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产妇头位难产常见因素与应对措施

2018-03-06汪国东安洪宾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胎位头位胎头

汪国东 安洪宾

初产妇难产因素多见于头位难产,而头位难产主要是由于产妇于产程中胎儿发生头部旋转障碍或衔接及俯屈不良等,从而导致产妇无法顺利分娩[1]。临床上处理初产妇头位难产时较为棘手,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研究显示[2],随着居民生活、工作及精神压力过大,使得初产妇中高龄产妇逐年增多,加大了初产妇头位难产的风险。因此,掌握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常见因素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已成为产科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研究表明[3],妊娠期间初产妇需进行及时的早期系统检查,可有助于减少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发生。因此,保证初产妇顺利分娩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及预防难产的常见因素,并及时给予对应处理措施。本研究就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常见因素与应对措施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法库县中心医院收治的头位难产初产妇资料87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87例顺产初产妇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4]:①均为初产足月单胎妊娠;②研究组初产妇符合头位难产的相关诊断标准;③第一产程胎心监测结果未见明显异常;④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阴道试产禁忌证;②合并妊娠期并发症;③合并恶性肿瘤者。研究组产妇年龄23~36岁,平均(24.6±2.3)岁;孕期36~41周,平均(38.6±1.1)周;体重46.04~70.48 kg,平均(53.9±2.8)kg。对照组产妇年龄 22~37岁,平均(25.6±2.9)岁;孕周37~42周,平均(39.0±1.3)周;体重47.21~70.53 kg,平均(54.3±2.8)kg。两组患者年龄、孕期及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初产妇均需记录详细的临床表现及完整的产程,并对两组产妇进行观察对比,同时分析研究组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常见因素以及应对措施。

1.2.1 初产妇头位难产因素分析常见因素主要包括:①初产妇内诊检查结果示胎头位置异常;②初产妇发生宫缩乏力,产程图异常,致产程延长;③初产妇宫颈水肿,致排尿困难;④初产妇于产程开始后胎儿为头先露;⑤初产妇分娩时发生胎膜早破;⑥胎头发生延迟衔接或未衔接。

1.2.2 应对措施研究组初产妇头位难产应对措施为:①纠正异常胎位:当胎位为枕横位或枕后位时,产妇采取对侧或同侧俯卧位,若胎位无法及时转为正常,在宫口开6~10 cm并影响产程的情况下,可徒手旋转胎头,若充分试产后发生难产,应立即行剖宫产术。②加强产力: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增强产妇的信心,并及时为产妇补充能量,增加进食;初产妇发生宫缩乏力时,可给予适量缩宫素促进宫缩。③改善宫颈水肿:给予产妇地西泮(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1864,规格:10 mg)静脉推注10 mg,密切观察产妇情况,若产妇宫颈水肿情况明显改善,可在适当情况下对异常胎头位置行徒手旋转法。

1.3 诊断标准头位、头盆的分娩评分、胎位及骨盆狭窄的诊断符合我国难产的相关诊断标准。产程异常的标准:潜伏期延长是初产妇超过 20 h、经产妇超过16 h,活跃期延长是时限超过4 h;第二产程延长是初产妇行硬脊膜外阻滞超过4 h、非硬脊膜外阻滞超过3 h,经产妇行硬脊膜外阻滞超过3 h、非硬脊膜外阻滞超过2 h[5]。

1.4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②研究组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常见因素;③研究组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分娩方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情况比较研究组宫缩乏力、宫颈水肿、胎膜早破、活跃期延长及产程延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情况比较[例(%)]

2.2 研究组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常见因素研究组的难产常见因素主要包括巨大儿 5例(5.75%)、原发性宫缩乏力9例(10.34%)、继发性宫缩乏力12例(13.79%)、脐带原因3例(3.45%)、产道异常6例(6.90%)、持续性枕后位 17例(19.54%)、持续性枕横位26例(29.89%)、高直位或前不倾均位9例(10.34%)。

2.3 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分娩方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初产妇有43例(49.43%)剖宫产、15例(17.24%)阴道助产及29例(33.33%)阴道分娩;其中,有3例(3.45%)初产妇发生产后出血,2例(2.30%)发生阴道撕裂。

3 讨论

头位难产多见于产科初产妇,主要由于胎儿于盆腔内无法顺利回转,发展为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或者因胎头呈不同情况的仰伸,进而发生顶先露、面先露、额先露等,从而致产妇发生难产。研究显示[6],近年来初产妇头位难产常发生于临床,且初产妇多因心理因素、产力、产道等多种异常因素之间相互影响,进而导致头位难产。早期若发现头位难产并及时处理,大部分产妇均可经阴道助产分娩。若未及时发现产妇头位难产,而胎儿已经阴道分娩或者在行剖宫产术时,极易对产妇产生不可避免的损伤,如产道损伤、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窒息或脑瘫等,严重者可危及产妇及胎儿生命。因此,早期识别、处理及预防胎位异常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产妇及胎儿发生并发症,从而使初产妇顺利分娩。

研究发现[7],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常见因素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①胎儿过重及轻微骨盆不称:这两种异常因素相互作用,使胎位异常,从而导致产妇发生头位难产,因此,临床医师需警惕以上两种异常因素,以便及时纠正改善胎位异常。②胎膜早破及产程异常:胎膜早破及产程异常分别是产妇发生头位难产的早期及典型信号。当产妇出现以下几种临床表现时,均符合产程异常:潜伏期及活跃期延长,活跃期宫口扩张受阻或停滞,第二产程时发生产程延长、停滞及胎儿头部下降受阻。因此,需严密观察并记录产妇的产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征象,进而评估产妇能否进行试产及顺产,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增加产妇顺产率,警惕难产的发生。③宫颈水肿、宫缩乏力及过早屏气:头位异常等因素可导致胎头异常压迫宫颈,从而诱发原发性或继发性宫缩乏力。研究表明[8],产妇发生头位难产的主要因素是胎头位置异常所致的相对头盆不称,其次是产力、产道及巨大儿等因素。

因此,处理头位难产的关键在于及时纠正胎位异常。头位难产的处理措施为:控制产妇在第一产程中的宫缩规律,给予适量镇静药物稳定产妇的精神状态;产程中严密观察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情况,经试产失败后应立即行剖宫产术;当产妇于活跃期发生停滞或延长等现象时,需评估胎儿与骨盆的位置关系,并立即明确胎头位置,若骨盆不称时,需行人工破膜迫使胎头下降,同时调整宫缩规律,增加阴道分娩率[9]。若产程无进展时,应及时行剖宫产术进行分娩。当胎位为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时,给予适量缩宫素并行徒手旋转胎位将胎位转为枕前位,并经阴道分娩,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10]。为产妇创造顺产的条件需谨防胎位异常,可通过定期B型超声检测胎位,并采取合适的体位,调整改善胎位,或者采取手法纠正胎位,可降低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发生率。产程中产妇需保持良好的产力,并且注意鼓励产妇,避免产妇产生不良情绪,预防难产。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宫缩乏力、宫颈水肿、胎膜早破、活跃期延长及产程延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常见因素主要包括巨大儿、原发性宫缩乏力、继发性宫缩乏力、脐带原因、产道异常、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横位、高直位或前不倾均位等,初产妇头位难产的主要因素是胎位异常,临床应及早纠正胎位以便于产妇顺利分娩。

综上所述,胎位异常是初产妇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胎位异常,可预防初产妇头位难产。

[1]李秋玲,崔红,姚明月,等.分娩时影响低危初产妇疼痛感知的环境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7):3232-3235.

[2]徐静,马彦彦.初产妇头位难产诊断中新旧产程图的对比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7,9(4):34-37.

[3]王桂.头位难产90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4):1545-1547.

[4]伍绍文,王琪.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处理[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1):3-5.

[5]时春艳,李博雅.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2014)[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7):486.

[6]张红宁.初产妇产前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6):899-900.

[7]吕倩灵,林慧敏,谢吉蓉.头位难产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处置体会[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5):2455-2456.

[8]葛俊丽,陈必良,刘玉,等.气囊加力助产处理头位难产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46(6):590-592.

[9]Lee HH,Kim TH.Cesarean section and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of the obstetric field among countries[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14,93(6):612-613.

[10]胡杰芳,彭宪钗,于丹.气囊加力助产术在经阴道分娩头位难产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7):1577-1579.

猜你喜欢

胎位头位胎头
顺产前胎位不正能否纠正
胎位异常包括哪些
胎头吸引术对母儿的影响
胎头俯屈过度阴道分娩的方法探讨
胎位不正该怎么办
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的可行性研究
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用于头位难产的临床价值
头位难产产妇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
针灸至阴穴配合八珍汤加减矫正胎位不正5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联合治疗头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