所看对象就是作为无产阶级领袖的词作者毛泽东自己。“还看今朝”表达了毛泽东要充分发挥无产阶级领袖的作用的志向。
(二)毛泽东根本就没有封建帝王之怀
《雪》在重庆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蒋介石说,毛泽东来重庆不是来和谈的,而是为称帝而来的。蒋介石的御用文人先后发表数十首(篇)和词和文章对《雪》予以攻击,进行“围剿”。他们妄称《雪》是一个有“帝王思想”的“述怀之作”,把“还看今朝”曲解为毛泽东想当“封建帝王”。毛泽东说:“国民党骂人之作,鸦鸣蝉噪,可以喷饭。”[9]264毛泽东根本就没有封建帝王之怀。
1.毛泽东正是从反封建主义“开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的
毛泽东出身于农民家庭,当过农民种过田,对封建剥削有切身的体会,对农民的疾苦有切身的感受。十三岁时,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白天做一个全劳力的活,晚上替父亲记账。在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湖南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清廷残酷镇压了骚乱的长沙饥民,二是清廷残酷镇压了反抗地主的当地哥老会。毛泽东说,第一件大事“影响了我的一生”[2]110,“我却始终忘不掉这件事。我觉得造反的人也是些像我自己家里人那样的老百姓,对于他们受到冤屈,我深感不平。”[2]110-111这说明,少年毛泽东已经有了一定的阶级意识和阶级立场。毛泽东同情农民,同情群众。这种阶级立场是始终坚持的。埃德加·斯诺说:“毛泽东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我记得有一、二次当他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到少年时代湖南由于饥荒引起的大米暴动中发生死人事件的时候,他的眼睛是润湿的。”[2]69毛泽东对埃德加·斯诺坦言:“这些事情接连发生,在我已有反抗意识的年轻心灵上,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印象。在这个时期,我也开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2]111
2.“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一直没有动摇过。马克思主义主张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民主共和制。民主共和制与封建君主制是对立的。1945年,黄炎培到延安考察,谈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时,称历朝历代都没能跳出兴亡周期律。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0]611
3.“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毛泽东年少时,父亲往城里粜米,一群饥民把米抢了,父亲气得发抖。毛泽东闻之却非常高兴。毛泽东同情农民,热爱农民,关心农民,和农民有深厚的阶级感情,怎么会想当封建皇帝呢?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就说:“像封建社会皇帝专政是不行的,那是封建时代的事。我们实行革命人民的民主,它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旧民主是不同的,它是更广泛的民主。”[8]3371949年3月,毛泽东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11]470“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一层含义是“我们决不实行封建帝制”。李自成起义推翻了明王朝,但李自成却做起了封建帝王。
4.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包括封建主义在内的三座大山为革命对象的
《雪》是反封建主义的。“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吗?别的解释是错的。”[12]561这是毛泽东1958年对《雪》所作批注的一部分。《雪》不仅反历史上的封建主义,也反现实中的封建主义。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后,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包括封建主义在内的三座大山为革命对象的。毛泽东反封建主义,怎么又可能有封建帝王之怀呢?
5.无产阶级领袖和封建帝王有着本质的不同,毛泽东从未以无产阶级领袖的职位谋取过私利
(1)无产阶级领袖和封建帝王有着本质的不同。无产阶级领袖和封建帝王有着本质的不同。封建帝王是最大的地主,是地主阶级的总代表。他们和人民群众的阶级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是剥削压迫人民群众的。有些封建帝王实行休养生息或轻徭薄赋政策,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而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无产阶级领袖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是不为己谋任何私利的。1947年10月,毛泽东对李银桥说:“领袖和皇帝可大不相同呦!”,“领袖也是人民当中的一员,是劳动人民一分子,是为大多数劳动人民服务的,我毛泽东是劳动人民的儿子,永远不会做皇帝!我是一个‘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人哩!”[13]176我们可以把无产阶级领袖和封建帝王作比较,这样可以更好地懂得无产阶级领袖的先进性、人民性。但我们不能把无产阶级领袖和封建帝王作类比,因为二者本质不同。
(2)毛泽东从未以无产阶级领袖的职位谋取过私利。毛泽东从未以无产阶级领袖的职位谋取过私利。埃德加·斯诺说:“毛泽东的生活和红军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服——包括两套布制服。”[2]651947年蒋介石在枣园见到了毛泽东住过的窑洞,感到十分震惊。这间窑洞与当地农民的窑洞没有任何区别。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也从未以权力为自己和家人谋取过私利。一些亲友、故知等想通过毛泽东在找工作、入学、入党、看病、获得特殊救济等事情上谋取私利,毛泽东都一一拒绝了。
三、“还看今朝”彰显了毛泽东强烈的 无产阶级领袖自觉意识和自信意识
(一)毛泽东直接表达过自己的无产阶级领袖自觉意识和自信意识
唯物史观认为,无产阶级革命需要领袖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无产阶级领袖在无产阶级革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领袖自觉意识就是在正确认识无产阶级领袖的地位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地、主动地担当起无产阶级领袖的历史使命的意识。无产阶级领袖自信意识就是相信自己能够充分发挥无产阶级领袖的作用、完成无产阶级领袖的历史使命的意识。
毛泽东具有强烈的无产阶级领袖自觉意识和自信意识,直接表达过自己的无产阶级领袖自觉意识和自信意识。毛泽东1945年4月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说:“从前许多同志都苦于中国没有马、恩、列、斯那样的革命领袖,我也是如此,中国的落后不能产生列宁那样的伟人。现在提出一个任务,就是加强对马、恩、列、斯著作的学习,首先是我需要加强。”[8]284马、恩、列那样的革命领袖,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能创立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创立了列宁主义。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在毛泽东成为党的领袖前,党的六任领导人,即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王明、博古,都未能像马、恩、列那样创立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都未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迫切地需要马、恩、列那样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充分感受到了时代的召唤。他还指出:“群众是从实践中来选择他们的领导工具、他们的领导者。被选的人,如果自以为了不得,不是自觉地作工具,而以为‘我是何等人物’!那就错了。我们党要使人民胜利,就要当工具,自觉地当工具。各个中央委员,各个领导机关都要有这样的认识。这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8]373-374毛泽东“苦于”中国没有马、恩、列那样的革命领袖,“苦于”中国不能产生列宁那样的伟人,又有当群众工具的自觉意识,自然不会等待马、恩、列那样的革命领袖和列宁那样的伟人出现,而是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自觉地朝马、恩、列那样的革命领袖、列宁那样的伟人这个方向努力,而且自信能成为马、恩、列那样的革命领袖、列宁那样的伟人。
(二)毛泽东的无产阶级领袖自觉意识和自信意识由其英雄豪杰自觉意识和自信意识升华而来
毛泽东的无产阶级领袖自觉意识和自信意识是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用唯物史观改造其先前的英雄豪杰自觉意识和自信意识而形成的。毛泽东从小就有领袖欲。服务员孟锦云曾问毛泽东:“主席,您小时候,就想过当领袖吗?”毛泽东答道:“想过,小时候,我就有领袖欲。我父亲让我去放鸭,我赶着一群鸭子,好神气噢。看到一群鸭子在我的驱赶下,噗噗下水,我心里就觉得我是在指挥千军万马呢。”[14]181毛泽东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向往做一个英雄豪杰,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必然向往做一个无产阶级领袖。毛泽东的领袖欲是没有任何私心的领袖欲,包含着强烈的使命意识和担当意识。
毛泽东从小就向往着做一个英雄豪杰,救国救民。他说,在东山学堂时,“中国古代帝王尧、舜、秦皇、汉武的事迹使我向往,我读了许多关于他们的书”[2]114,“在一部叫作《世界英杰传》的书里,我也读了拿破仑、俄国叶卡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惠灵顿、格莱斯顿、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2]114读完《世界英杰传》后大发感慨:“当今中国积弱不振,迫切需要这样的英雄人物。”[15]61他还给自己起了“子任”的笔名。“子任”意为视救国救民为己任。
进入青年阶段后继续向往着做一个英雄豪杰,救国救民。1913年至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习。他在致湘生的信中说:“来日之中国,艰难百倍于昔,非有奇杰不足以言救济。”[16]8他还经常对人讲他要“读奇书、交奇友、著奇文、创奇迹,做个奇男子”[17]3。他在日记本里摘录了孟子的“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样的话。毛泽东也毫不隐讳自己想当英雄豪杰的愿望。萧瑜特爱房间的整洁,毛泽东则不拘小节。萧瑜开玩笑地说:“大英雄,如不能治理房间,又焉能治理天下?”毛泽东则回答道:“大英雄一心想着治理天下,自然就没时间治理房间咯!”[15]321进入青年阶段后的毛泽东不仅继续向往着做一个英雄豪杰,救国救民,而且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付诸行动了。他不仅持之以恒地修学储能,而且经常挺身而出,履危蹈险。
毛泽东有做一个英雄豪杰的志向,也有成为一个英雄豪杰的自信。他曾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的英雄豪杰自信意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大家的认可而形成的。如东山学堂校长李元圃认为他是“珍奇瑰异之才,国家栋梁之选”,老师谭咏春也说他有“建国之大用”。
毛泽东向往着做一个英雄豪杰,不是为了谋取私利,而是为了救国救民、造福人类。他说:“国民欲实现理想,决不应暇计个人之得失,若为治国与救民,吾愿履危蹈险,勇往直前,哪怕以身殉之,也绝不悔矣。”[16]169周世钊也回忆道,毛泽东“常常告诉他们:读书要有理想,要有雄心大志,不要追求个人名利,不要打做官发财的主意。古来那些舍身救世,为国忘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才值得学习”[18]17-18。
(三)毛泽东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通过自觉努力,具备了无产阶级领袖应具备的主观条件。历史最终选择了毛泽东当无产阶级领袖
恩格斯曾提出无产阶级领袖应具备的多方面主观条件。他指出:“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应该从普通一兵做起;要在党内担任负责的职务,仅仅有写作才能或理论知识,甚至二者全都具备,都是不够的,要担任领导职务还需要熟悉党的斗争条件,掌握这种斗争的方式,具备久经考验的耿耿忠心和坚强性格,最后还必须自愿地把自己列入战士的行列中。”[19]281这就是说,无产阶级领袖至少要具备七个主观条件:第一,应该从普通一兵做起。第二,要有理论知识,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要相当高。第三,要有写作能力,即要善于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能著书立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四,要熟悉党的斗争条件。第五,要掌握斗争的方式。第六,要具备久经考验的耿耿忠心和坚强性格。第七,必须自愿地把自己列入战士的行列中。
党的领导人只有至少具备了这七个主观条件,才能成为够格的领袖。够格的领袖,就像马克思一样,是“大家都乐于服从的、第一流的领袖”[19]1。只有够格的领袖,才能成为党的核心。这七个主观条件,前六任领导人即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王明、博古都不全具备,都不能成为够格的领袖,都不能成为党的核心。而毛泽东具有强烈的无产阶级领袖自觉意识,在遵义会议之前的十多年的时间里,通过自觉的理论学习、社会调查、革命实践,都逐渐一一具备了。其实在党的一大召开期间,毛泽东的作为已经显示出,历史将要选择他做党的领袖。李达曾说:“这时候,党代表中多半带有浪漫的气氛,见面时总要谈到恋爱的故事。当时毛泽东同志却始终沉着,常常独自一人,搔首寻思,绝不他顾,同志们见了他这种神气,总说是神经质,殊不知他是正在计划着回到长沙后如何推动工作。毛泽东同志后来做全党领袖的作风,在这时已经显露了端倪。”[20]5大浪淘沙始见金。历史最终选择了毛泽东当无产阶级领袖。毛泽东具备成为无产阶级领袖的这七个主观条件,就有无产阶级领袖自信意识。
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党的领袖地位。党第一次不经共产国际批准而自己选择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成为党的领袖,意义重大。重大意义就在于党第一次有了核心。有了核心,党中央成熟了。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党有了毛泽东这个核心,党中央成熟了。只有党中央成熟了,全党才能成熟起来。
(四)“还看今朝”既表达了对过去的封建帝王的藐视,也表达了对当时执政的蒋介石的藐视
评价国家元首或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政绩,一般从文治和武功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在这两个方面,“还看今朝”既表达了对过去的封建帝王的藐视,也表达了对当时执政的蒋介石的藐视。
“还看今朝”表达了对过去的封建帝王的藐视。毛泽东对文治武功都重视。他在武功方面的建树远超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这些封建帝王。在文治和武功这两者中,毛泽东更重视文治。他常说:“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四大家族。”文采、风骚,本指文艺方面的才华。毛泽东是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诗人。他的诗词,艺术性极高,享誉海内外。其影响之深之广,是这些封建帝王望尘莫及的。要实行文治,就要有一套思想理论。文采、风骚,更重要的是指思想理论。“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四大家族”的意思是,毛泽东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一套先进的科学的思想理论,并用这套先进的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中国革命,打败国民党四大家族,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毛泽东文治方面的丰功伟绩,更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望尘莫及的。毛泽东除了是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外,还是一个思想家,集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诗人于一身。
“还看今朝”也表达了对当时执政的蒋介石的藐视。蒋介石看到《雪》后即感受到了这一点,十分恼火。在武功方面,毛泽东在三次反围剿中、在长征途中,已经显示出了远超蒋介石的军事指挥才能,更不用说在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显示的军事指挥才能了。在文治方面,蒋介石一生只发表过一首诗。该诗没有文采。在思想理论方面,蒋介石也没有什么建树,对毛泽东自叹弗如。他的一套思想理论,主要是陈布雷和秦孝仪等人帮他炮制的。陈布雷和秦孝仪分别承担了蒋介石大陆时期和台湾时期的“第一文胆”之重责。
四、毛泽东自注“指无产阶级”是从 无产阶级领袖离不开无产阶级 和人民群众意义上说的
唯物史观在肯定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的同时,充分重视杰出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但又指出,杰出历史人物之所以能够成为杰出历史人物,本质上就在于杰出历史人物与当时的人民群众有这样的或那样的、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在历史上起进步作用的杰出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因而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杰出历史人物个人的意志和力量与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力量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这个合力就成为历史进步的巨大动力。如果不与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力量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杰出历史人物的力量和作用就发挥不出来。
在无产阶级革命中,领袖、政党、阶级、群众间的相互关系包含着须臾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一是层层指引、层层领导的关系,即领袖指引、领导政党,政党指引、领导阶级,阶级指引、领导群众,二是层层代表、层层依靠的关系,即领袖代表、依靠政党,政党代表、依靠阶级,阶级代表、依靠群众。这须臾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关系就使得领袖、政党、阶级和群众结成一个整体。列宁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要是“不学会把领袖和阶级、领袖和群众结成一个整体,结成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它便不配拥有这个称号”[7]160。无产阶级领袖在历史上的作用,取决于其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以及同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结合程度。
“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12]561,这是毛泽东1958年对《雪》所作批注的另一部分内容。毛泽东自注“指无产阶级”是从无产阶级领袖离不开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意义上说的。无产阶级领袖之所以比普通群众站得高、看得远,是因为他们概括总结了普通群众的经验、智慧。毛泽东就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21]790无产阶级领袖通过概括总结普通群众的经验、智慧创立一种先进的思想理论,而这种先进的思想理论发挥作用的程度及范围大小、时间久暂,也同它实际掌握普通群众的深度和广度密切相关。离开了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实践的主体,这种先进的思想理论本身并不能实现什么。毛泽东说,我的著作“都是人民群众的经验,我作的总结。没有人民,啥事都干不成啊!”[22]483毛泽东把领袖、政党、阶级、群众间的相互关系转化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并贯彻群众路线,把无产阶级领袖、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结成为一个整体。
无产阶级领袖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根基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力量也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无产阶级领袖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正是扎根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依靠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带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产阶级领袖作用的发挥是离不开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脱离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无产阶级领袖,就会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也不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领袖。
无产阶级领袖在促进社会历史进步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需要尊敬领袖,发挥领袖的核心作用,但又不能夸大领袖作用,搞个人崇拜。神话领袖,使领袖脱离群众的个人崇拜,只能损害领袖的形象,破坏领袖和群众的联系,不利于领袖核心作用的发挥,不利于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