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 峰 乡村振兴新实践

2018-03-05文丨王丽超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赤峰市赤峰乡风

文丨王丽超

2018 年8 月10 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宣布林西县退出国家贫困县,这是自治区首个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林西县可以说是赤峰市乡村振兴的典范,也是改革开放40 年赤峰市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赤峰市创新思路、积极进取,在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农村的道路上奋力前行,谱写了乡村振兴的赤峰篇章。

产业振兴为乡村注入新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赤峰市积极探索乡村现代产业发展,在产业集聚、要素集中、经营集约上下足功夫,推动农牧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生态观光、休闲体验、乡村旅游等融合业态,走出了一条乡村产业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按照“一县一特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沟一景”“一家一艺”的发展理念,乡村旅游成为赤峰市产业振兴的新平台,乡村养生度假、康体运动、自驾游营地等旅游新业态欣欣向荣,民族风情表演、骑马、放牧、搭建蒙古包等活动特色突出。2017 年,赤峰市全年接待游客1636 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62 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51 万人次、旅游收入13.1亿元。目前,赤峰市已形成种植业、养殖业、电商超市、旅游农家乐、光伏发电产业和手工艺加工产业六大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绿色发展让家园更美丽

如何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赤峰市面临的新挑战。统筹推进农村牧区生态治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治理农牧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大力整治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标志着生态赤峰新征程的开始。2017 年,全市完成营造林任务110.24 万亩,其中完成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37.7 万亩,退耕还林12.28万亩。全市重点区域绿化稳步推进,全年投入20.59 亿元,完成绿化22.16 万亩。全市高效丰产经济林、文冠果元宝枫木本油料林、山杏沙棘低产低效林改造、樟子松基地、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示范等“五大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赤峰市贯彻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重要理念。

乡风文明展现农村新风貌

赤峰市深入推进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赤峰农民展现出新的精神风貌。以移风易俗工作为突破口,以制定制度规矩为根本保障。全市共建立红白理事会1474 个,制定村规民约2353 条,引导农牧民群众自觉遵守,打破陈规陋习。以宣传教育为先导,现有基层道德讲堂1420 个,组建嘎查村文艺演出队1970 支,整治不良社会风气公益广告3722 条,张贴善行义举榜1409 个,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阵地覆盖率达到80%以上,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文明新风入脑入心。以活动实践为主线,先后深入开展了“乡风文明大行动”、“文明先行、环境先行、文化先行”活动和“弘扬‘六德’文化、建设‘德善赤峰’”主题活动,培树典型,正面引领。这些举措在赤峰市遍地开花,培育了崇德向善之风、勤俭节约之风、文明健康之风,农牧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保障。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赤峰市积极探索乡村治理之路,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德治水平,抓好平安乡村建设,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治理赤峰模式。

昂首阔步腾浩气,乡村振兴起宏图。今天,在赤峰市的乡村,人们生活富裕,精神振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信心。■

猜你喜欢

赤峰市赤峰乡风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赤峰市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
乡风
赤峰市敖汉旗韩家窝铺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厚植勤劳脱贫的乡风家风
文明乡风聚人心
赤峰市通联站站长——刘国良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