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 塞上江南沐春风
2018-03-05黄景莲
文|黄景莲
改革开放40 年,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发展不断提速,迸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河套大地奏响了农牧业发展最强音。从创造北纬40度“吨粮田”奇迹,到农畜产品出口额连续9 年位居全区首位,这方丰饶秀美的土地,乘着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演绎着从“塞外粮仓”到“天下厨房”转型升级的农业奇迹。
从“一粮独大”到“百花齐放”
2018 年的秋天,美丽富饶的巴彦淖尔迎来了大丰收:七彩农田辉映相连,平畴沃野瓜香果甜,辽阔草原牧歌悠扬,电商园区创客云集,龙头企业遍布乡间……一幅现代农牧业融合发展的壮美画卷,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40 年前,巴彦淖尔市农牧业还是“一粮独大”,主要生产小麦、玉米、糜子等,农业规模小,品牌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1978 年,巴彦淖尔粮食总产量只有8.99 亿斤,牧业年度牲畜饲养量372.43 万头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42 元。
改革开放大大释放了生产力,让全市农牧业发展迎来了黄金期,从“一粮独大”到“百花齐放”,河套大地农畜产品品种和产量极大丰富起来,“塞外粮仓”更加丰足。2017 年,全市粮食产量达67 亿斤,实现“十四连丰”;牧业年度牲畜饲养量2276 万头只,实现“十三连稳”;粮经草比例调整为48: 50: 2;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634 元。瓜果蔬菜产业发展迅速,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露地种植并存,实现了常年生产、常年供应、梯次发展、均衡上市。
科技为转型升级装上动力引擎
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产业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巴彦淖尔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提供的驱动力日益强劲。如今,全市共建成各类科技园区及示范片区155个,其中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5个,旗县区和乡镇级示范园区、示范片区140 个。园区总计核心区面积6.58 万亩,辐射区面积17.47 万亩,涉及农户3022 户、农民7774 人、合作社7 家、农业企业17 家、种植大户121 户。
遍布河套大地的一个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打破了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在这里,农牧业科研成果被成功试验示范,农牧业实用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农牧业科技链条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无缝对接,为全市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装上强动力引擎。
产业化带动现代农牧业加速跑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用产业化理念经营农牧业,农牧业产业化驶入快车道。目前,全市已形成粮油、炒货、果蔬、加工型蔬菜、乳、肉、绒纺、饲草料、中药材和酿造等十大优势产业。有机奶产量达30 万吨,占全国一半以上,居全国首位。肉羊饲养量达2130 万只,居自治区首位,实现四季均衡出栏。同时,这里还成为全国最大的葵花籽、脱水菜和无毛绒生产加工基地。
通过引进、培育、整合等形式,全市扶持壮大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280 家。通过订单契约型、服务协作型、股份合作型等9 种农企利益联结方式,让农企联姻,促进农牧民增收。全市农企利益联结覆盖率已达80%以上,辐射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5%,20 万户农牧民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农牧民人均来自产业化的收入近万元,占总收入70%以上。如今,走进河套大地,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遍布城乡,产业化链条触角无限延伸,精深加工农畜产品走俏国内外市场,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给农牧民带来了更多实惠……
田畴织锦绣,牧野好风光。巴彦淖尔市紧守绿色有机这块金字招牌,换来了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的大好景象。今天的巴彦淖尔,肩负着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正向“塞上江南,绿色崛起”的目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