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笛协奏曲《云》的艺术特色探究

2018-03-07潘水长

文化产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吐音竹笛乐章

◎潘水长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音乐系 江苏 南京 210000)

刘文金(1937-2013),河北唐山人,祖籍安阳,他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民乐作品,涉及的作品类型极为广泛,代表作品二胡类有《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长城随想》等,竹笛类有《鹰之恋》《云》,唢呐类有《渔樵农耕》等。

竹笛协奏曲《云》这部作品完美诠释了刘文金先生的创作特色:扎根于生活,充分地吸取民间音乐的灵性,准确把握和充分发挥乐器的特性,同时借鉴了西方音乐创作的方法,作品充满生活气息、时代气息,获得中国老百姓深深的喜爱[1]。

刘文金在大学生活期间与北京永丰屯乡的农民交往,他组织了农民“老头合唱队”,为他们写作品、组织他们排练、演出。“老头合唱队”走乡串村,最后走上北京的大舞台,成为“农民唱,唱农民”一支贴近生活、农民自己的音乐文化队伍。竹笛协奏曲《云》由三个乐章构成,三个乐章中分别以“内蒙二人台”“青海花儿”和“陕北民谣”三种不同的素材为动机进行创作。竹笛创作时常在一个乐章中运用多个素材进行创作或者作品从头至尾仅运用一个素材进行创作,《云》在创作过程中运用的手法并不常见,这部作品在展现三幅不同美丽画卷的同时,也对演奏者把握乐曲多样风格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竹笛协奏曲《云》的第一乐章运用“内蒙二人台”的音乐素材。这一乐章由弱奏开始,在乐队的烘托下带有浓浓的意境感。乐曲第10-13小节是一条连贯而又优美的长线条旋律,对演奏者在弱奏方面的控制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这一长句中出现了非常多的滑音,滑音演奏的好坏对韵味的表现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乐曲第14-28小节是抒情段落,第31小节开始,旋律变得激昂,打击乐在这时候让人眼前一亮,像是骑着马在大草原上尽情的奔驰,非常有形象感,充满着韵律。乐曲第56小节是大乐队齐奏,气势磅礴、恢弘辽阔,让人不由得心生激动自豪之感。第56小节之后,乐曲又回到了与第10小节开始的相似的旋律,展现出一幅美好的画面。乐曲第77-78小节是用循环换气演奏,表现出大草原的辽阔。乐曲在慢慢消失的笛声中迎来第二乐章。

第一乐章主要是对音乐韵味的表达、结构的把控,这需要演奏者对二人台音乐风格有很深的感受并对乐章合理分析。曲作者牢牢抓住素材,以素材为根本,对其进行二次创作,充分体现了“内蒙二人台”音乐优美明朗、清新秀丽的艺术特色。

竹笛协奏曲《云》的第二乐章运用了“青海花儿”的音乐素材。笔者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花儿”的演唱会用到润腔,而且润腔的种类非常多,例如滑音、倚音、颤音等。第二乐章就有众多乐句需要用到这些演奏技法。这一乐章中出现的倚音有上倚音、下倚音,出现的滑音有二度滑音、四度滑音。在这些润腔中,笔者觉得滑音最难掌握。“滑”字可以理解为光滑,在演奏滑音时要顺畅、自然、柔和,一旦出现生硬感就会缺少韵味。另外,震音的运用也很考究,针对不同的乐句需要考虑是运用气震音还是腹震音。

作品第二乐章由强烈的节奏型与色彩斑斓的琶音为序,突然闯入G调梆笛高亢而自由的旋律,与前一乐章的结尾形成了鲜明对比。曲作者在乐曲第42小节处标记了ff的强弱记号,说明这里的演奏要强,具有一定的演奏难度,既要保证吐音的颗粒性又要保证演奏有强度。乐曲第52小节开始是速度很快的双吐,需要连续不断的演奏四大小节,对演奏者吐音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段吐音在乐章甚至是整首乐曲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乐曲第一乐章没有类似的双吐出现,在第三乐章在开始即安排大段的吐音,第三乐章的高潮部分更是如此。吐音在这里为第三乐章做铺垫,使第三乐章吐音的出现没有突兀感。竹笛协奏曲《云》的第三乐章运用了“陕北民谣”的音乐素材。这一乐章相较于前两个乐章,在创作手法及表现手法上更为综合,有快速、大段吐音、复杂的指序、境界高远的华彩乐段等。这一乐章用D调曲笛演奏,乐章在大乐队的协奏中开始,接着便是竹笛的一大段吐音,速度快而指序复杂,这一段吐音在演奏时要跳跃生动,要表现出韵律感。乐曲第111小节开始是一段华彩,谱面上标记着mp的强弱记号,表明这一段起的要弱。乐曲第121-122两大小节是一连串的双吐,指序复杂多变,难度较大。乐曲第164-179小节引用了民歌的旋律,这一乐章中出现的比较连贯的素材引用,这个素材衔接自然、恰到好处,在快速吐音中显得别具一格。乐曲在204小节后的情绪越来越热情欢快,越来越激动,要求演奏者的双吐快速而清晰,曲笛的音色要通透明亮。在乐曲第230小节结束后,戴亚教授即兴加了一段华彩,为全曲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竹笛协奏曲《云》的三个乐章有着各自独立的音乐素材,但是将三个乐章连起来看,似乎又存在着某种联系。首先,从乐章之间的连接分析,第一乐章结束在弱奏当中,而第二乐章开头部分的情绪需要强起,这两个乐章的一尾一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比较第二、第三乐章可以看出,第二乐章结尾强收,干净而利索,第三乐章的开头部分虽也是强起,但笔者认为第三乐章开头部分是对第二乐章情绪的延续。因此,在学习演奏一首新作品的时候,不要盲目的练习,而是要先了解作品的风格特征、作品的整体布局。从乐曲的整体情绪分析:《云》的整体情绪是逐步往上推进的,第一乐章是抒情乐章,情绪比较平缓,即使有情绪高涨的部分也不会太过;第二乐章是用G调梆笛演奏,旋律明亮悠远,在大乐队的协奏下情绪欢快热烈;第三乐章开头之处紧接第二乐章的情绪,在一大段吐音、带花舌的连音之后趋于平静,最后再将全曲情绪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曲作者在运用中国民间音乐素材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地,让这首乐曲整体的旋律朴实优美,雅俗共赏。

通过学习演奏竹笛协奏曲《云》这部作品可以了解到,刘文金先生创作的作品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带有强烈的人文气息、充满极其丰富的情感等,这些特色在《云》中得到了极致的体现,让人受益匪浅。由于这部作品运用了传统的音乐素材,为了能够更好的演奏这部作品,深入了解了每种素材的历史、特点等,丰富了笔者的民族音乐知识。另一方面则是每种音乐素材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演奏者应该多接触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每种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扎根于传统。在加强演奏技术的同时,也应该加深自己的涵养学识。刘文金先生的创作素材来源于民间、来源于生活,其创作扎根于传统,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储备,并将这些素材通过各种方式以一种新的面貌呈现在听众、演奏者面前。同时通过对刘文金先生的作品,例如:二胡作品《豫北叙事曲》、唢呐作品《渔樵农耕》等研究发现:他运用的都是传统的民间素材,这些素材涉及许多不同的地域,而且又在民间素材和西方创作技法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他的创作不单一化,这里的“单一”有两层含义:一是不着力于一种乐器、一个类型音乐及一个地区音乐素材的创作;二是在创作的作品中兼顾传统和现代。

刘文金先生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刘文金作品音乐会后,胡志厚老师曾发给刘文金老师一封贺信,信中写道:中国民族音乐造就了刘文金,刘文金的出现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幸运。

猜你喜欢

吐音竹笛乐章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吐音在长号演奏中的运用分析
谱写肌肤新乐章
My Mother
浅谈小号吐音的吹奏技巧
我的坚守
笙的吐音演奏技巧研究
萨克斯演奏中吐音技巧的应用
竹笛
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