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头 转型升级谱华章
2018-03-05张瑞廷
文|张瑞廷
刘卫俊/摄
改革开放以来,包头市工业经济进入了一个全面振兴、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包头市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老工业基地改造提升战略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提总量、调结构、促创新、重转型,谱写了一曲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华美乐章,全面开启了包头工业发展的新时代。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10 年来,包头市围绕工业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在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迈向新型化的同时,大力引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稀土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六大产业,积极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
“十二五”时期,包头共实施了包钢新体系、神华煤制烯烃二期等1012 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700 亿元,重点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业形成了重卡和零部件装备、风光电装备、煤炭石油综采装备、工程机械装备产业集群。大力推动稀土产业转型升级,永磁、储氢、抛光、催化等功能材料产业链不断延伸,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由不足40%提高到现在的85%;稀土功能材料及应用产业占全市稀土产业比重由20%提高到51.2%。
10 年间,包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编制了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云计算和生物科技3 年行动计划,先后实施了韵升公司6000 吨钕铁硼、杉杉集团3000 台新能源客车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推动了新兴产业逐步走向规模化。
科技创新注入新活力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十二五”期间,包头市大力扶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工业领域院士工作站达到17 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7 户,占自治区的20%,是拥有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最多的盟市。
随着科技力量的增强,一大批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稀土钢研制成功并实现产业化、国内最大吨位NTE330 电动轮矿用车研制成功、世界最高场强0.7T 永磁磁共振成像仪研制成功、世界第一条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燃料元件生产线开工建设……多项国内领先技术产品的研制成功展现了包头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已成为新时期包头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源。
两化融合开创新天地
包头作为我区重要的两化融合试点城市,在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方面亮点纷呈,走在了全区前列。2014 年,北重集团、一机集团信息化负责人,分别被评为全国百佳首席信息官和优秀首席信息官。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建成了全国首个投入运行的网络协同制造平台——内蒙古网络协同制造云平台。2017 年,云平台交易额达到1.3 亿元,荣获“2017中国双创好项目”信息技术类奖。同时,“互联网+制造”模式下的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示范试点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机集团数字车间MES系统开始试运行,北重集团一条数字化生产线建成,单件产品加工效率提高3 到5 倍。北方股份成为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是自治区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包头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下功夫解决“四多四少”问题,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包头工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