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伦贝尔 彩虹亮丽耀北疆

2018-03-05蒋丽娜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鄂伦春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

文|蒋丽娜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烈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遍野打也打不尽……”上世纪50年代,一曲《鄂伦春小唱》唱遍大江南北。

改革开放40 年,鄂伦春自治旗猎民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卫生室、便民超市和小广场,安装了路灯,硬化了路面,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猎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一匹烈马一杆枪”的狩猎生活成为鄂伦春人永远的回忆。如今,在祖国北疆呼伦贝尔市,多民族和谐共处、守望相助,为这片沃土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自2013 年启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来,呼伦贝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7%,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2% 和23.9%,各项事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先后投入各类扶持资金超过20 亿元,发放金融扶贫贷款18.6 亿元。截至2017 年底,全市231 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建档立卡贫困村由2014 年的86个减少到53 个,建档立卡的较少民族贫困人口由2014 年的10327人减少到3724 人,脱贫率达到63.94%。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呼伦贝尔市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近5 年,全市在民生领域公共财政累计支出1380.4 亿元,年均增长10.7%,发放各类惠农惠牧补贴74.8 亿元。创业就业工程扎实推进,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7 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38.1 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5.3 万人。各民族脱贫攻坚步伐全面加快,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1.9 亿元,实现精准脱贫1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4.5% 下降到2.6%。

多年来,呼伦贝尔市对民族文化一直秉持挖掘与保护并重、传承与弘扬并举的思路,通过对民族与历史文化、草原与森林文化、游牧与狩猎文化等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培育出了以反映“三少”民族独特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为代表的民族歌舞品牌和以乌兰牧骑、布里亚特民族服饰队为代表的民族民间艺术品牌。其中根河敖鲁古雅传统驯鹿习俗展演中心、鄂伦春桦树皮和狍皮制作技艺传习基地、鄂温克抢救非遗保护传承基地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利用基础设施项目库。目前,全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7 项、传承人10名;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4 项、传承人122 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0 项、传承人328 人。

继“曲棍球”“鲁日格勒”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莫旗的“乌春” “扎恩达勒”又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木库莲” “达斡尔车制作技艺”等18 项民族文化被列入自治区级非遗保护名录。莫旗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鲁日格勒”之乡,这是该旗继“曲棍球之乡”之后,又一个以传统民族文化命名的称谓。

截至2017 年,呼伦贝尔已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2 个,公共图书馆15 个,博物馆44 个;基层文化站103 个,草原书屋718 家。全市有2 个旗市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先进文化县”、6 个旗市(苏木)被誉为“民族歌舞之乡”或“民间书画之乡”,大型歌舞剧《呼伦贝尔大雪原》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荣获剧目金奖等11 项殊荣。

光阴流转,四季更迭,原野上变换着青黄的色彩,不曾改变的是守望相助、亲如一家的情感!■

猜你喜欢

鄂伦春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
复兴
亲亲的鄂伦春
鄂伦春:用一杆枪,作春天的诗
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卡伦敖包清理
舌尖上的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城市绿地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银色的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之行
鄂伦春小夜曲
游唱在呼伦贝尔的脊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