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与研究现状
2018-05-24◎苏琪
◎苏 琪
(沂源县文物管理所 山东 淄博 256100)
一、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的发展进程
我国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就以“丝绸古国”这一称号在世界闻名遐迩,但是我国纺织品文物考古及保护修复工作是从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开始的(见图1)。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我国纺织考古收藏、科研以及保护修复等工作都得到了一定发展。自1991年开始,平均每年十大考古发现中都有一项为纺织品,我国也成立了第一家将纺织品文物的科技考古和保护修复作为主要目标的专门机构——中国纺织品鉴定保护中心,而后又成立了很多专门开展纺织品文物科研及保护修复的机构,如2001年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纺织品保护工作开始之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德国美茵兹罗马——日耳曼中央博物馆共同成立纺织品保护实验室。
欧洲纺织品文物保护强国有英国、瑞士以及德国等,美洲主要有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国外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的特征是充分重视预防性保护,谨慎科学地对待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的编制以及保护修复方法的选取,并且在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正式开始前,还会对纺织品文物相关的社会、文化以及宗教等因素进行分析,以便在后续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进行过程中充分应用积极因素,尽可能减少不利因素造成的影响,从而对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效率及效果做出保证[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缫丝以及印染等工艺技术的国家,丝绸还是我国古老文化的代表。但因这种类型的文物保存困难,且在保存过程中容易遭受破坏,在气候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之下,很多出土纺织品文物因为没有采取恰当的保护而被损坏。因此提升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研究力度,能够对我国纺织品文物丰富性做出保证,从而在我国研究及传承丝绸文化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2]。
图1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纺织品文物
二、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概述
(一)回潮技术
回潮技术在抚平褶皱、展开折叠部分以及去除印记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回潮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间接或者直接方法,凭借一定技术措施,凭借可以察觉到的湿气而不是潮湿或者饱和湿气来增添纺织品纤维含水量。在回潮工作正式开始之前,文物工作者应针对纺织品的湿度敏感性、回潮过程中的霉变以及外观变化等情况进行分析。在回潮方法选择过程中,文物大小、结构以及纤维强度等因素应得到充分重视。回潮的基本方法可以划分为密封型及敞开型两种,密封性回潮还包含湿度自动控制回潮箱回潮以及半透膜回潮等,开放性回潮方法包括蒸汽法以及房间环境控制阀等[3]。简单帐篷型回潮法是最为简单的一种密封型回潮方法;而得到较为广泛应用的加湿方法是容器水挥发法、硅胶法以及超声波加湿器法等。
(二)清洗技术
现阶段,在古代纺织品清洁处理中应用的方法可以划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类型。物理方法是凭借除尘工具将附着在纺织品表面或者内部的松散性污染物去除掉,一般这种方法会在古代纺织品文物表面清洁中得到应用。妥善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将覆盖在纺织品表面上的浮尘及沙土除掉,让固结在纺织品上的其他污染物充分暴露出来。当前经常使用真空吸尘器除尘法以及湿布擦拭法等。化学方法是应用化学试剂去除在纺织品文物表面黏结牢固或者嵌入纤维内部的污染物,其分为湿法清洗和干法清洗两种类型[4]。湿法清洗一般是将水的洗涤作用放置在主体地位上,通过水的冲刷将纺织品上的污染物去除掉,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添加适当的清洁剂。这种方法在染色度高并且强度大的纺织品中展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依据添加清洁剂种类的不同,其分为水洗法、漂白清洗法以及生物酶清洗法等。干法清洗是将有机溶剂洗涤作为主要内容,需要时可以适当添加其他类型的助剂,适用于强度不高并且不是十分重要的文物修复中,但是这种方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5]。
(三)除霉技术
纺织品纤维原料的具体构成成分是纤维素及蛋白质,这两种物质都是微生物理想的生长处所,所以防霉防腐是纺织品文物保护工作进行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的问题。科学合理地控制纺织品文物保护库温湿度,能够让纺织品文物霉变及腐烂问题的发生概率得到有效控制。针对已经出现腐烂、霉变问题的纺织品文物,文物工作者应当切实依据纺织品文物性质以及害虫的生命特征进行处理。纺织品文物经常使用到物理及化学方法进行防腐杀菌,其中物理方法有冷冻法以及微波法;化学法一般是熏蒸法。文物工作者在实际应用时应切实依据纺织品文物腐烂、霉变的程度,在充分考虑各个因素情况之下,选取适应性较强的除霉技术完成霉变问题处理工作。
三、结语
纺织品文物工作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首先应当对纺织品文物保护及修复工作的重要性形成清晰的认识。通过分析各项纺织品文物保护及修复技术措施的优缺点,将各项技术措施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有效保护及修复出土的纺织品文物,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型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