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初探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

2018-03-07徐小美仲逸智李劲松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相融教学大纲概论

徐小美,仲逸智,李劲松

(江苏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常州 213000)

思政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此,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育应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各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拓展和深化。《概论》课是高校思政课的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概论》课实践教学,值得每位思政课教师认真思考和探索。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概论》课实践教学的依据

1.1 教学目的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 “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各种社会思潮,坚定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1]。《概论》课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在教师引导下学会探寻问题存在的原因、解决方法,从而阐释自己内心的疑问,矫正自己的认知偏差,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知行合一。 由此可见,两者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使学生真正成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合格建设者。

1.2 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回答了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概论》课实践教学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首先,组织学生看伟人传记、阅读伟人著作、参观红色文化纪念地等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近代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与苦难,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其次,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社会调查,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体会中国由富向强的历史进程,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另一方面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使学生深深懂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踏踏实实地努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概论》课的教学内容是一致的,都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1.3 教学方法的一致性

“人们对于他们亲身积极参与形成的观点,要比他们被动地从别人那里得到的观点容易接受得多,且不易改变。”[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包含着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层面的具体要求。但如此众多的内容凝练在了24个字之中,可见其概括性与抽象性之高。对于缺乏社会阅历的大学生来说,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的目标。《概论》课实践教学正是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体验式教学,不断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在实践中接受、理解知识、认同理论,形成信念。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实践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概论》课实践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

2.1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学生不仅是实践教学的对象更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思想与心理状况,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概论》课的相融点形成相应的教学方案。实践教学前,依据教学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理论与材料准备。教学过程中,学生担任主讲,从问题的提出、分析、讨论与解决。教师起组织、引导、协助作用。教学后,学生总结,突出优点,发现不足。教师的归纳总结,弥补学生总结的不足。学生作为主体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一方面有效解决了学生思想与认知上的困惑,真正做到将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增强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

2.2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教师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自身的主导地位。具体说来,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与指导,是方向上引导与技术上的指导而不是包办一切的 “保姆”,学生才是实践教学的主角。在“吃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概论》课的相融点、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状况的前提下,教师指导学生确定实践教学的主题、形式、达到的目标等。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是主体,贯穿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的是教师“导”的作用。

2.3 坚持以实践教学大纲为主线的原则

实践教学大纲是实践教学活动的依据、线索,是灵魂,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展开都必须以实践教学大纲为蓝本。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只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实践教学大纲。因而,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并将实践教学大纲落到实处已经成为趋势。任课教师根据实践教学大纲确定实践教学的主题、形式与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参与实践过程,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感,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更深刻地体验、验证、理解、认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真懂、真信的目的。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概论》课实践教学的路径选择

3.1 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概论》课相融点确定实践教学内容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 《概论》课的实践教学,以两者相融点确定实践教学的主题,根据主题确定教学内容。例如:《概论》课的第二、第三、第四章阐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与挫折,最终取得革命胜利,支撑他们战胜困难走向胜利的是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对国家的热爱、人民的忠诚,是实现国家独立与富强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些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涵是相融合、相统一的,因此,实践教学应该围绕这个主题而展开。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胜困难的精神动力是什么?我们缺少了什么?应该怎么办?这一系列问题的思索可以有效地触及学生的灵魂,将爱国、理想信念这些高大上的概念用具体的、生动的、典型的案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避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抽象与空洞,使整个教学活动更接地气,更具实效性。

3.2 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概论》课相融点确定实践教学形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概论》课的实践教学,根据两者相融点确定实践教学形式,实现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网络实践与社会实践等多形式并举,达到实践教学形式的立体化。首先,课堂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主渠道,但并不影响实践教学形式的存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与大学生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方式,如研究式、案例式等。学生在实践参与中理解、掌握与认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内心感悟。其次,校园实践活动是课堂实践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各种社团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学生可以较系统地了解与掌握理论,并将研究成果分享给其他同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社会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再次,利用网络组织实践活动。将经典案例、视频和动画等通过网络向学生展示并回答设置的问题。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就自己的疑问、困惑与迷茫在平台上与教师互动,由教师释疑。最后,参加校外实践活动。校外实践教学是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概论》课吸引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刻理解理论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调查、到贫困山区支教等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深刻地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认识到我国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与问题。

3.3 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概论》课相融点确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概论》课实践教学,不仅要根据两者的相融点确定教学主题、选择教学形式,更要对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与结果进行考核,建立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既要考核教师,也要考核学生;既要有量化考核标准,又要便于操作执行[3]。对教师,不仅考核其实践教学方案、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考核效果以及反思与总结;对学生:一方面考核知识与能力准备、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考核参与教学的程度与效果,对知识的理解与认同,行动落实。考核教师,可以促使教师根据实践主题,制定更佳教学方案与方案的执行力,实现以考核促教的目的。对学生的考核,可以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而内化为规范,以真正达到以考核促学习、促信仰的目标。

4 结语

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概论》课实践教学,寻求与《概论》课的最佳结合点,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与理论水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相融教学大纲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心相融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
尹延新:天人合一 物我相融
我能让水油相融哦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行在柘荣,相融于神奇的山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