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人事统计工作中的问题与应对

2018-03-06赵侨月

青年时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应对高职院校问题

赵侨月

摘 要: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人事统计工作的地位及作用在人事管理中還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高职院校人事统计工作的发展与人事管理的要求差距还较大。针对人事统计水平较低、统计数据可信度不高和信息化程度偏低等问题,需要提高人事统计工作的认识,构建科学完善的人事统计指标体系,提高统计人员素质,提高统计水平和资源共享。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事统计工作;问题;应对

随着高职院校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与深化,人事统计工作的范围也随之扩大,统计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工作要求也会越来越严格。只有切实把高职院校人事工作做好做实,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人事统计工作的现代化与科学化,促进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有序化,最终在人事制度管理工作中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一、人事统计在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一)人事统计可以反映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方面的信息

人事统计工作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大量人员基本信息的调查、统计、整理和分析,形成详实、科学、具有时效性的统计信息。人事统计工作是高职院校人事管理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是用具体的数据,准确、全面、及时地反映高职院校的基本情况,例如高职院校内部的机构改革、调整、人员规模、人员变动、师资队伍储备、教职工的专业技术构成和年龄结构等,从而为高职院校的人事制度改革和用人计划、岗位设置等相关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二)人事统计为高职院校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对教师的构成情况定期进行统计,实时进行监督,通过分析不同时期教师总数、教师结构、工资水平的增减变化情况,积极地提出建议方案,可以更好地了解本校或本单位的人员需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科学地预测未来发展状态,以便在人才引进方面制定一个长远的规划。同时,通过对教职工绩效工资的变动情况、各类津贴的考核管理情况进行实时监督,研究绩效工资改革对教职工工作效率的影响情况,有利于评估现有绩效管理制度,包括对薪酬和绩效工资改革前后的人员变动情况进行比较,也可以通过分析发现学校实施绩效后人员的工作动向和高职院校组织结构、管理效能等的变化,为今后不断改革和完善相关绩效管理制度提供现实依据。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人事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事统计水平较低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进行机构改革,各个部门精简裁员,人事管理部门更不例外,这样导致许多人事统计工作人员经常是身兼数职,专职的统计人员很少。另外,大多数高职院校人事统计人员并非是统计专业,也没有参加过统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统计工作的培训,缺乏统计专业知识,更缺少对统计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加上平时极少对人事统计提出针对性的分析,往往匆匆忙忙应付了事,直接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长此以往,更谈不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的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报告所需的数据。

(二)统计数据可信度不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颁布实施以来,强调准确的统计数据和科学统计方法,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法律保障。但事实上,个别高职院校为了达到上级拨款或减少支出,故意在统计数据上造假,任意编造教师和学生的数量比例,以扩大高职院校的规模。以劳动工资统计报表为例,一些单位只以编制内职工工资为基础数据填报,而编外用工等工资福利支出并没有被统计在内,导致统计报表中的数据与实际支出不相符。因此,高职院校的人事统计报表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出统计报表填报的目的,其数据的可靠性大大降低。

(三)统计工作信息化程度偏低

目前,各单位对计算机的应用基本上停留在报表的处理阶段,统计数据资料只能从数量上反映人员的状态、规模,统计分析大多只是描述性的图表和简单的数据说明。由于统计人员在统计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不足,使高职院校在人事统计数据的搜集、处理、分析等方面自动化水平较低,高职院校的人事统计工作效率比较低下,根本无法借助专业的统计工具对基础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和分析,不能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分析挖掘,有效地开发和综合利用人事统计信息,也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统计分析结论和可靠的预测、决策意见,为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参考。由于人事统计的深层次分析工作无法展开,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人事统计工作只是被动地应付上级主管部门分配的统计任务,不能有效发挥统计工作应该具有的更高层次的作用和职能。

三、高职院校劳资统计问题的根源分析

(一)缺乏准确的认识

一直以来,大家对高职院校人事统计工作的理解总是片面的。如认为统计工作只是一些纯粹的数据整理和统计,只是在做一些简单的数字加减工作;再如统计工作不用一些高深的知识,只要按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即可;还有的认为人事统计工作也不能给高职院校带来经济上的利益,统计信息是一项可有可无的事情。以上的这几种片面认识,人为地将人事统计与人事管理间的内在联系割裂开来,结果必然是把人事统计与人事管理当成两回事,甚至将二者加以对立,忽视了统计工作在人事管理中的重要性。因为上述观念的存在,所以高职院校人事统计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没有被摆在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的重要的应有的位置。

(二)缺少对统计工作人财物的投人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而以信息为生命的统计工作,在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中却显得相对滞后。高校统计工作因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硬件难以更新,软件难以购买,人员难以培训,作为劳资统计,更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硬件、软件、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这样既无法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又无法保证统计工作的准确性、时效性,严重制约着统计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妨碍了统计信息功能的发挥。

(三)相关部门各自为政,重复性工作较多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高职院校的上级主管部门都相继采用了相应的统计软件对高职院校进行管理,例如人事主管部门推广使用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编制管理部门使用的编制管理软件、保险部门使用的社保系统医疗保险软件、教育主管部门使用的专任教师资格证管理软件、劳资部门使用工资数据库对工资进行审批,财政主管部门使用的预算管理软件,等等。但是,由于这些上级主管部门各自为政,在统计指标的筛选、统计口径的界定、统计指标的解释等方面不统一,造成不少统计内容都是重复填报,同时由于缺少共享平台,数据格式、统计口径不一致而无法共享,致使基层工作人员苦不堪言,工作效率不升反降。endprint

四、改善高职院校人事统计工作的应对路径

(一)提高人事统计工作的认识,完善人事统计岗位责任制

高职院校人事统计工作涉及面较广,人事数据、劳资数据和财务数据等各个方面都与人事统计工作密切相关。做好人事统计工作,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对人事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人事统计工作列入日常的人事管理中来,实现人事统计与人事管理同步化;二是要明确工作职责,建立人事统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加强对统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三是要做好统计台账,广泛收集相关统计指标的信息,为人事统计做好基础性工作。

(二)构建科学完善的人事统计指标体系

鉴于目前高职院校的人事统计工作存在多部门重复统计,统计数据库数量多、基础信息交叉严重、指标口径不一致等问题,要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人事统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有效发挥人事统计工作在学校各方面管理的重要作用,需要构建一套相对全面、稳定、科学的人事统计指标体系。为此,相关主管部门需要对现有各类数据库进行总结和分析,构建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相关职能部门应依据工作需要,分别搭建子信息数据库,通过授权的方式与总数据库进行链接;各高职院校也应以同样的方式,授权对本单位的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从而构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約、相互校验、相互促进的完整、统一、科学的指标体系,从而更高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人事统计信息。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各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人事统计工作同样需要优秀的人力资源。各高职院校要设立一定数量的专门的统计工作岗位,按照专业技术岗位进行管理,预留出一定数量的高级称职,为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提供晋升空间,这样有利于稳定统计工作从业人员。应建立和完善针对人事统计工作人员的培训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人事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及职业道德素养。加强对人事统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尽快使其掌握统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熟练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切实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要把握人事统计工作和实际工作需要的对应关系,提高统计工作的实效。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统计水平和资源共享

搞好高职院校人事统计工作,首先必须加强统计信息的系统网络规划与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推行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尤其是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进一步完善与提高人事数据信息库,建立全校教职工信息管理系统,便于高职院校各部门及时收集和采用人事统计信息资料,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在研究和开发高职院校人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将教务、科研、人事等管理系统相衔接,并研发出兼容性更高的软件,从而达到高职院校人事统计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实现人事统计处理与管理的现代化、标准化,使统计数据更新、更快、更准确,更加方便地为学校领导与相关部门提供可共享的人事统计信息资料。

参考文献:

[1]金鑫.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2]侯伟.高职学院人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白杨.论统计工作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作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48-50.

[4]王玉洁.我国高校人事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分析[J].理论界,2015(01):148-151.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对高职院校问题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