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底侧面理论视阈下汉语歇后语语义解构

2018-03-07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文化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表义事象歇后语

赵 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一、引言

歇后语是汉语语汇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创造凝固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歇后语最初见于先秦时期,是人们生活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带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它不仅是人们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的一面“镜子”,也是寓意深刻且幽默诙谐的语言“宝库”。《关于歇后语的内涵及特点问题》(2007)一文明确界定了歇后语的内涵,即“由事象和解说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及口语色彩的固定短语”[1]。其中“事象”指事物、现象,它是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是对事物、现象的直接描述;“解说”指解释、说明,它是歇后语的后半部分,是对事象的解释和说明,本文试图运用基底侧面*基底(Base),也译作“基体”;侧面(Profile),也译作“侧显”。理论分析汉语歇后语的语义特征。

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基础》一书指出,突显原则是划分词类、分析句法的重要依据,它包括图形与背景、侧面与基底、射体与界标等研究内容。Langacker认为“每一种识解都将一个侧显加于一个基体之上,这与认知主体的视角和主观因素密切相关。认知主体从不同的识解角度出发来观察同一情景或事件就会产生不同的认知过程和结果,出现不同的语言表达,它们也就突显了同一情景的不同侧显”。[2]突显原则在侧面与基底之间发挥重要作用。所谓“基底”是指表达式的语义结构所覆盖的认知域范围;“侧面”是指基底内被最大突显的部分,是表达式标明的语义内容。“基体是侧显描写的出发点,侧显是对基体内容的聚焦,

表明基体的确切指向。”[3]与基底相比,侧面是词语表达的意义所在,而歇后语作为一种语汇形式,属于词语表义范畴,故歇后语的事象和解说分别对应突显原则的基底和侧面。歇后语的前半部分事象带有隐语的性质,它是对某个事物、现象的直观描述,而后半部分解说才是解义部分,它将隐语含义显性化,从而突显出表达式的语义内涵。歇后语的解说部分则如侧面一样是借助突显原则来表义的。

二、歇后语的语义解构

基底与侧面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侧面是基底突显的部分。侧面通常都有对应的概念外指物,这类外指物既可以是具体事物又可以是某种关系。要判断一个语义结构中哪个是侧面,则要根据基底本身所具有的不同特征来确定,而侧面则带有最为突显的特征。一旦我们将某一事件作为侧面,那么突显后的事件则处于最特殊、最显著的位置。在语义结构中,这个最为显著的位置也就是表达式的语义中心。在歇后语的表达中,“解说”占据语义中心的位置,对它的语义解读能更好地分析整个歇后语的语义。基于此,本文根据解说部分语义内涵的差异,将歇后语分为独立成义和事象借义类歇后语。

(一)独立成义类

独立成义类歇后语是指歇后语解说部分的语义可以不借助事象部分的描述而为人知悉,在语义表达上可以单独成义。例如:

[1] 满口金牙——开口就是黄(谎)

[2] 大轮船出港——外航(行)

[3]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4] 汤锅里的小麦——面熟

歇后语是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积累的产物,所以许多歇后语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理解这些源于生活的歇后语自然不是难事,就算不看“事象”也能理解作为语义中心的“解说”的含义。例[1]中解说部分“开口就是黄”,其中“黄”与“谎”谐音,该句喻指处处撒谎、从不讲实话的人。这句歇后语借助谐音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满口金牙的人巧妙地喻为说话撒谎的人,表达式的语义重心落在“黄”(即“谎”)上。作为语义重心的“黄”落在解说中,它自然就成为了表达式的侧面而被突显出来,整个表达式就是一个负载侧面的基底。例[2]中解说部分是“外航(行)”,“航”与“行”谐音,比喻那些对某种工作或知识知之甚少的人。事象的功能因解说词的明朗化而被弱化,所以解说词才是突显的侧面,单看“大轮船出港”是不能完全领会其比喻义的。例[3]的解说语“里外不是人”表明人在处事时里外不讨好,并置身于尴尬的处境之中,仅就解说部分就可以明确其语义,加上事象只是为语义表达提供一个由本义向比喻义的过渡,而语义的核心仍在解说上。例[4]的解说部分为“面熟”,它有两个含义,一是小麦煮熟了、一是看到某个似曾相识的人,这是语义双关的表达。事象中仅表达了“小麦煮熟”的含义,比之解说中的两个含义,其突显性并不强,故解说就成为歇后语所要突显的部分。由上可见,解说部分可单独成义,它的表义不需要受到事象的制约,并且也不会影响表达式语义内涵的传达。若单独将事象部分拿出来就很难明白歇后语的表义,除非按照文章需要而省去解说部分。这正说明解说部分即侧面是语义表达的核心和被突显部分,只要核心语义部分存在就可不需要事象参与表义。

(二)事象借义类

事象借义类歇后语的解说部分不能独立存在,必须要借助事象的表层含义来推测歇后语的实际表义,否则就会不知所云。例如:

[5] 穿新衣走夜道——别人看不见

[6] 吃辣椒又挨耳光——里外发烧

[7] 吃了一肚子浆糊——不见清白

[8] 老虎打摆子——窝里颤

例[5]—[8],单独从解说部分“别人看不见”“里外发烧”“不见清白”和“窝里颤”看,很难理解其所要表达的含义。尽管解说部分是歇后语的语义重心,但这类歇后语缺少对事物现象的客观描述,很难借此联想出句式要解释说明的真正内涵。比如例[5]的解说语“别人看不见”要表达的语义内涵并不明确,而联系事象“穿新衣走夜道”可以得出其本义是指黑天穿新衣服别人看不见,由解说语的含义并借助事象所表达的本义得出其比喻义即自己的长处无人识得,“别人看不见”的正是由“新衣”这一事象借义而来的“长处”。例[6]的解说语“里外发烧”并不是要表达“发烧”的含义,但这句歇后语的语义侧重在“发烧”上,不清楚“发烧”的所指就很难明白其实际的表义。依据事象部分的描述可以看出“发烧”是指嘴唇热辣,该歇后语的本义是指人里外都感到热辣辣,喻指人里外都不舒服。例[7]的解说语“不见清白”从表面上看是指人不纯洁,而该歇后语实际是要借人吃浆糊来形容人糊涂且不明白事情真相。例[8]的解说语“窝里颤”的原因。这里将事象和解说连贯起来才会得出表达式的整体含义,即喻指外表冷静而内心慌乱的状态。

事象借义类歇后语中解说部分若不将其置于某种语境中而单独拿出来就很难明白其含义,这就要借助事象的描述为其营造一种语义环境以表达其实际语义。这一语义环境是人们生产生活经验的直接反映,这类歇后语的解说部分虽不能为人直观理解,但借助人们的日常生活的事象描述可帮助理解其语义。因为借自事象的语义只对整个歇后语的表义起辅助作用,真正决定歇后语含义的仍是解说部分的语义,这也不会影响解说的语义中心地位。

三、歇后语的语义特征

(一)多维性

歇后语的语义多维性是指事象可以对应多种解说语,解说语也可以对应多重事象。无论是独立成义类歇后语还是事象借义类歇后语,当事象强调的侧重不同,其语义突显存在差异,由此得出的解说语也有所不同。例如:

[1]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2]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3] 张飞穿针——有劲无处使

例[1]突显的是张飞性格方面的特质,例[2]突显的是张飞的外貌特征,例[3]突显了张飞的动作特点。作为语义中心的“侧面”,它的语义内涵根据突显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在歇后语中同一事象的解说不是唯一的,而同一解说语也未必对应同一事象,只要合情合理,同一解说语可表现为不同事象。例如:

[4]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5]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6]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例[4]—[6]中的解说部分都是“粗中有细”,而事象却各不相同,但事象主体“张飞”性格粗犷这一特质是固定的,无论是“穿针”“绣花”还是“使计谋”都是细活,让这样一个粗人干细活,显然是说他“粗中有细”。不同的事象用相同的解说语是为突出粗人干细活的语义内涵。

可见,无论是事象还是解说都可以用多种语义形式来表现,这就体现了歇后语的语义的多维性特征。

(二)后实性

《关于歇后语的内涵及特点问题》(2007)一文对歇后语的整体语言特点作了归纳,即分别从意义、风格和结构三个方面解析歇后语的特点,该文将意义特点阐释为意义的后实性。[4]因歇后语后半部分才是其实际意义,故称之为“后实性”。例如:

[7] 冻豆腐——难拌(办)

[8] 牛皮灯笼——里头亮

[9] 癞蛤蟆打哈欠——口气不小

例[7]—[9]事象的表义是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描写,单看前半部分并没有特殊含义,只有加上解说才使事象生动起来,从而表达其引申含义。歇后语的后半部分是语义侧面即被突显部分,表达式要突显的正是其实际表义,所以歇后语具有语义后实性的特征。

(三)平行性

歇后语的平行性是指构成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分别代表其各自的语义内涵,且二者互为补充。歇后语表义整体上是平行的,即歇后语的后半部分能够解释和说明前半部分,而前半部分事象的某个特征与后半部分解说互为补充。例如:

[10] 独眼龙相亲——一眼就看中了

[11] 独眼龙观灯——一目了然

[12] 独眼龙看告示——睁只眼,闭只眼

例[10]—[12]的事象主体是“独眼龙”,他的特质是一只眼睛能看到东西,而解说则围绕这个特点解释。因基底是侧面的预设和先决条件,故以基底的某一方面为前提得出的侧面与基底互为补充。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基底侧面理论解构汉语歇后语的语义内涵,归纳歇后语的多维性、后实性和平行性的语义特征,为基底侧面理论解释汉语歇后语打开了全新的视角。

猜你喜欢

表义事象歇后语
一起来说歇后语
东坡词中民俗文化事象浅析
禁戏下行与“以神为戏”之民间事象——以清代城隍演剧为例
诗学事象研究综论
非意象化:论纯意识诗歌的思维
汉语借形表义词论析
歇后语知多少
网络新字构成的理据分析
歇后语
也谈文字的本质及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