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安盟 绿色发展幸福路

2018-03-05孙璞玉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全盟兴安盟农牧民

文∣孙璞玉

2018 年11 月2 日这一天,对于兴安盟的水稻种植户来说,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在广州市举办的“内蒙古味道——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展览交易会”上,短短十几分钟内,“兴安盟大米”的销售订单就达到2.388 亿元,成为备受欢迎的“亮丽内蒙古绿色好食材”的代表。同一时间,在长沙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兴安盟大米”一亮相就被参会代表纷纷“圈粉”抢购。也是同一天,“兴安盟大米”在阿里巴巴多渠道上架,日销量达8 万余单,今日头条放心购、抖音、山货上头条同步上线销售40万斤……让社会各界惊愕,让消费者惊叹,让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贫困户杨春和惊喜:“种了几十年水稻,终于种出了好日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安盟委、行署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紧紧围绕“三个扎实推进”,高擎绿色发展旗帜,用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老少边穷地区蹚出一条绿色富盟、绿色惠民的发展新路,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和杨春和一样,生活发生了巨变。

就全区来讲,兴安盟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全盟6 个旗县市有5个国贫、1 个区贫,尚有4.9 万户贫困人口没有甩掉“穷帽子”,脱贫攻坚任务繁重。

如何让贫困群众如期脱贫、稳定脱贫?必须摒弃“给钱给物”“千户一策”的救济式扶贫老路,不断创新扶贫方式,调整工作着力点,让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真正落地生根,切实增强贫困地区自身“造血”功能。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路上,兴安盟为广大贫困群众驾稳“两挂车”:一是住房保障,由政府补贴,3 年内清零全盟9.4 万户贫困户危房;二是产业扶贫,让每户、每村、每个乡都进入产业链条,农牧民收入增长稳定持久。没有劳力的贫困户以土地等生产资料入股,委托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托管。

5 年来,兴安盟让20 多万贫困人口吃上自来水、走上水泥路,告别低矮破旧的土坯房迁入新居。围绕“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着力培育“米菜油糖、猪禽牛羊”八大优势主导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通过推广“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协会+贫困户”等农企合作方式,采取“菜单式”“托管式”“龙头带动式”等多种经营模式,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使贫困群众既能“乐业”又能“安居”。

针对全盟59%贫困户因病致贫的实际,兴安盟在“两挂车”的基础上铺设了“三张网”:健康扶贫网,遏制因病致贫,让大病和慢性病报销比例提高到90%以上,保障面全覆盖;教育扶贫网,切断代际传递致贫,考上大学的学生每年可领取1万元补贴,没考上大学的学生可以到兴安盟职业技术学院免费培训种植、电焊等技术;生活救助网,让贫困老人生活无忧,不让一名贫困群众掉队。

目前,全盟贫困人口已由2012年的45.3 万人下降到4.9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1%下降到4.4%;新增城镇就业1.4 万人,引导农牧民转移就业16.3 万人次;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分别达到26367 元和9242 元,比上年人均增长8%以上;民族教育发展水平位居自治区前列;一批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全区第一条跨省快速铁路——乌兰浩特至白城快速铁路建成开通……曾经一度制约兴安盟发展的难题正在一一破解,落后地区跑出了“加速度”,兴安盟正在北疆大地上迸发出无限活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猜你喜欢

全盟兴安盟农牧民
锡林郭勒盟重点民生指标对比分析
2018年锡林郭勒盟草地生产力大幅提升
兴安盟人民医院简介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兴安盟地区企业职工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
2014年阿拉善盟天然牧草生长状况与气象条件分析