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框架与英语词义的理解与教学
——兼谈语料库在英语词义教学中的运用
2018-03-07双文庭杨润青
双文庭 杨润青
(武汉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1 关于语义框架
语义框架(semantic frame)是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的核心概念之一。框架语义学是美国语言学家C. J. Fillmore提出的语义学理论,其主要思想是词义的理解要依靠背景框架进行,该理论是对之前他提出的格语法(case grammar)的发展和延伸。Fillmore(1982)曾在“Frame Semantics”一文中阐述了自己框架语义学基本思想形成的过程,之后,他又不断地深化了该思想。他认为,在英语词汇教学方案的设计中,我们并不期望将father, mother, son, daughter, brother, sister这些词汇分开来讲授,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希望将buy, sell, pay, spend这些词分开来处理,这些词汇所构成的群组(group)便于学习者将这些词语集中起来同时学习(Fillmore, 1985:223)。他还认为:“在上述各组词语中,要想理解某一组词语中的任何一个词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了解该组词的全部成员的意义。”(Fillmore, 1985:223)
20世纪初,Fillmore等(2003)又进一步定义了语义框架,认为语义框架是对涉及各种各样的参与者、支持者/支持物和其他概念角色的某一情景的图示化表示,其中的每一角色都是属于同一框架的元素,被称之为框架元素。其他学者们也表达过类似的思想,如Atkins & Rundell(2008: 145)认为,语义框架是对某一情景类型(比如讲话、吃饭、审判、运动、比较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或情景)连同可以在该情景中发现的一些典型的参与者、支持者/支持物以及概念等的图示表征,这些参与者等即语义角色或者框架元素。Petruck(2013:1)认为语义框架所描绘的是事件、对象、情景或者事态,其构成部分被确定为框架元素,其底层的概念结构被说话人用来对各种意图进行编码和解码。Boas(2009:15)认为,语义框架即词义理解的共同知识背景。这些定义虽然表述不尽相同,但有一个重要而具有共性的思想:语义框架离不开表层的框架元素和底层的概念结构。
从宏观的视角看,语义框架是有类型上的差别的,对此,Fillmore(2005:616)做过很有意义的阐述,认为语义框架就是一种概念结构,是对特定情境类型及其参与者的图示化,可以区分为小框架和大框架,前者与具体的谓词相关联,后者与习惯性的概念相关联,如生日、贸易、计算、犯罪过程等。笔者认为,不管是小框架(可视为是基于谓词所激活的语义框架以及这种框架中的句法实现方式),还是大框架(可以视为是动作或行为发生的大场景),均对于针对中国学生的英语词义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以下分别从大框架和小框架两个视角,论述其对汉语语境下英语词义理解的作用及教学指导作用。
2 语义框架与英语词义理解
从上文论述可知,大框架的非语言学性质较强,而小框架的语言学性质较强。大框架所关涉的往往是客观世界的某一动态的活动或者某种静态的格局,其中充满了无数实体(entity)和细节,它是人们理解各种概念的基本依据。但从认知规律上讲,此类框架中能引起人们关注的实体(即框架元素)在数量上往往是有限的。
对中国学生而言,在基于大框架的英语词义认知中,有时受文化差异的影响较小,而有时则较大。比如,不少人可能会对plasma(等离子体)这一术语比较陌生,若不将其纳入相应的框架,单纯地对其进行解释,非专业人士很难理解。但当得知plasma是STATES OF SUBSTANCE(物质状态)框架中与solid(固体)、liquid(液体)和gas(气体)并列的一个元素时,我们对它的理解就不会再有悬空的感觉。
在上述具有科学知识性质的框架中,不同民族的标准和理解是一致的,但在其他框架中,英语词义的理解对中国的学习者而言,可能会因文化差异而造成误解。比如,在汉语语境下的“进餐”框架中,会涉及不同的菜肴,按照中国的习惯,我们总是倾向于说第一道菜是什么,第二道菜是什么等,但根据中餐的习惯,汤、主食(米饭、面条等)和水果等是不算做菜的。比较而言,英语“DINING”框架中的菜肴元素以及相应的分类称呼都是有区别的,这一点可以从course一词的意义中体现出来。course若汉译,勉强可译为“(一)道(菜),(一)盘(菜)”,例如:
We had three courses; the first course was soup, and then meat and fruit. 我们吃了三道菜,第一道菜是汤,然后下来就是肉和水果。(简, 1997:343)
考虑到上述例证是英语原文在先,中文译文在后,所以中文译文基本上还是可以接受的,但若抛开英文,直接说“我们吃了三道菜,第一道菜是汤,然后下来就是肉和水果”,这在中国语境下是肯定不能接受的,因为英文中的course和汉语的“菜”是不能完全对等的。course一词在TheConciseAmericanHeritageDictionary(1987:161)中的注释为:A part of a meal served as a unit at one time,因而,英语中的course是指进餐时依顺序所端出的个别食物。如果我们对英语DINING框架的饮食部分进行图谱描写,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starter (美语用appetizer)—soup (pea soup / chicken soup / …)
courses main course: fish / meat / …
desserts: fruit / pudding / chocolate /…
也就是说,英语DINING框架中的菜食按照出场的顺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开胃小菜、主菜和餐后甜点,每一类中又有不同的成员,但不管是哪一种,都可以叫course。但汉语文化中的菜(尤其是狭义上理解的菜),显然不可能包括汤、主食和水果等。从英语学习的角度看,学生只有了解了course的内涵,才能轻松把握其外延,使用起来也就不会出错了。
上述例证说明,英语词义的理解经常会牵涉到由某一概念所激活的相关诸概念之间的某种对照或并立关系,而这种关系在英汉语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即便是在相同的世界知识(world knowledge)领域内,其基本概念的词汇化方式可能存在着一定甚至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又是制约中国学生英语词义理解的一个重要障碍。
除上述大框架之外,小框架对英语词义的理解也是十分重要的。虽然Fillmore没有详述small frame到底何指,但根据其对该概念极其精炼的表述“associated with individual predicates”(Fillmore,2005:616)以及其他类似论证,我们可以推知,最典型的小框架,从语义上讲就是谓词所激活的认知框架;从语法上讲,就是动词所激活的句法框架,这里所说的句法框架实质上就是Fillmore所说的case frame(格框架[注]格语法中“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因而其数量是有限的,但语义框架中的框架元素的命名不需要像“格”的命名一样高度概括,可以比较具体和灵活。)。Fillmore(2005:616)曾引用自己早年文献中的如下论断:
… the ‘semantic valence’ of a verb could be identified independently of the manner of grammatical realization of the verb’s arguments, in terms of semantic role notions (called deep cases) that classified such participant types as the perpetrator of an action (Agent), an entity that moves or is capable of moving (Theme), the destination of a movement (Goal), the starting point of a movement (Source), and several others. A combination of deep cases that together expressed the semantic part of a verb’s combinatorial requirements was referred to as its case frame.
基于上述观点,动词“语义”配价的确认,可以独立于动词论元的语法实现方式之外,通过语义角色的概念(称为深层格)来实现,这些语义角色将参与者类型分为施事、主体、目标、来源等。这些表示动词组配要求的各种语义角色组合起来,就称为动词的格框架。小框架对英语词义理解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尤其是在基于句法论元来预测英语动源派生词(deverbal derivative)的意义推理方面,相关论述详见后文。
3 语义框架在英语词义教学中的运用
在英语教学中,要有效地运用语义框架,首先需要有语义框架意识,这种意识可以有效地指导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看待词汇所表达的概念在一个更大的系统中处于什么位置,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其自身。这就好比计算机的人工智能需要有知识本体作为支撑一样,有了这种本体,计算机就能较为准确地理解不同词语所表达概念之间的is-a relation(继承关系)、has-a relation(从属关系)等等。其次,教师有必要结合教材内容针对学生可能发生的词义误解,找出一定数量典型的实例来提醒学生,抓住学生词汇学习的兴奋点。
3.1 基于大框架的英语词义理解
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有些困难看似并不存在,但实际上可能还比较严重,这种情况可以从他们对英语词义的误解中看出。以下我们分别以bathroom(简略式bath)和family两个词的理解为例来做说明。
我国英语学习者一般不会认为自己对bathroom(卫生间)的理解有何困难,但当他们走出国门留学英美时,却不得不重新认识这个词,因为他们会因租房而读到大量英语广告,其中经常会有诸如“1/2 bath”和“3/4 bath ”之类的表达法,让他们摸头不知脑,需要专门询问他人或者查阅有关信息才能弄懂。其实,只要在BATHROOM框架内考虑其构成的框架元素,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英语国家,比如美国,通常情况下bathroom包括以下四种设施(框架元素):
(1)sink 水槽
(2)toilet马桶
(3)shower淋浴器
(4)bathtub浴缸
一般来说,1/4 bath仅仅只有水槽,1/2 bath仅有水槽和马桶,3/4 bath既有水槽和马桶,也有淋浴器,而full bath则具备所有上述四种设施。可见,框架元素在英语词义的理解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对框架元素的理解并非总是像上述情况那么直观,BATHROOM框架中的四种元素是英语本族人日常生活中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且世界各民族对bathroom的理解有着基本相似的认知图式,当碰到3/4 bath这种表达形式时,人们一般不会从洗手间面积的角度来看问题,因为洗手间的面积不管是在哪个国家都没有一个十分固定的标准,更不会有全球统一的标准。因而,思维的视角自然会转向到其中所装备设施的数量上去。但有时,语义框架的呈现要比上述情况更加间接,需要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中国学生对英语中family一词的误解就属于这种情况。
以下对话是《英语中级听力》(何其莘 等,2002)第三单元的ConversationThree的部分内容(员工Bob和老板Mr. Weaver的对话):
Bob: Mr. Weaver, I have been with this company now for five years. And I’ve always been very loyal to the company. And I feel that I’ve worked quite hard here. And I’ve never been promoted. It’s getting to the point now in my life where, you know, I need more money. I would like to buy a car. I’d like tostartafamily, and maybe buy a house, all of which is impossible with the current salary you’re paying me.
教材中有针对上述内容而设计的题目,其中之一是:Is Bob married or single? 这显然要以对话中的“I’d like to start a family”这一信息为依据。但就笔者课堂上学生的反映而言,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Single做答;更加令人遗憾的是,该教材的教参给出的答案也是Single,但事实上,正确答案应该为Married。为何会出现上述错误呢?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start a family这一习语,该习语在英语中的意思为“开始要第一个小孩”,显然只有结婚之后才谈得上要不要小孩的问题,所以,上述问题的答案应为Married。很多学生可能根据英语的字面意思,以为start a family对等于汉语的“成家”,这显然是一种误解。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避免上述误解呢?有,语义框架就可以起到这一作用。如果我们将family这一概念纳入到一个更大的框架中,比如ADULTHOOD,则问题迎刃而解。从人类自身繁衍的角度看,这一框架所包含的元素(按照时间顺序排列)通常有love, marriage, family,事实上,在英语文化中这三者经常是并立的,这可以从语料库的检索结果中得到证明。我们以love * marriage * family为正则式(regular expression),在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以下简称COCA)中可以找到四个检索结果。这三者看似与中文的“恋爱、婚姻、家庭”完全吻合,其实还是有不少差异的。汉语语境下,只要两人结婚了,就可以认为有了自己的家,但英文中结婚后生小孩之前的状态一般只能视为marriage,还不能算作family,夫妻只有生了第一个小孩之后,才叫start a family。由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于2009年出版的LongmanDictionaryofAmericanEnglish干脆就将family的第二个义项注释为children,并举出了这样的例证:“Steve and Linda want to start a family (=have children).”(Pearson Education,2009:365) 也就是说,英文的family和中文的“家”并非完全对等的,adulthood的三个阶段的划分,就有力地暗示了这一点。所以,框架对词义的推理和理解是十分重要的,能基于某一概念而站在特定的视角梳理出相应的框架及其元素就更加必要和重要了,下面将以语义框架在英语同义词辨析中的作用为例,对此做进一步阐述。
3.2 基于大框架的英语同义词辨析
英语中的illness和disease都可以表示“疾病”,但它们在句法和语义上均存在着一定甚至较大的差异,仅借助词典来对二者进行解释,很难从根本上将二者的差别说清楚。如果我们将此二词放在相应的框架里面来观察,则很方便看出差异。这里所说的框架,其成员可以处于二元对立关系,也可以处于多元并立关系。若将illness视为一个下位概念,其上位概念应为health status((人的)健康状况),与illness平行的下位概念至少还有wellness(健康)等,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illness和wellness两成员是二元对立[注]严格地讲,还可能有中间状态,比如subhealth(亚健康)。的,且均与时间概念相关,因为就个人而言,无论是疾病还是健康均有一定的阶段性;比较而言,disease作为一个下位概念,其上位概念在更多的时候则为misfortune,与disease平行的下位概念经常还有flood, war等多种元素,也就是说misfortune的下位概念处于多元并立状态。
基于上述事实,英语中during one’s illness可判定为正常搭配,在COCA中用during his|her illness作正则式,可以找到30条记录;而during one’s disease一般是不存在的,在COCA中,用during his|her disease作正则式进行检索,找不到任何记录。用上述类似的方式进行检索,在COCA中可以找到包含disease and war的记录五条,而却找不到包含illness and war的任何记录。
在很多情况下,教学中只要确定了合适的词(通常为同义词或近义词),不管其所涉及的框架成员处于二元对立还是多元并立关系,我们都可以通过巧妙地编写正则式后借助语料库检索的结果,来核实自己的判断。比如在宏观地谈论空间位置时,我们经常会遇到land, ground[注]Fillmore在Frame Semantics(1982)一文中曾辨析过此二词的差异,他的辨析是基于英语本族人语感的,但外族人则往往没有这种方便;不过,恰当的借助语料库也可以让外族人方便地区分出二者的差异。这样的同义词,其差异若不用框架成员来衬托,很难理解透彻。如果不太明白land与什么概念形成二元对立关系,我们可以将它编入特定的正则式either on land or,经过COCA检索后,我们得到四个结果,分别是:
…either on land or at sea…
…either on land or in water…
…either on land or on water…
…either on land or sea…
虽然只有四个结果,但却足以说明表示相对空间位置的land是和sea对立的,water可以认为是这种格局中sea的变体用法。使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借助正则式either on the ground or进行检索,可以得到六个结果:
…either on the ground or on a stability ball…
…either on the ground or on platforms above Earth’s atmosphere…
…either on the ground or in the back of this vehicle…
…either on the ground or in space…
…either on the ground or in the air…
…either on the ground or otherwise…
观察上述结果不难发现,ground是相对air而言的,只不过air的具体表现形式各异罢了,也就是说,air的体现方式可以是抽象的air自身(比如in the air)之外,还可以是其相对位置高出地面的其他处所,如stability ball(稳定球),the back of this vehicle(这辆车的后面),甚至还可以是天文学意义上的空间,如platforms above Earth’s atmosphere(地球大气层之上的空间平台)。上述最后一例与on the ground形成对照的是副词otherwise,单就这个不完整的例证而言,otherwise的隐含位置不明确,但考虑到原文讲的是军事打击方面的内容,所以其隐含的显然是地面之上的空间。总之,上述各例体现的是ground(地面)和地面之上的其他空间位置的相对关系。语料库的这种用法说明,它不仅能够向我们提供自己所关心的某种句法结构、搭配等是否成立,同时还完全可能向我们提供能支持词义理解的某些百科信息,这些从语言材料中得来的信息,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语言是反照文化的一面镜子。
3.3 基于小框架的英语词义的理解
小框架作用于英语词义理解主要集中在英语动源派生词,即基于英语动词的派生词,这类派生词可以是名词、形容词等其他词类。
格框架的提出主要是针对自然语言处理的,目的是提高计算机的语义理解能力。Murphy & Koskela(2010:71)认为,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是用来对抗成分分析和真值条件语义学的,同时也是用来比对结构语义学的,因为词义是被看作源于与背景框架相关的各种关联的,而不是源于与其他词汇之间的联系。上述观点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正确的,但词义“不是源于与其他词汇之间的联系”的提法却不是十分严谨,现以英语动源名词[注]即由动词派生而来的名词,可以通过添加词缀(如-tion)派生,也可以是零词缀(zero affixation)派生。的语义理解为例来略作说明。双文庭等(2015)认为,这类动源名词“有具体和抽象两种意义,抽象义往往和原动词的意义十分接近,表示动作或行为本身,而具体义则可从相应动词的论元结构和论元角色来找到语义依据”,这里所说的论元角色就是本文所说的语义格。Allerton(2002:117)曾转引H. Marchand观点:英语中以-ment为后缀的动源名词的词义可以是以下四种常规情况之一,其一是某种行为自身(即事件义,如development),其二是与动词所表示的过程相关的某种具体的或物质的东西(如equipment),其三是由过程所引起的状态(如embarrassment),其四是与过程相关的处所(如settlement)。
上述论断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语义格及其存在的前提条件(即小框架),但其所言及的动源名词至少有两种语义类型是直接可以借助语义格来推理的,比如第二种情况中的equipment的语义,我们可从动词equip的语义框架中得到较为直接的提示:
A EQUIP B WITH C[注]大写表示语义结构,有别于句法结构,比如EQUIP没有添加第三人称单数后缀-s。
我们现用一个具体的实例来实现其语义框架向句法框架的转换,如:
Peter has equipped the room with an air-conditioner. 彼得为这个房间装备了空调。
显然,equipment实现由动词equip向名词的转化后,其语义与上例中的air-conditioner(语义格中的“工具”,通常置于介词之后)显然是有较为直接的联系的,equipment属air-conditioner的上位词。
上述第四种类型的语义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来理解,只不过在settle的句法实现中,状语表示处所而已,如:
They settled In Atlanta in 1968.
结合上面的实例来说,settlement在实现由动词settle向名词的转化后,其语义“定居点”与settle所关涉的语义角色之一的处所Atlanta显然也是有密切联系的,可以认为settlement(定居点)和Atlanta是一种同位关系(宏观地看settlement)或者整体部分关系(微观地看settlement)。
小框架除了对上述添加词缀而构成的动源名词的词义理解有重要指导作用之外,对零词缀的动源名词以及添加其他词缀而构成的英语派生词的理解,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双文庭等(2013)认为,英语中的 V + able类型的形容词的语义与V所联系的语义角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过,小框架对英语动源名词语义理解的指导作用更为典型,故本部分的论述重点集中在英语动源名词上。
4 对语义框架运用于英语词汇教学的评价
英语词汇教学始终是英语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近年来,国内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呈现出多种格局并存的趋势。徐密娥、李炯英(2007)以国内主要外语类期刊文献为依据,总结了1994年至2005年这12年的英语词汇教学的概况,归纳出英语词汇教学的五种具有代表性的视角:(1)认知心理学视角;(2)认知语言学的角度;(3)语义学、语体学及语用学的角度;(4)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5)语料库和英语词汇教学的关系视角。2005年至今的词汇教学研究大致也可划入上述各种不同的视角。
上述各种视角各有千秋。第一种视角侧重英语词汇的记忆和联想,第二种视角侧重词语的认知理据(包括隐喻义等),第三种视角关注语义成分分析、搭配等对教学的作用,第四种视角关注文化因素对词语的构成及意义的影响,第五种视角关注词汇使用的统计数据(如频次等)对教学的指导作用。本文所提倡的用语义框架来指导英语词义理解和教学的思想,和上述各种视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自身独有的特点也是十分显著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限于篇幅,以下仅对第四个方面重点展开说明):
(1)有助于让英语学习者培养科学的推理和联想思维能力,使英语词汇(尤其是词义)的学习和掌握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并能够在该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比如小框架可以用来推理英语中的以-ment等为后缀的派生词的多种意义。
(2)有利于从根本上强化学生对英语词汇的深度学习。这种深度学习经常体现在通过语义框架重新认识常用词的不常用的或新的意义,比如family可以用来指child的这种意义等。
(3)语义框架的运用注重语料库的辅助作用,但具体运用中突破了传统的以核实搭配、使用频次等为主要目的使用,在不排斥上述传统用法的同时,关注通过语料库来抽取语言使用中的百科信息[注]在2015年3月武汉大学语言与信息研究中心举行的一次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上,笔者专门请教了著名计算语言学家冯志伟先生,他说用语料库获取百科信息是语料库创新使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前文中通过语料库所明确的disease属于misfortune的下位概念,而illness则属于health status的下位概念。
(4)该方法便于通过探寻恰当的语义框架[注]语义框架本身并不排斥语言世界内部的知识框架。而使英语词汇系统中某一局部错综复杂的各种语义关系得到清晰的呈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人的系统思维能力。当然,这种框架可以而且经常存在于语言世界内部,而且通常是隐形的,需要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
比如,有些语义框架经常作用于一群词(可以处于同义或反义等关系),但这种框架在语言世界内部的表现可能比较隐蔽,需要透过纷杂的语言事实自身才能看到本质(即框架)。造成这种格局的主要原因是,在由思维世界的概念向语言世界的词汇的投射中,一些抽象概念词汇化后所形成的格局本身比较复杂,只有理清其中潜在的框架结构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其中的奥妙。这一点,在英语词汇和词义教学中是极具挑战性的,而一旦得到突破便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比如,当被问到wrong和incorrect这对同义词的差别时,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仅仅从这两个词自身来看,很难说清楚二者在语义上的差别。但我们若能跳出这两个词自身,用更加宏观的视野来看待他们,比如试图找到一个框架,并让此二词在该框架中均有相应的位置,则二者区别可能迎刃而解。
笔者认为,英语民族在对[正确度]这一上位概念进行下位概念的词汇化时,采取了细颗粒度(fine-grained)与粗颗粒度(coarse-grained)两种方案,分别服务于精准表达和普通表达。这两种方案在语言世界内词汇化后的结果,便是围绕[正确度]这一概念而形成的两组不同的词位,一组是语义上可区分程度(gradable)的right和 wrong,为相对反义词,是思维上细颗粒度的体现;另一组是语义上不可区分程度(non-gradable)的correct和incorrect,属互补反义词,是思维上粗颗粒度的体现,上述观点可以通过语料库得到验证。在COCA中,我们用程度副词very与 incorrect组合成正则式very incorrect,然后进行检索,所得到的结果为零,这说明,incorrect属不能区分程度的互补反义词;而用very wrong作为正则式,得到的结果则为515个,这说明,wrong是一个很常用的可区分程度的形容词。
针对同一概念同时进行两种互不相容方式的词汇化,这说明英语民族在通过词汇化方式反映思维层面的概念时,明显地打上了主观性和灵活性烙印(双文庭,2017)。尽管这种区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既然进行了区分,就不能随意混用,也就是说,使用中要各司其职(与和自身配套的另一单词配合使用)。语料库检索的结果可以很好地说明二者是如何有选择性地匹配使用的。在COCA中,包含right or wrong的搭配有953个,包含correct or incorrect的搭配有76个,这说明上述两种组配均比较正常,前者频率更高;但包含right or incorrect的搭配为零,包含correct or wrong的搭配也十分少见,仅有三例,这说明right和correct离开了与各自正常配套的搭配的词语,就无法成立或显得不太正常。根据上述论证,我们可以大致用以下图示来构建基于词汇化“颗粒度”的[正确度]这一概念的英语词汇化的两种不同方案,从而显示出wrong和incorrect各自所处的位置:
粗颗粒度:correct, incorrect
[正确度]词汇化颗粒度
细颗粒度:right, wrong
综上所述,用语义框架(尤其是大框架)的思想来指导词义理解,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要善于发现某一词(或词群)处于什么系统之中,并且还须弄清其处于该系统中的哪个位置。解决了上述问题,我们对语言世界的词汇和词义看得才更加真切。
5 结语
在英语词义的理解和教学中,语义框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所提倡的用语义框架来指导英语词义理解和教学的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计算语言学中的可计算思想的一种实践运用。要有效地利用语义框架进行英语词义教学,关键是需要培养框架意识。语义框架知识的来源,与学生所学的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关系较为密切。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框架(尤其是大框架)的相关信息可以通过编写恰当的正则式在语料库(如“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中得到核实和确认,因为就其内容而言,语料库显然是带有百科知识性质的。英语词汇教学中语义框架的具体运用需要一定的技巧。具体而言,大框架的运用需要把握两个基本点,其一是以某一词为基点,定位其上位概念,然后相应地找出与基点词平行的下位概念,即框架元素;其二是要善于挖掘隐性的语义框架。小框架的运用,要密切围绕动词自身所联系的语义角色来思考相应派生词的语义所指。
在中国语境下,由于英语学习的自然环境无法具备,所以即便是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者,对很多英语常用词(包括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词汇)的理解往往也是片面和肤浅的。语义框架的思想运用到词义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从全局(至少是相对的全局)看问题的系统思维意识,有助于通过框架中的某一元素来联想其他元素从而拓展相应的英语词汇;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有助于中国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致谢:该文在撰写过程中曾得到武汉大学语言与信息研究中心主任萧国政教授的指导,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